恒功率范围很宽,要维持低速下的恒功率关系,对变频嚣调速而言,驱动系统的容量不得不加大,装置的成本必然提高。如图4 - 35所示,驱动恒功率负载时,一般将转速0-1.0(pu)之间的区域作为恒转矩区域,1.0(pu)的转速称为基频转速。以基频转速的m(m>1)倍转速进行恒功率运转,称为1:m的恒功率运转。图4 - 35 (a)所示为1:2的恒功率控制时的特性,例如采用矢量控制时,当转差频率fs 一定时,在恒功率区域,对电动机电压(变频器输出电压)与转速(变频器输出频率)的比以Jm的比例进行控制,可推算出转矩与(E1/f1)2成正比,因此在转速2.0(pu)点上,转矩有如下关系
(4-3)
即转矩为基频转速时的1/2。
图4- 35 (a)中,忽略了定子漏阻抗压降的影响,认为电动机端电压近似等于感应电动势,即U1=E1,并且略去低速所需的电压补偿。变频器输出电压的最大值,可以近似地认为与变频器网侧的电源电压相同。最高速度n(pu) =2.0应与变频器的最高输出电压对应。例如变频器电源电压为380V,转速为2.0(pu)时j电动机电压为380V。而在基频转速即n=l.0(pu)时,电动机电压为上述电压的倍,约268V。
如按上述情况选定变频器,与之相匹配的电动机的输出能力的界限如图4 - 35 (b)所示。若变频器在达到电源电压之前始终保持E1/f1恒定,即实行恒转矩控制,电动机的输出转矩、功率的范围扩大。允许将恒转矩控制的范围延伸到行(pu)=1.4处,相应的电动机的输出功率也为负载所需功率的1.4倍,即倍。这种情况下,电动机的功率有下述关系
(4-4)
式中 PM-电动机额定功率,kW;
PL-负载功率,kW;
m——恒功率调速范围的转速比。
图4- 35恒功率负载的传动方式(恒功率范围为1:2)
(a)负载要求的转矩特性;(b)传动图(a)负载时电动机的输出界限;(c)按基速选择电动机的情况(转差角频率一定时);(d)按基速选择电动机的情况(转差角频率增大时)
本文关键字:变频器 变频器基础,变频技术 - 变频器基础
上一篇:通用变频器的主要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