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振荡器形成的场频锯齿波电压分以下几路输出:第一路送到左右枕形失真、角部失真、梯形失真校正和行幅控制电路,产生场频抛物波由11脚输出;第二路送到左右不对称校正电路,由20脚输出;第三路送到场线性、场线性对称和场锯齿波输出电路,经放大后,分别由12、13脚输出上升沿和下降沿场锯齿波激励信号。
2.场幅、场中心、场线性调整电路
场频锯齿波由场锯齿波输出电路放大,从TDA4856的12脚、13脚输出正向、负向场锯齿波激励信号。用户可以通过按键,进入显示器的菜单,对12、13脚输出电流的幅度进行调整,即调整场幅。也可以对12、13脚输出电流的直流成分进行调整,即调整场中心。还可以对12、13脚场激励锯齿波的波形进行校正,即场S校正。
左右枕形校正电路是直流耦合电路,11脚为左右枕形校正输出脚,微处理器通过总线控制TDA4856,可以调整11脚输出抛物波的波形,从而实现枕形校正。另外梯形校正、四角校正、行幅调整也是通过此部分电路来实现的。
3.模式变化引起场幅变化稳定电路(场AGC电路)
彩色显示器工作在不同的显示模式时,其行场频是变化的。如果不采取措施,在行场频变化时,行幅和场幅也会随之变化。因此,在电路上必须采取一些相关措施,来补偿或稳定彩色显示器显示模式改变时行场幅的变化。
在彩色显示器中,行输出电路和场输出电路的驱动方式不同,行输出电路是一种开关电路,它的激励信号(行激励信号)是脉冲信号,行幅不会随行激励脉冲的幅度而改变。而场输出电路工作在线性放大状态,使用的场激励信号是锯齿波,场幅随场激励信号的幅度而改变。因此,鉴于行输出电路与场输出电路的工作特点不同,在彩色显示器中使用了不同的技术来实现不同显示模式时行幅和场幅保持稳定。
显示模式改变时行幅的稳定(或者说跟踪),是通过使行输出电路的+B供电电压跟随行频变化而实现的。而对于场幅来说,则是要使不同场频时场激励信号的幅度保持稳定,这在电路中是依靠场振荡中的AGC电路来实现的。
TDA4856的22脚是场幅控制外接电容器端,22脚对地外接场振荡AGC外接电容器C707,当场AGC电容C707损坏时,有可能发生场幅随场频改变发生变化的故障。在场AGC的作用下,当场频在50~160Hz的范围变化时,场振荡(场激励)信号的幅度能够保持稳定,从而保持场幅稳定。
4.高压变动引起场幅变化稳定电路
TDA4856的21脚为高压变动引起场幅变化补偿输入脚,当画面亮度升高引起阳极电流增大时,行输出变压器T701的6脚电位下降,经Q731、Q730缓冲后,使TDA4856的21脚电位下降,经内部电路处理后,对场幅电路进行控制,使TDA4856的12、13脚输出的锯齿波电流下降,最终使场幅缩小,从而避免了显像管亮度升高,导致场幅增大的现象。反之,当T701的6脚电位升高,使TDA4856的21脚电位相继升高,最终使场幅增大,从而避免了画面亮度下降引起场幅变小的现象。这样,通过TDA4856的21脚内部电路对显像管束电流的检测,可避免因画面亮度引起画面场幅变化的现象。
5.场输出电路
场输出电路为采用IC601(TDA4866)构成的BTL型场输出电路。
由IC701(TDA4856)12、13脚输出的上升沿和下降沿的场频锯齿波激励电压,分别经R602、R601限流,加到IC601(TDA4866)的1、2脚,经各自的功率放大器放大后,分别由6脚和4脚输出场锯齿波电流,该电流在场偏转线圈中产生磁场,控制显像管电子束作垂直扫描运动,从而完成垂直扫描功能。扫描电流在取样电阻R608两端产生的取样电压经R607限流后,由TDA4866的9脚输入,为功率放大器提供负反馈信号,不但可稳定放大器的工作点,而且可补偿非线性失真。
场电源供电采用双电源,在场扫描正程期间,由电源电路产生的15V电压,经Q602控制后,为TDA4866的3脚提供14V左右的电压:在场扫描逆程期间,由行输出变压器T701的7脚上的行逆程脉冲经D713整流,C739滤波获得的40V,为TDA4866的7脚供电,以提高电路的工作效率,缩短逆程时间。
本文关键字:显示器 彩显-监视器单元电路,单元电路 - 彩显-监视器单元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