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制订鼓励发展热电联产的政策
为促进热电联产产业的发展,国务院、国家计委及有关部门制订颁布了一系列政策和规定。
(3)加强工程项目的全过程管理
①做好前期工作
经过多年努力,逐步完善和形成了关于前期工作的一系列政策、规定。集中力量编制出版了《热电联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技术规定及附件》,使热电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与评审走向规范化。强调和加强了热力规划的编制工作,认真落实热负荷。坚持“以热定电”,合理确定装机方案,确定工程采用“招标方式、专家评审、层层把关”的模式,引入竞争机制。重视专家和地方政府的作用,择优评选。因而近年来确定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质量不断提高。
②加强建设期管理、缩短工期、降低造价
一个热电工程能否如期实施或提前投产,建设期管理至关重要。
③加强运行管理和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建设一个热电厂,最终目的是使其发挥应有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运行管理和经营管理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手段。安全经济运行是提高效益的先决条件。因此必须抓好运行管理,加强技术培训,提高人员素质。
(4)因地制宜发展热电联产
我国各省市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区气候和自然条件与基础设施也有很大不同,因客观条件确定了热电联产的发展一定要依据每个工程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的建设大、中、小型工程并举。区域热电厂、小联片热电厂和自备热电厂均应按具体情况发展。
(5)非采暖期发展季节性用户
在供工业生产用汽与用民采暖热负荷的热电厂中,由于生活热水用热负荷很少或根本没有,每年的采暖期以后,热负荷减少很多,热电厂的经济效益大受影响,北京第一热电厂从1974年开始发展七个工业用汽的季节性用户,每年的采暖期结束时,这七个工厂的自备锅炉停运,改用热电厂的蒸汽,采暖时再倒换过来,这样提高夏季热负荷30-100吨/时,提高了热电厂的热负荷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由于停用小锅炉,也改善了周围的环境质量,目前我国已有一些热电厂采取本措施都收到很好的效益。
(6)多热源联网
目前我国很多城市已有两个或更多的热电厂在安全经济运行,一个城市有十余个区域热电厂和自备热电厂的也为数不少,并均有若干个较大型的锅炉房在投产,为此,供热企业的联网运行已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不同类型的热电厂由于供热机组容量大小,机组型式与热负荷不等可以实现联网运行后优势互补,尤其是热电厂与锅炉房联网后,可以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双方受益可提高安全供热的可靠性。
(7)热电厂的热负荷转移
最近几年各大中城市重视环境改善,将位于市内的工厂纷纷迁至郊区,因而热电厂的工业热负荷下降很多,有些热电厂则积极发展商业用、公共建筑和居民生活用热负荷提高经济效益。
6、热电联产发展趋势
(1)大型供热机组的比重增加
目前已有北京、沈阳、吉林、长春、郑州、天津、邯郸、秦皇岛和太原等中心城市安装有20万30万千瓦大型抽汽冷凝两用机组在运行,在城市集中供热方面发挥主力军的作用。一些城市为适应工业与民用热负荷的增涨,代替五十年代六十年代建设的小型供热机组,正建设单10万和14万千瓦的大型供热机组。
(2)推广循环流化床锅炉
由于循环流化床锅炉可以燃用劣质燃料,这就为一些地区有劣质燃料而销售困难的情况带来希望,推广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用当地劣质燃料和含硫较高的煤,有利煤炭工业发展,建设热电厂为当地工业发展提供充足的电力和热能,促使国民经济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目前我国已有75t/h循环流化床锅炉200多台,在126个电厂中运行。220t/h循环流化床锅炉也有22台在运行最大的为410t/h,正在向大型化发展。
(3)城市发展热、电、冷联产
随着工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采暖范围已突破数年前中央的规定范围,由北方向南方的一些地区扩展,在南方的一些省、市由于银行、宾馆、饭店、商场和文体设施等公用建筑的增加,人民居住条件的变化,对空调制冷的需要也日益迫切,为此一些地区已发展一批以热电厂为热源的集中供热与制冷系统,溴化锂制冷负荷的增加,使热电厂的综合效益明显提高,现已出现迅速增加热、电、冷联产的势头。
(4)城市发展煤气、热力、电力三联产
在国家计委等领导部门积极支持下,以燃煤为原料的,同时生产煤气、热力、电力三联产工艺科研试验,已取得成功,并通过国家小型试验鉴定,将在工程上开展工业试验。
(5)在条件适合的地区利用现有工业锅炉发展热电联产
我国目前有单台容量大于10吨/时的工业小锅炉29.4蒸吨/时,如果将其中的1/3改造为热电联产将装供热机组800万千瓦,这将对缓解电力紧张,节约能源,改善环境,提高供热质量等方面都将发挥重要作用,更将给建设单位创造出可观的经济效益。
(6)燃料结构调整为发展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提供了商机我国是能源生产大国也是能源消费大国又是以燃煤为主的煤炭消费大国。2000年中国能源生产与消费总与构成如下:
能源生产总量 其原煤 原油 天然气 水电
109000万吨标煤 67.2% 21.4% 3.4% 8.0%
能源消费总量
128000万吨标煤 67.0% 23.6% 2.5% 6.9%
近几年燃料结构调整燃煤比重在逐年下降。2000年全国发电共耗标准煤量3978937万吨,其中燃煤占93.96%.中央提出燃料结构调整发展天然气,兴建“西气东输”工程,将为发展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提供极好的机遇。为此国家电力公司设立天然气发电办公室。国家电力公司动力经济研究中心编制了《全国天然气发电规划》其中提出:“十五”期间规划建设管道天然气电站535.5万千瓦,广东LNG电站规模285.9万千瓦。目前中国电力系统中燃气轮机发电仅占较小比重、2000年底单机6000千瓦及以上的燃气机组仅130台522.811万千瓦,所以说“西气东输”将为建设能效高、污染小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厂提供极好的机遇。
(7)天然气进京和“西气东输”为发展小型全能量系统开创了新机遇
由小型燃气轮机(内燃机)、余热锅炉、溴化锂制冷机组成的小型全能量系统(也称第二代能源系统或分布式电源)可以统一解决电、热、冷供应,在国外得到迅速发展。由于小型燃机或内燃机供电效率为24-35%,联合循环供电效率可达45-50%,远高于常规火力发电,否定了人们头脑中的固有的“机组小就不经济”的传统观念。
鉴于国际上小型全能量系统迅速发展的事实和其本身的优势,因而在急计基础(2000)1268号文中,明确提出……在有条件的地区应逐步推广。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冷联产,实现了一次能源的合理梯级利用,提高了能源利用率,带来了经济效益。由于燃机具有低NOx燃烧技术,使NOx大为减少,可提高环境效益。
北京地区冬季供热,夏季大部分地区需供冷,因而联合循环热、电、冷联产有广阔市场,北京应适度发展中、小型燃机热电联产机组。美国9.11事件之后和北京申办奥运成功,更多的专家学者从分散电源建设,确保奥运用电安全角度出发,积极提出北京应积极发展小型全能量系统。
目前在上海已有上海黄浦区中心医院(1000千瓦燃气轮机热、电、冷联产),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能源中心(4000千瓦燃气轮机热、电、冷联产)和上海闵行中心医院(400千瓦内燃机热、电、冷联产)投产。北京高碑店污水处理厂沼气发电工程也早在1998年投产,一期4×470KW,二期3×652KW已全部投产运行,另有一批工程在筹建中。
(8)中小型凝汽机组改造为供热机组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电力系统中存在一大批中小型燃煤发电机组,规模效益差、浪费资源、污染环境。为此1999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以国办发[1999]44号文转发“国家经贸委关于关停小火电机组有关问题意见的通知”中要求:
单机容量2.5万千瓦以下(含2.5万千瓦)的凝汽机组,1999年12月31日前一律予以关停;单机容量5万千瓦以下(含5万千瓦)的中压、低压常规燃煤(燃油)机组,2000年底前予以前停;单机容量5万千瓦以下(含5万千瓦)的高压常规燃煤、燃油机组,2003年底前基本前停。2000年8月国家经贸委以国经贸电力(2000)817号文:“关于做好2000年关停小火电机组工作的通知”。
一些5万千瓦及以下机组的中小电厂,为了生存,同时也为利用现有电厂处于市区或市区近郊的有利条件,发挥锅炉,汽轮机尚可利用的潜力以及原有工程技术人员和老工人的能力,纷纷将凝汽机组改造为热电机组,向周围工业企业和居民区供热,成为热电厂。
为了有效引导和避免不具备条件的电厂仅仅为逃避关停而改为热电厂,所以2000年9月国家经贸委又以国经贸电力(2000)879号文:“关于做好关停小火电机组工作中小型热电联产机组审核工作的通知”提出了审核热电厂的办法(其审核标准与急计基础(2000)1268号文的要求相同)。
(9)原有热电厂中的中、小供热的机组由新建大型供热机组取代
建国初期建设的一批热电厂,均为单机5万千瓦及以下的中、小组机组、设备已老化寿命已近尾声,因而近几年在北京、石家庄、抚顺、邯郸等地热电厂,纷纷建设单机20万千瓦,125万千瓦等级的大型供热机组,拆除原有中、小供热机组,由于供热能力增强,又扩大了热电厂供热范围的增加供热量,有效的节约能源和改善城市环境。
(10)城市集中供热走向热电联产
在中国城市集中供热中,热源大部为热电厂,但在北京等地也建有一批大型集中锅炉房专供城市居民采暖 。例如北京就有7×35t/h或9×35t/h锅炉的大型集中供热锅炉房,有的集中供热锅炉房为解决锅炉房自用电、也建有小型供热机组、例如北京西客站供热厂、就建2×35t/h蒸汽锅炉和2×3000千瓦背压机组、最近发电并网问题基本解决,可望由锅炉房变为热电厂。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本文关键字:暂无联系方式电工文摘,电工技术 - 电工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