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零序或负序电流”任何一个元件动作、“断路器三相不一致”和“保护动作”三个条件组成的“与逻辑”,通过独立的时间元件以第二时限去解除断路器失灵保护的复合电压闭锁,并发出告警信号。
2)同时经“零序或负序电流”元件任何一个元件动作以及三个相电流元件任何一个元件的“或逻辑”,与“断路器三相位置不一致”,“保护动作”三个条件组成的“与逻辑”动作后,经由独立的时间元件以第三时限去启动断路器失灵保护并发出“断路器失灵保护起动的信号”。
因为闪络保护及三相不一致保护均采用了启动失灵保护的逻辑,则需分析失灵保护定值、动作逻辑对切除这两种故障的影响。
2.5.1.1 主变开关失灵保护的定值(CT变比:3000/1)
电流继电器50BF:0.4 A;时间继电器62BF:0.25 s;
2.5.1.2 主变开关失灵保护的动作逻辑
当其他保护跳闸接点启动50BF时,如50BF满足条件动作后利用50BF-RT瞬时重跳本开关并启动62BF,62BF经0.25 s延时启动失灵保护出口继电器86BF、94BF并跳所在母线上的所有开关。
因此断口闪络保护及三相不一致保护必须要在失灵保护电流检测继电器50BF及时间继电器62BF的定值达到时才能出口,这样虽然保证了动作的可靠性,但大大降低了保护灵敏度并且增加了切除故障时间。
2.5.2 方案二
如图4所示,61(A、B或C)继电器经0.20 s延时动作后,利用开关辅助接点判断是断口闪络还是三相不一致,如是断口闪络则启动失灵保护出口继电器86BF、94BF并跳所在母线上的所有开关。同时发电机灭磁,降低断口电压,使之停止闪络。如为三相不一致则启动失灵保护。这种方法虽然降低了保护的可靠性,但在机组正常运行时,开关辅助位置接点可起到闭锁保护出口的作用,保证了保护高灵敏度和快速切除故障的时间。
3 小结
综上所述,两种改造方案各有优、缺点,方案一按照国内的有关规定设计,可靠性高,但灵敏度低且切除故障时间长。尤其是实现三相不一致保护不仅要增加判别及时间元件,而且二次接线、定值整定也要进行较大改动,改造比较复杂,不易于实施。方案二更能体现雷神公司整体设计思想,动作逻辑比原设计更为严谨、合理,与方案一相比虽然可靠性略有不及,但灵敏度高,切除故障时间短。从侧重保证发电设备安全及易于实施改造等方面考虑,方案二对完善保护功能更为适用。
参考文献
[1]王维俭.电气主设备继电保护原理与应用[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96.
[2]国电调[2002]138号文件.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继电保护实施细则[Z].2001.
本文关键字:开关 电工文摘,电工技术 - 电工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