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电路异常,会产生行幅过大和水平方向有枕形失真的故障。通常行幅过大是由于下阻尼管两端电压过低,导致S校正电容两端电压过高。使行扫描电流过大而导致行幅过大。枕形失真说明没有抛物波信号送到枕形失真放大电路或该电路异常。
九、行延伸性失真及其自动校正电路
彩色电视机和单频显示器通过固定的S校正电容即可满足延伸性失真校正的要求,而新型彩显的行频是随着显示模式的不同而变化的。
由于行延伸性失真随着行频升高会减小,所以采用固定容量的S校正电容无法满足多频扫描需要。为此,新型彩显设置了S校正电容切换电路。
该电路由微处理器输出的S校正电容控制信号CSx(或Sx、SCx)通过控制电路对S校正电容的容量进行控制,使其随行频升高而减小,实现自动行延伸性失真的校正。
1、有高压变换功能的行输出电路
图14是长城1772ED彩显的行延伸性失真校正、动态聚焦电路。该机S校正电容的容量由微处理器IC501输出的控制信号CS1~CS3即(25~27脚)控制。行频与控制信号的关系如表1所示。
该机的行频范围为31kHz~68kHz,若设置的显示模式使行同步信号的频率超过该范围时,IC501输出的CS1、CS3为低电平,CS2为高电平。使C330、C333接入电路,以免超频期间S校正电容过小带来危害。
2、无高压变换功能的行输出电路
参阅图10,C522、C523、C55l~C553、C555是S校正电容。C522、C523是不受控S校正电容。其余的是受控S校正电容。此类行输出电路的S校正电容与图11所示电路控制原理相同。不过它们直接或通过控制电路接地。行延伸性失真校正电路异常,会使光栅水平两侧拉长。部分彩显的S校正电容控制电路的场效应管引脚脱焊比较常见。
1、不受控校正方式不受控行右边压缩失真校正方式主要应用在14英寸和部分15英寸彩显中。不受控校正方式通常与彩电一样,利用在行偏转线圈回路串接的行线性校正线圈来校正该失真。行线性校正线圈与行偏转线圈串联后,电路中总的感抗相当于二者之和。当流过该回路的电流较小时,行线性校正线圈的感抗较大,阻流作用较大,在其两端产生的压降较大。
当回路的电流增大时,行线性校正线圈的磁芯进入饱和状态,感抗下降,阻流作用减小,补偿了行偏转线圈上的电流。这样,利用行线性校正线圈感抗的变化。校正了行正程后半段期间产生的画面右边压缩性失真。为了防止行线性校正线圈与分布电容形成高频振荡,需要在其两端并接一个由电容、电阻构成的阻尼电路。
2、受控校正方式大部分15英寸以上的彩显采用了受控校正方式。受控校正方式又分为频段控制和调宽脉冲控制两种方式。
(1)频段控制方式频段控制方式就是利用一个设定好的频率,根据频率高低进行两种不同的控制。大部分彩显采用此类控制方式。下面以大宇CMC-710B彩显为例进行介绍。
参阅图10,设置显示模式使行频低于37kHz时,微处理器IC201③脚输出控制信号CS3为高电平。使带阻三极管Q553导通,致使继电器RL501内的触点接通①、②脚,此时接通的是C553,而校正电感L502不能接入电路,此时非线性失真校正由电感量大的电感L501完成。当行频大于37kHz时,IC201③脚输出低电平控制电压,Q553截止,RL501内的触点接通①、③脚,使L502与L501并连接入电路。由于L502的电感量较小,所以校正量也相应下降。因此,该电路自动校正了不同行频时画面右边压缩失真。
(2)调宽脉冲控制方式
调宽脉冲控制方式就是微处理器根据行同步信号频率不同而输出占空比不同的控制脉冲信号,对校正电路进行控制。下面以飞利浦CM2600彩显为例介绍此类控制方式。
参阅图15,设置的显示模式使行频为31kHz时,微处理器780l①脚输出控制信号的占空比较大(直流电位约5V),经3828、2819、3623、2620组成的低通滤波器滤波后,获得的直流控制电压较高。该电压经7601-2和7609放大后,使流过校正变压器5611初级绕组的电流最大,在5611次级绕组得到的校正电压最大。行频升高后,7801①脚输出控制信号的占空比较小(直流电位约OV),经低通滤波器滤波后产生的直流控制电压较低,由7601-2和7609放大后,流过5611初级绕组的电流下降,在5611次级绕组得到的校正电压相对减小。因此,该电路自动校正了不同行频时产生的画面右边压缩失真。该电路异常,会产生光栅右侧压缩的现象。
本文关键字:暂无联系方式彩显-监视器单元电路,单元电路 - 彩显-监视器单元电路
上一篇:彩显扫描电路、高压形成电原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