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五五电子网电子知识电子学习基础知识电脑-单片机-自动控制自动调节原理的基本知识 正文
自动调节原理的基本知识

自动调节原理的基本知识

点击数:7103 次   录入时间:03-04 11:35:38   整理:http://www.55dianzi.com   电脑-单片机-自动控制
二、 干扰因素多。

火电厂的干扰因素很多,尤其在我们国家,煤质严重不稳定。实际燃烧用煤不仅波动大,甚至还严重偏离设计煤种,对燃烧造成困难,对自动调节系统也造成很大的干扰。还有的问题有:某些电厂设计磨煤机出力偏大,单台启停干扰大。送引风机出力偏小,风压调节裕度小。我不知道这些问题在欧美国家是否存在,但是我感觉在国内的现象偏多。

上述问题的存在影响最大的系统有:汽压不容易稳定,燃烧不稳定,主汽温度干扰大,风压不容易稳定,炉膛压力不容易稳定,汽包水位受到影响。

这些干扰的存在使得火电厂自动投入比较困难。它可能比水电核电化工等行业的自动调节都麻烦。

三、 滞后和惯性的长短

火电厂的调节系统,滞后和惯性都一般都在10秒~5分钟以内,一般的调节系统都小于1分钟;比较大的滞后和惯性系统是蒸汽温度调节系统,滞后也在5分钟以内。

有的化工调节系统,滞后和惯性要超过几个小时。所以那些系统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就是克服滞后和惯性。

对于火电厂来说,蒸汽温度控制的复杂,不仅仅在于滞后和惯性较大,还在于各种干扰因素同时存在,难以穷列各个因素,因而控制策略往往难以确定,给自动的投入带来很大的困难。

四、 系统耦合多

火电厂机组负荷与蒸汽压力互相耦合干扰,送引风之间相互耦合,高低加除氧器之间相互耦合等等。耦合产生干扰。投自动的时候,需要考虑耦合系统的干扰,考虑解耦。

五、 系统复杂

一般来说,其它行业采用单回路的系统多,双回路的系统比较少。火电厂大量应用双回路甚至更为复杂的调节系统。双回路比较典型的是汽包水位三冲量调节系统。更为复杂的是协调系统,它包括了串级、并联多回路、多变量、多耦合多输出等调节系统的综合。

3-2 自动调节系统的构成

1、被控对象,也叫被调量。

包括压力、温度、水位、流量、浓度、功率、转速、电压、电流、含量、位移、方向、比例等等。电厂常用的是压力、温度、水位、转速、功率。

2、调节器。

最初是单回路,后来发展到串级调节系统。现在一般课本上把串级调节系统也叫做双回路。副调叫做内回路,主调叫做外回路,合称双回路。

我觉得这种叫法不大合适。为什么呢?因为当时只考虑到了两个PID串在一起组成一个调节系统,却没有考虑到两个PID不串在一起,却仍旧是一个调节系统的情况。所以给咱现在的表述造成困难。当时的标准:两个PID不串在一起,那就是两个调节系统。不一定的。比如两个互为备用的系统,控制的是一个被调量。有人说是两套系统,不妥。也有两个串级之间相互切换的,比如两个给水泵互为备用,调节汽包水位。它们都是控制一个被调量,应该算做一个调节系统。

更为复杂的,电厂的都知道协调系统。严格来说,协调包括了两套调节系统:功率回路和汽压回路。可是一般咱们都说协调,基本上都说在一起了。当然,协调系统说成两个系统也未尝不可,毕竟它们各有各的被调量。

如果为了自动投入率的考核的话,那把系统说的越多越好,增加分子了啊,“率”提高了。

4、 执行机构。

执行机构应该包括执行器和阀门两大部分。他的分类很多:

从改变位移或者角度的方面来说,包括执行器,伺服阀,电磁阀等。与之对应的被控设备有阀门,调速汽门,给粉机和下料装置等

从改变电量的方面来说,包括继电器,变频器,固态继电器,双向可控硅,广义还包括电炉丝等。

从控制方式来说,包括:控制开度、转速、可控硅导通角、PMW(占空比)、位移、速度、力矩、通断等等。

从阀门种类来说,包括调节阀,开关阀。

这里需要专门说一说开关阀。有人会问:开关阀怎么实现自动调节功能?

举最常用的例子来说,有一种虽然称不上阀门但是可以用开关方式调节的的“执行机构”——双向可控硅控制加热装置。也有的把双向可控硅叫双向电子开关。可控硅的导通频率可以相当大,每秒钟可以完成10多次通断的动作,我们把可控硅的每分钟或者每秒钟导通的时间除以分钟或秒,称之为占空比。用PID来调节占空比,同样也可以达到自动调节的目的。现在,用这种方法控制加热丝以调节温度的方法应用相当普遍,效果也非常之好。一般控制精度可以达到±1℃之内。  

在真正的调节阀应用上,有的调节阀门直径非常细,小于10mm,这样的调节阀调节起来很麻烦,也很难找到直径这么小阀门线性还能保持很好的调节阀。有人就利用占空比的控制原理,用气动阀门控制调节阀。这个利用占空比原理调节的气动阀门就是开关阀。曾经有朋友做这个行业的工作,他向有关院校咨询调节方法。老教授们可能不知道这样一种新型的控制方法,当时断定开关阀不能做为调节系统的执行机构。后来我了解了动作原理后,认为这种阀门利用了调节占空比的原理,可以达到调节的作用。只要控制阀门的气动执行器可以高频率工作,从原理上说,调节就没有问题。后来经过调试证明,效果良好。

2-17 再说智能控制

可能是上面模糊控制的表述太简单了,有些人对我的表述有异议。那么咱就进一步说一下:

很简单常用的一个例子:假如一个人头上一根头发都没有,那么,毫无疑问他是一个秃子。如果这个人头上只有一根头发,我们仍旧可以坚决的认为他是秃子。如果有两根呢?三根呢?哪怕有十根也是。我们就这么不断问下去,有100根呢?……有1000根呢?如果你没有不耐烦的话,我相信你的底气开始不够充足了。

那么到底有多少根头发才不算秃子?低于多少根不是秃子?没有人知道。我们的数学很难告诉我们这个问题。

模糊数学建立起来后,这个问题开始被重视了。

假如说我们的头发大约有五十万根吧,那么至少30万根的时候,他还不是秃子。我们可以设定一个界限:30万根不是秃子。他有三十万根头发的时候,是秃子的可能性为0。如果他有299999根头发的时候,是秃子的可能性为1/30万。这时候不管从现实中还是从数学上,他仍旧不是秃子。当这个可能性增加到10%左右的时候,我们会有点模糊的描述:那个人,头发有点稀;当这个可能性增加到20%左右的时候,我们会说他头发微微有点秃;随着可能性的增加,说他秃的人也在增加,模糊的表述也越来越少。当这个可能性增加到90%左右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说他秃了,虽然还有头发,不多。

模糊数学就是这样,他把一个系统集合化。制定一个规则,然后判断符合这个规则的相似度。我们骑自行车,目标值是一条路,而不是一条直线。只要在安全范围,我们的控制就不需要大脑干预调节,而只需要稳定平衡。我们的目标只是一个模糊的范围。

模糊控制要把被调量模糊化,但不需要过细地判断相似度。拿一个水池水位来说,我们可以制定一个规则,把水位分为超高、高、较高、中、较低、低、超低几个区段;再把水位波动的趋势分为甚快、快、较快、慢、停几个区段,并区分趋势的正负;把输出分为超大幅度、大幅度、较大幅度、微小几个区段。当水位处于中值、趋势处于停顿的时候,不调节;当水位处于中值、趋势缓慢变化的时候,也可以暂不调节;当水位处于较高、趋势缓慢变化的时候,输出一个微小调节两就够了;当水位处于中值、趋势较快变化的时候,输出进行叫大幅度调节……

通过上面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出,模糊控制的优点在于:

1、 如果规则和参数制定合理,那么系统具有小偏差和静差根据情况灵活调节、大偏差快速调节的效果。比单纯的PID调节反应灵活且快速;

2、 执行机构要么不动,要么一下子调节到位。

模糊控制的复杂在于:

1、 规则的制定要占用较大的精力;

2、 参数(界值)过多,整定起来较为复杂。

上面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单回路调节系统。如果让我们来制定减温水调节系统的规则,那么系统规则会变得更复杂,参数也会更多;制定一个三冲量调节系统,系统就更庞大。如果再加上与PID控制的结合,系统就显得臃肿了。

但是,科学和工程研究是无极限的。我上面的叙述仅仅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控制发展,后来的控制不光综合了PID,还有自学习功能的研究。现在自学习功能的调节器发展很快。今年我参加一个自动化会议的时候,就有公司推广他们的外挂PID参数整定和自学习系统了。

自动调节的发展历程,不光是数学、生物、电子、工程、测量等科学和技术的发展,还是一个仿生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二十世纪下半叶,仿生学日益被重视。人们在研究自动控制的时候,也不断的研究参考仿生原理,取得了不可忽视的成果。前面所说的神经网络控制就是仿生学成就之一。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下一页


本文关键字:知识  电脑-单片机-自动控制电子学习 - 基础知识 - 电脑-单片机-自动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