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要特点
电子控制技术试验箱是根据高中新课程“通用技术”的需要而设计的。
其主要特点是:
①试验箱的配置能满足通用技术课“电子控制技术”教学的所有试验内容。同时能满足初中劳技课和小学科学课及无线电课外活动的试验内容。
②该产品使用插针的连接方式,避免了烫伤的危险。
③为方便使用该产品既可以采用交流供电,也可以用电池直接供电。因此可以在普通教室上课。进行各项无线电试验。
二、使用方法
使用“电子控制技术试验箱”前应认真了解试验箱的操作要求,以保证安全、顺利以致得心应手的效果。
下图为“电子控制技术试验箱”的平面分布图,平面分布图是由40个区域组成,每个区域标有醒目的中文文字,如“可控硅”、“红外接收头”、“与门”、“非门”等。为使用户尽快掌握使用“电子控制技术试验 箱”,以下将按平面图中每个区域的使用方法逐一加以说明。
1.电源
下图是本装置的电源供给部分(主板左上角)。在使用本装置时可采取两种供电方式:①使用220V交流电:通过随机配送的电源变换器(220V交流一9V直流)。将9V直流插头直接接入主板上的电源插座如下图所示。②使用5V或9V直流供电:在使用直流供电时,须将9V直流插头拔下(或将电源部分的开关扳向“1”的位置,处于“断”的状态),然后将9V(6节1.5V电池串联)将负极接“GND地”,正极接插座“+9V"。比较理想的是使用5V直流,将电池正极接插座“+5”,负极接“GND地”(实际使用时用3节15V电池串联即4.5V供电,也可完成多数试验)。另需要说明的是根据附图可知,每组针式插座中的每根针都是相通的,这也是试验的需要(便于连接)。
下图是直流供电插座(在主板右下角),如图所示左侧"VCC+5V'’中每一针都可输出+5V,右侧为“地”。
2.LED灯
下图为LED灯分布图(在主板左边中侧),为了方便连接,8支LED的正极均与电源正极相接,LED负极通过限流电阻分别接到编号为156至163的针式插座中,每组有四个引出针。
3.555PWM方式控制
下图是555PWM方式控制(在LED灯下方)。它是由555集成电路组成的方波振荡发生器,其中插座288为接地端,289为信号输出端。将示波器分别连接288和289可观察方波信号,通过对“203'’即(20k)微调电阻的调整,可以观察脉冲宽度的变化。
4.按键
上图为按键1区分布图(主板左下角位置)。如上图所示,为便于试验,按键1区共安装了8组按键开关,每个按键触点都与一组4针插座相连,为电路连接提供了便利。用同样方式还提供了一组按键,如下图所示。按键2区分布图在主板右侧下方(直流供电插座上方)。390和381为一组。都连接在按键的一个触点。即4针输出插座。378和379为一组,连接方式同上。
5.电阻
下图是电阻分布区(在按键1区右侧),为了方便试验,主板上配备了20支1/4W的炭膜电阻,其阻值由100Q至100KΩ。为方便连接每只电阻引线均分别接一组4针插座下图所示。例100K电阻的两根引线,可分别由345组和344组插座中任意针引出。
6、电阻类传感器
下图为电阻类传感器接线插座(在电阻区上面位置),其设置目的在于方便电阻类传感器的连接,接线关系如下图所示。
7.热敏电阻、光敏电阻
为方便试验,本主板配有热敏电阻和光敏电阻各一只(在LED灯右侧),连接方式见下图。热敏电阻为NTC型即负温度系数阻值为1K欧,光敏电阻为常用的硫化镉光敏电阻按电阻为10-15K欧。
8.驻极体话筒
在主板上配备的驻极体话筒(在光敏电阻右侧),为普通型,其接线如下图所示。其中171为驻极体话筒负极。170为驻极体话筒正极。
9.电压类传感器
主板上的“电压类传感器”区(位于驻极体下方)实际上是为方便连接电压类传感器而设置的连接插座,电压类传感器插座的接线图如下图所示。
10.二极管
二极管分布区位于“电阻类传感器”右侧。二极管分布区共安装了6支二极管,方便使用。其接线如下图所示,每只二极管的两根引线分别有两组插针引出,例:1N4007两引线分别由182组(4针)引出负极和176组(4针)引出正极。六支二极管的参数如下:
11.干簧管
在主板上还配有一支干簧管,位于光敏电阻和驻极体话筒上方。其接线如下图所示。
12.可控硅(晶闸管)
主板上可控硅分布区在“干簧管”上方,其接线如上图所示。可控硅的参数为1A600V,可控硅的电极分布如下图所示。
上一篇:远程控制器的设计与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