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五五电子网电子知识电工技术电工文摘对代管县级供电企业省直管的探析与思考 正文
对代管县级供电企业省直管的探析与思考

对代管县级供电企业省直管的探析与思考

点击数:7197 次   录入时间:03-04 11:44:39   整理:http://www.55dianzi.com   电工文摘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省县级供电企业已经完成或者正在进行省直管体制改革,直管后省网公司明确要求:县级供电企业要加快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新的企业制度要求企业其管理要有新的内涵、其运作要有新的机制,这也就是要求我们县级供电企业要加强企业管理,规范企业行为,其实,这也正是企业适应市场、参于竞争,促进自身发展的一项紧迫任务。

县一级供电企业是电力生产、供应、销售中的最后一个环节,是一个终端独立的核算单位。由于以前我国经济体制及政策导向等原因,造成目前我省大多数县级供电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状况甚忧,县级供企业怎样才能抓住省直管改革的机遇,与时俱进,再创辉煌?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探讨的课题。

一、八年的改革春风终于把沉睡中的县级供电企业唤醒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我国电力体制改革也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原电力部、省电力局进行了职能划分,政企分开,厂网也进行了分家等等,所有这些让我们看到了电力改革声势之浩大,但这一改革飓风,经过几层缓冲,刮到县一级时其威力遽减,使得县级供电企业的改革 “江山依旧”。

我省的电力体制改革可谓是一出拖沓无比的电视连续剧,情节曲折,有时也会扣人心弦,但实质性进展缓慢。2004年8月19日省政府下发《关于同意广东省县级供电企业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方案的批复》(粤府函[2004]267号)宣布县级供电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省代管改为省直管) 正式拉开序幕,然而当初的计划刚起步即告停滞,甚至在某些方面出现倒退,进入2005年,改革“攻坚年”的定位给人带来许多遐想,结果则是“攻坚年”变成了没有任何实质性动作的“反思年”。为什么?

一方面,撇开现象看本质,电力体制改革的真正问题是观念问题,是电力体制改革推进者的观念问题,是电力企业管理者的观念问题,是电力系统员工的观念问题。由于过去几年在电力改革推进历程中,客观上“博弈”的胜利者是电力系统的职工,由此便带来“狼来了”效应——多次地宣布推进改革,却最终在利益调整上没有实质性的触及,造成职工(特别是一些老职工和素质低下的职工)不去积极调整自身,以适应改革的需要。这也是观念问题的重要表现,从某种意义上讲,是这种“拉锯式”改革带来的消极产物。

另一方面,让我们翻开近年来我国有关电力体制改革的文件,我们发现其呈现两个特点即:重两头轻中间,各项改革政策、实施方案、实施时间,上对省部,下对乡镇,规定细、篇幅多,力度大。对县一级供电企业如何改革,仅在《国务院批转国家经贸委关于加快农村电力体制改革加强农村电力管理意见的通知》(国发[1999] 2号)、《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改造农村电网改革农电管理体制实现城乡同网同价请示的通知》([1998]国办发134号)有关文件中,提出“以县为实体,逐步改为省公司控股或全资子公司”外,具体到县一级供电企业的改革方式、具体怎么操作,改革完成时间要求,没有详实的规定。从而造成县一级供电企业的改革无所适从、严重滞后。现在我国大多数县级供电企业仍属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仍沿用传统的计划经济时代的管理模型,在组织机构设置上更是不伦不类,有似“行政”制、有似“企业”制,在中层机构的设置上更是职责不明,权力不清,造成部门之间互相推委、扯皮。在人员组成及岗位设置上,因人设岗,一岗多人等等。现阶段,县级供电企业的改革从上远远落后于省、市一级,就下还不如乡镇;更没有从传统计划经济管理模式中走出来。可以说,县级供电企业已成为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洼地、缓冲地带,已成为进一步推进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瓶颈所在。

省经贸委《关于做好50个代管县供电企业接管有关工作的通知》(粤经贸电力[2007]149号)文件的下发,昭示着八年的改革春风将把沉睡中的县级供电企业唤醒,我们要趁改革的东风努力扩张瓶颈。

二、县级供电企业的包袱沉重

由于近年来国家电价政策的调整,表损、贴费的停收,加上县级供企业改革的滞后。目前,县级供电企业特别是代管的县级供电企业,步入有史以来包袱最为沉重、困难最大的时期。主要表现在:

(一)机构庞大,人浮于事。作为县一级的供电企业一般全年有3亿千瓦时供电量,但其职工人数却往往高达到七、八百人,按照省级有关供电企业的人员编制依据,其仅为四百员左右,需要分流的职工人数达四、五百人,严重超员、超编。造成人浮于事,一方面有人无事干,一方面又是有事无人干,在企业内部设置十多个职能股室,股室之间的职责不明,造成有利大家争,有事相互推。近几年由省公司代管后,虽然上面把控了职工进入的门槛,但由于以前人员数量庞大,且没有进行任何的人员分流,使得僧多粥少,不仅职工的收入难于逐年增加,而且大多数维持正常生产都举步维艰。

(二)长期作为地方税收大户,税收任务繁重。大家知道,国家把电力企业定位为福利性企业,给予供电企业的电价政策是微利保本,一个年供电电量3亿千瓦时左右的县,在管理得不错的情况下,应当有一定的利润。但历年来,不管县级供电企业有无利润,地方政府每年下达的包干税收数目,而税收任务却有增无减。

(三)县级供电企业职工队伍总体素质偏低。县级供电企业职工素质的高低,关系到企业的安全生产、关系到企业管理水平,关系到企业效益的增长。从目前县一级供电企业的人员素质来看,是非常令人担忧的。近20年来,由于对电力企业性质的定位不准,新入的人员,一部分内部职工是子女顶替或照顾上岗的,一部分是复转退伍军人安置的,还有好大一部分是通过有关领导批条而来的。所以就形成年龄越轻素质越低。然而高素质人才却少得可怜,尤其是管理、技术人员青黄不接、缺档断档。可以试想一下,作为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管理密集型的电力行业,这样的职工队伍能给企业带来的最终结果。

(四)财务监理控体系不完善。目前,对代管县供电企业的财务、经营活动的监督基本是“两管两不管”,县有关部门认为县供电企业或将垂直上划,例行的检查主要以“拿钱”为目的。而省公司对县级供电企业每月只要简单的几个经营数字,很难对财务经营活动真实监督。所以,县供电局的财务经营活动基本以自我管理为主,随意性较大,这也是成为县级供电企业财务管理的软肋所在。持续多年的农网整改,国家在各县投入大量的资金,整改投入资本占县级供电企业现有资产的60%-70%,甚至比例更大。因此,无论是从资产的保值、增值,都需要对各县供电企业的财务活动实施监控。

(五)近亲繁殖,越来越难于管理。由于过去人员录用和调入上的弊端,造成其人力资源基本是封闭式的,形成了现在的父子、夫妻、兄弟、姐妹、妯娌共处一室。形成父管子或子管父,夫管妻或妻管夫,姐管弟或弟管姐的畸形管理。导致领导的权威性、决策的执行性难于保证。

三、县级供电企业省直管后,迫切要求规范化管理

改革是解放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源泉;改革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是释放企业竞争力的催化剂。我省县级供电体制改革的启动,将从根本上解决过去体制内存在的一些问题,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提高”。而管理体制的改革只是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要使县级供电企业走出目前困境,趟出一条路来,我们以为重点需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尽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健全企业的管理机制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改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最大限度的解放生产力。最终目的是以市场资源为导向,围绕科学管理、精简机构、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和主动性、建立优胜劣汰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等方面开展工作,达到各岗位责权利的高度统一,追求企业资产价值最大化和可持续发展。

县级供电企业改革的目标是“自主经营,规范发展,自我管理,上级监督”。县级供电企业体制改革,应按照国家、省有关的规定,制定具体、可行的操作办法,在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下,成立一个实实在在,名副其实的现代化企业。管理、技术创新是企业永恒不变的主题,不管体制怎么改,企业抓管理的主题不能变。县级供电企业要努力做好管理这项基本功,向管理要效益。长期以来,电力行业依靠资源优势逐渐发展壮大,依靠特有的政策优势企业经济效益有一定保障,行业所处环境较好。但是随着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电力市场化发展的定位,县级供电企业现有的各种弊端逐渐暴露出来:管理模式僵化、机构臃肿、官本主义;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等。如果不能突破现有的管理模式,就无从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最终被竞争的市场无情淘汰。因此,作为县级供电企业必须加快自己的角色转换,实现管理、技术创新。能否实现管理手段的革新,将决定县级供电企业发展的命运。

县级供电企业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积极研究市场供求关系,极早应对由单一卖方市场向多方卖方市场转化的挑战。应根据市场规律要求尽早重新构筑管理模式;建立快捷、高效、方便、经济的运行程序,剔除阻碍企业发展的条条框框,以发展的眼光,着眼于大市场、大格局、大环境,积极吸收和引进国内外供电企业管理的先进经验,力争在管理手段上有新的突破。

随着电网建设力度的加大,电网结构已趁于完善,在保证供电质量的情况下,要加强软环境建设,要重视开拓服务领域,借助现代技术,利用现有条件实现营销方式的革新,实现服务流程、服务方式、服务手段的改革;要加快服务观念的转变,开展服务手段多样化、人性化。要把服务这块做细做好、做深做透。我们供电企业必须借助先进的管理理念开拓市场,占领市场,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市场占有率。

随着市场的发展、改革的深入、购电新体制的出台,可以肯定供电市场将受到多方的竞争,因此,供电企业必须在管理上进行全面的革命,在电价机制上、业扩报装程序上、收费标准上建立一套符合市场要求,即:以客户为中心,具有强竞争力的营销模式;在节能降耗,控制成本上要狠下工夫,形成具备自我约束、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管理体系,这是极为重要的。

[1] [2] [3]  下一页


本文关键字:暂无联系方式电工文摘电工技术 - 电工文摘

《对代管县级供电企业省直管的探析与思考》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