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五五电子网电子知识机械设备操作规程高炉操作制度 正文
高炉操作制度

高炉操作制度

点击数:7263 次   录入时间:03-04 12:02:19   整理:http://www.55dianzi.com   操作规程
5、炉渣二元碱度的调整应结合二元碱度,一般R3控制在1.35—1.45较为事宜。 6、碱金属(K2O、Na2O)循环富集,尤其是K2O的循环富集对高炉操作与长寿影响较大,因此,日常操作中应注意碱度的影响,必要时可短期降低炉渣二元碱度进行排碱操作。 五、热制度 1、高炉操作者要保持稳定的炉温,要运用各种操作手段,使铁水温度>1420℃,生铁含硅量尽量减少波动,要求相邻的两炉铁含硅量波动范围≤0.2%,超过0.2%高炉工长应视为特殊炉况进行分析,及时调整。 2、生铁含硅要严格控制在制定的操作方针范围内,超出范围工长要及时调整,尤其是过低炉温(Si<0.3%)要引起高度重视,连续两炉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3、当炉冷有另外危险时,工长应采取相应的积极措施。 4、严防黑渣出现,正常情况下渣中FeO含量应低于0.5%。 六、喷吹煤粉调剂 1、根据喷吹煤粉性质,送风状态(风温、风量、风压、富氧)以及炉况顺行情况,炉缸工作状态,决定炉缸喷煤量。 2、随着喷煤量的增加,促使煤气中心发展,改变炉缸工作状态,所以上部调剂应跟上,保持合理的煤气分布。 3、掌握喷吹煤粉的热滞后时间及置换比(富氧后煤粉热滞后时间缩短,置换比提高),确保调剂准确。 4、喷吹煤粉后,使得高炉压差升高,炉况易产生不顺。 5、喷吹煤粉后,会降低风口前理论燃烧温度,应使用高风温及富氧进行热补偿。 6、增加喷煤量使料速减慢,炉温上升,因此必须密切注意料速的快慢,稳定综合负荷。 7、炉凉增加煤粉量,可能引起暂时更凉;炉热减少喷煤量,炉缸可能更热,因此,必须提前调剂,才能减少炉温波动。 8、要经常检查各风口煤量,达到风口均匀喷吹,经常检查煤粉有无冲刷风口现象,如不正常应通知水工及时调整喷枪,经常检查直管内喷枪损坏情况,损坏严重时要及时更换或停止该风口喷吹,避免造成直管烧穿。 9、炉况严重失常时,应降低焦炭负荷,少喷或停喷煤粉。 七、富氧调剂 ㈠高炉停送氧程序执行 按停送氧规程执行㈡富氧喷煤调剂的有关规定 1、正常情况下,要保持富氧量和喷煤量的稳定,不宜频繁调整。 2、炉况正常时,富氧率要保持在2%以上,(根据氧气的供应能力而定)。 3、高炉有向凉趋势时,下部调剂顺序为,煤量、风量、氧量;高炉有向热趋势时,下部调剂顺序为:风量、煤量、氧量。 4、一般调剂中,减氧时富氧率不能低于1%,减煤时煤量不能低于正常煤量的50%。 5、大幅度减氧(富氧率减到1%以下时)要考虑富氧量变化对煤粉置换比的影响。 6、因故突然停煤时,工长调剂原则: ⑴、要根据停煤时间长短适当补加焦炭,1小时之内的停煤,补足煤粉折合的焦炭量;1小时以上的停煤,要补加相当于二个小时喷煤量的焦炭,同时要考虑由于煤粉减少后造成碱度上升因素增加酸性料配比。 ⑵、停煤后,风压、风量的控制应到位,风压、风量的使用应结合料速,停煤后料速要比正常料速低15%以上,同时,要密切注意渣铁物理温度变化,要争取渣铁物理温度不出现下滑或有所回升。 ⑶、停煤后氧量使用要根据炉温情况,炉况顺形程度适当掌握。 ⑷、停煤后若出现崩料现象,应视料线深浅酌情补焦。 7、短期休风后,送风风量要不低于全风作业的70%,30分钟内要恢复正常的氧量和煤量。 8、氧量、煤量、风量的使用要相互结合,风口前理论燃烧温度一般控制在2150±50℃。 9、由于其它原因需要减风作业时,喷煤量可以随下料速度的变化而调整,以保证综合负荷的稳定。 10、计划停煤时,负荷调整不考虑煤粉热滞后时间,变料时间以停煤后,停煤负荷立即下达为准,煤粉置换比按不低于0.95计,若此时富氧量较大时,煤粉置换比可按0.9计算。 11、计划送煤时,在重负荷料下达之前2—3小时(视当时富氧情况定)可正常喷煤,特殊情况如炉温低时,工长可提前送煤。 注:下部调剂顺序为氧量→煤量→风温→风量

上一页  [1] [2] 


本文关键字:暂无联系方式操作规程机械设备 - 操作规程

《高炉操作制度》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