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炉操作制度
高炉操作制度包括:送风制度、装料制度、造渣制度和热制度。调剂手段主要有上部调剂和下部调剂。
一、送风制度(下部调剂)
㈠、目的
下部调剂的目的在于保证高炉合理的初始煤气流分布,活跃均匀而稳定的炉缸工作,充沛而稳定的炉温。
㈡、风量调剂
1、在各种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尽量采用全风(全风概念是:风机达到额定电流)操作并力求稳定。
2、下列情况下应加风量。
⑴、减风原因已经消除时。
⑵、风机未达到额定电流,而按高炉进程有加风的可能时。
⑶、短期休风后送风,应尽快恢复到正常水平。
3、下列情况下应减风量
⑴、连续两小时下料批数超过正常时(正常情况下每小时下料批数相差不超过1批,班下料批数不超规定批数的±1批)。注:当采取其它措施能使料速减慢达到正常时(如:增加煤量等)可不减风。
⑵、风压超过正常,炉况难行时。
⑶、出现管道连续崩料时。
⑷、炉子剧冷,风压锐降时,减风时为防止风口灌渣,减风要慢并设专人观察风口。
⑸、料线过深或长时间亏料,估计半小时赶不上料线或炉顶温度过高时。
⑹、出铁严重晚点,铁口过浅,渣铁严重出不净时。
⑺、因原、燃料紧张或上料系统发生故障不能上料时。
⑻、炉料含粉率明显增加时。
⑼、因一切原因造成高炉不能正常生产,有减风必要时。
⑽、突然停煤时。
4、在下列情况下,可用放风阀放风,放风时应注意防止风口灌渣
⑴、出铁失常时。
⑵、处理悬料、管道、偏料等。
⑶、高炉发生突发性事故影响正常生产时。
二、风温调剂
正常情况下,高炉操作应尽量使用全风温操作,特殊情况下可降风温操作:
1、风温过高,对送风装置产生威胁时。
2、因炉温上升幅度较大造成高炉难行时。
3、特殊情况炉况恢复时期,炉温过高调整负荷还没下达时。
4、在加减风温时,应考虑到对煤粉置换比造成的影响及风口前理论燃烧温度变化对高炉产生的影响。 5、减风温时,一次减风温幅度可以较大,加风温时要视炉况掌握好幅度,当喷煤量大于140kg/t,或风温低于1000℃时,加风温幅度可大些,但一般不宜超50℃,每次相邻两次加风温间隔不低于20分钟
6、在降风温时,应注意防止炉温急剧下滑而产生炉凉现象,在高炉能够正常接受风温时,应尽快把风温用全。
三、装料制度
1、目的
既要保持高炉顺行,又要充分利用煤气的热能和化学能,操作人员应灵活运用上部调剂并与下部调剂相辅相成。
2、方法
主要包括料线、批重、料序及调整溜槽角度和溜槽转速。
⑴、料线:指炉喉钢砖上沿到料面的距离,料线在碰撞点以上,降低料线会加重边缘,提高料线会加重中心。
⑵、批重:每批料中矿石的重量叫批重,缩小批重加重边缘,扩大批重加重中心。
⑶、料序:是指装矿石和焦炭入炉的先后顺序,先矿后焦是正装,先焦后矿是倒装。正装加重边沿,倒装加重中心,在料线不变的情况下,从加重边缘到加重中心的排列顺序如下:正同装→正分装→混同装→倒分装→倒同装→双装
注:双装利用料层较厚的特点,有促进煤气均匀稳定的作用,也有堵塞中心气流的作用。
⑷、溜槽角度:是指溜槽α、β角度,通过调整布料溜槽角度,实际单环、多环、扇形、定点等布料,与炉顶摄象镜头配合使用,效果更佳。通过摄像镜头观察炉内煤气流分布情况,若某处出现煤气流过分发展,可采用调整溜槽角度或定点布料的方式,抑制该处煤气流。正常生产时溜槽α角度要稳定在一定范围。
⑸、溜槽转速,通过调整溜槽每分钟的布料圈数配合料流调节阀的开度(r)来达到均匀布料的目的,正常情况下溜槽转速为每分钟8—12圈。
3、装料制度需注意的问题
⑴、不同种类的矿石对布料的影响与矿石的粒度和堆比重等因素有关,当装料制度不变时,原则上小块矿石加重边缘,大块矿石加重中心,片状加重边缘,粒状加重中心,堆比重大、散状性小的矿石加重边缘,反之亦反。
⑵、装料制度要确保边缘与中心煤气流为主的两条煤气通道。
⑶、禁止长期使用剧烈发展边缘的装料制度。
⑷、正常情况下执行既定的装料制度,装料制度应力求稳定,短时间的装料制度的变动,由值班工长决定并报主任。
⑸、两根探尺偏差在250mm以上时,应按指示最小的探尺上料(高料位),并采取有效措施纠正偏料,应严格防止炉内装料过高。
⑹、严禁深料线作业,炉顶温度不得超过350℃。
⑺、对于炉顶温度的控制要参照干式除尘煤气入口温度,干式除尘入口温度一般控制在100℃—230℃为宜,当煤气入口温度低于90℃或高于280℃,仍不能放料压顶温或采取其它有效措施,应采取切煤气措施,当干式除尘煤气入口温度达到正常值后,方可联系引煤气。
⑻、因设备故障或其它原因造成亏尺,并估计在20分钟内不能正常上料时,应根据料线深浅和炉顶温度,适当控制风量,适量补加净焦,确实不能上料,减风至最低或休风。
⑼、当布料溜槽出现停转时,高炉工长应及时联系有关人员检查处理,若短时间内不能恢复,工长应减风至高炉允许的最低状态,顶温高时,可补加净焦暂压顶温,此时不宜上负荷料,待铁后进行休风处理。
四、造渣制度
1、在正常情况下,炉渣二元碱度控制范围为:
铸造铁:0.95—1.05 炼钢铁:1.15—1.2
2、在保证生铁质量前提下,应尽量把碱度控制在规定下限,有利于高炉顺行,降低炉前劳动量。
3、当炉渣减度超过规定范围,值班工长应根据高炉炉况、原燃料条件、生铁含硫、实际炉渣碱度等情况及时调整。
4、高炉工长应密切关注炉渣化学成分,如:渣中MgO、Al2O3等含量,当炉渣碱度正常但炉渣流动性很差时,可适当上提炉温,同时查明原因,及时调整。
[1] [2] 下一页
本文关键字:暂无联系方式操作规程,机械设备 - 操作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