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五五电子网电子知识机械设备操作规程压力容器制造磁粉探伤工艺守则 正文
压力容器制造磁粉探伤工艺守则

压力容器制造磁粉探伤工艺守则

点击数:7828 次   录入时间:03-04 11:47:46   整理:http://www.55dianzi.com   操作规程
 压力容器制造磁粉探伤工艺守则 总则 本规程规定了磁粉检测人员资格、所有设备、器材、检测技术和质量分级等。 本规程按JB/T4730的要求编写。适用于磁性材料的机加工件、焊缝、板材坡口面等表面和近表面缺陷的检测。不适用于磁性材料与非磁性材料焊接部位的夹层。满足《容规》和GB150的要求。 本规程适用于非荧光湿磁粉的连续磁化技术。 检测工艺卡是本规程的补充。由II级人员按合同要求编制。 2.检测人员 (1)检测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取得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的,并与其工作相适应的资格证书。从事压力容器检测必须取得锅炉压力容器检测的资格证书。 (2)检测人员每检查一次身体,其矫正视力不低于1.0,不得有色盲和弱视。 3.设备、工具和材料     II级人员按下列条件和工艺卡要求选用设备、工具的材料。 磁化设备及校验 磁化设备见表1 制造厂 型号 结构形式 电流或提升力 技术 无锡市捷成 检测仪器公司 HMTY-Ⅱ 便携式 AC提升力≥45N 磁轭磁化     注 :也可采用性能相当的其他厂家生产的产品   b.磁化设备的校验    ⅰ.电流表在正常使用的情况下,至少每半年校验一次。    ⅱ.提升力的校验:至少每半年或损坏时校验一次,长期停用首次使用前校验。电磁轭极间距为200mm时,交流至少应有45N的提升力;直流至少应有177N的提升力。 (2)灵敏度试片    a. A型灵敏度试片用于被检工件表面有效磁场强度和方向、有效检测区以及磁化方法是否正确的测定。对于压力容器其灵敏度至少应达到A—30/100中档要求。 b. 磁场指示器的作用与A型灵敏度试片同,但它仅是一种粗略的校验。 c. 灵敏度试片的使用 ⅰ.A型灵敏度试片:将试片无人工缺陷的面朝上,使试片与被检面接触良好,必要时可   用透明胶片将其整体贴在被检面上,但人工缺陷处不得贴覆。试验时边磁化边洒磁悬液,以人工缺陷清晰显示来确定磁化规范。   ⅱ.磁化指示器:将其平放与被检面,边磁化边加磁悬液。使*形清晰显示来估判。 (3)磁粉及磁悬液    a. 磁粉:采用吴江市宏达探伤器材有限公司生产的磁膏或性能相当的其他厂家生产的磁膏。 b. 磁悬液:一般悬浮介质为水,每生加10-20g。磁悬液的浓度的测定采用磁悬液浓度测定管进行。一般浓度控制在1.2-2.4ml/100ml的范围内或按制造厂的推荐。 c. 施加磁悬液:使用磁悬液喷液器或其它有效方法进行。 4.   磁化技术   (1)磁化方法         本规程采用下述两种基本磁化方法: 磁轭磁化 平行电缆磁化法   (2)磁化电流         可选用交流、直流或整流电流。   (3)磁场强度选择      a.磁轭磁化 采用磁轭磁化工件时,其磁场强度应根据提升力或A型灵敏度试片来确定,即满足3(1)b ⅱ和3(2)要求。    b.平行电缆磁化     检测角焊缝向缺陷时可采用此方法,磁化电流应根据3(2)节A型灵敏度试片确定。   5.  检测程序及要求   (1)被检表面的制备      a.若被检表面凹凸不平,以致可能遮盖缺陷显示时,应通过磨削或机器加工来制备。 b.若被检表面为焊缝,其两侧100mm范围内不得有松散的锈蚀、氧化皮、飞溅、油污或其它妨碍检测的外来物。   (2)检测时机:筒体焊缝在校圆后,内部缺陷返修合格后进行;封头在热作成行内部缺陷返修合格后进行。机加工件加工成成品、最终热处理后理行;有延迟裂纹倾向的材料,应在焊后24小时之后进行。   (3)磁化方法按4.(1)节选用。   (4)磁场强度按4.(3)节选用。   (5)采用连续磁化方法,在通电磁化的同时,施加水磁悬液,持续磁化时间为1-3S,为保证磁化效果至少反复磁化二次,同施磁悬液至少1S后才可停止磁化。   (6)磁化方向 被检工件的每一被检区至少进行两次独立的检测,两次检测的磁力线方向应大致相互垂直。 (7)磁轭磁化的间距应控制在50-200mm范围内,检测的有效区域为两极中心连线两侧各50mm的范围内,磁化区域每次应有15mm重叠;平行电缆法的有效磁化浓度,用灵敏度片确定。 (8)被检件经修补的区域按5(1)至5(7)节的程序重新检测。 (9)磁粉材料或剩磁干扰后续加工或使用时,健侧后方可采用任何适当的方法清理或退磁。    6. 磁痕的评定及质量分级(见JB/T4730 .4 表6和表7)   (1)磁痕的评定      a.长宽比大于3的缺陷磁痕,按线性缺陷处理;长宽比小于等于3的缺陷磁痕,按圆形缺陷处理。 b.缺陷磁痕的长轴方向与工件轴线或焊缝中心线的夹角大于等于30°作为横向缺陷处理,其它按纵向处理。 c.两个或两个以上缺陷磁痕在同一直线上且间距小于等于2mm时,按一条缺陷处理,其长度为两前线磁痕和加间距。 d.长度小于0.5mm的缺陷磁痕不计。 e.工件被检处可见光照度应不小于500lx。 f.必要时可用2-10倍放大镜进行观察。 g.磁痕难辨真伪或有争议时可进行复验,复验按5(1)-5(7)节的程序重新检测评定。   (2)缺陷的等级评定    a.下列缺陷磁痕不允许存在:    ⅰ.任何白点和裂纹;    ⅱ.任何横向缺陷磁痕;    ⅲ.焊缝及紧固件上任何大于1.5mm的线性磁痕;ⅳ.锻件上任何大于2mm的线性缺陷磁痕;    ⅴ.单个尺寸大于等于4mm的圆形缺陷磁痕。   b.缺陷磁痕累计长度的评定按表2进行。        评定区尺寸         磁痕累计           尺寸  等级 (35×100) (焊缝和高压紧固件) 100步自封×100(锻件) Ⅰ <0.5 <0.5 Ⅱ ≤2.0 ≤3.0 Ⅲ ≤4.0 ≤9 Ⅳ ≤8.0 ≤18    7.报告和资料的存档   (1)报告      报告按规定的格式由Ⅱ级人员签发,经另—Ⅱ级人员复审报出。   (2)存档 压力容器的检测报告与该容器其它检测资料一起存档;保存时间不少于七年。            

本文关键字:暂无联系方式操作规程机械设备 - 操作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