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五五电子网电子知识电工技术电工文摘对闭环运行方式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探讨 正文
对闭环运行方式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探讨

对闭环运行方式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探讨

点击数:7478 次   录入时间:03-04 11:38:04   整理:http://www.55dianzi.com   电工文摘

摘要:通过一个闭环运行的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实践,简要介绍了一个高科技开发区内配电网自动化的规划功能目标及为实现规划目标对系统变电站、用户变电站、供电线路、通信信道、直流电源、配电网接地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造的主要内容。在对SuperDMS-2100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软硬件结构和功能进行全面介绍和分析的基础上,着重对闭环运行需特殊考虑的问题以及具有故障状态差动保护功能的FTU进行了论述。最后针对闭环运行系统中的中性点接地方式及接地电阻的确定、具有状态差动保护功能的FTU的配置以及闭环运行方式与开环运行方式的结合等几个方面的特殊问题进行了说明,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关键词:闭环 配电自动化 故障状态差动保护

0 概述

  配电作为电能发变送配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在电力生产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历史原因,过去未得到足够的重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供电质量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规模的两网改造结束后,配电网的布局得到了优化,但要进一步提高配电网的可靠性,还必须全面实现高水平的配电网自动化。
  实际上,近年来我国许多地区已经在不同层次、不同规模上进行了配电网自动化的试点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几乎所有的系统都是开环运行模式[1],故障恢复时间都在30s以上甚至数分钟,不能满足对供电可靠性要求更高的用户,只能采取双回供电、自备发电、大容量UPS等高成本方式来弥补。在此背景下,笔者单位与有关电力企业合作,在某国家级开发区配备了闭环运行方式的配网自动化系统。经过2年多的运行证明,系统功能和指标达到了设计要求,大大提高了配电网运行的可靠性,具有开创性意义。

1
 供电区域配电网概况及配网自动化规划功能和目标  

  该区共10km2,区内110kV变电站一座,目前投入31.5MVA变压器2台。110kV进线2回内桥接线,分别引自上级500kV变电站。出线为35kV10回、10kV14回,改造前为架空线路与电缆出线混合方式,中性点不接地;改造后全部以电缆排管方式引出,小电阻接地。二次设备原采用常规继电保护和远动,仅有遥测、遥信送往上级调度中心,通信通道为载波和扩频,备有商用电话。
  拟分二期全面实现配电网自动化。本期规划主要目标是:
  (1)以全闭环运行方式实现区内配电网自动化。
  (2)提高供电可靠性,达到“N-1”供电安全准则,供电可靠率99.99%
  (3)建立配电监控系统,提高供电质量,电压合格率98%
  (4)线路发生永久性故障时,能自动进行故障识别、故障隔离和恢复供电。
  (5)实现对用户侧设备的远方监控、抄表等负荷管理功能。
  (6)同时容纳开环运行的方式。本期配电自动化系统主要实现以下功能:
  1) SCADA功能包括数据采集及处理、人机联系和制表打印;
  2) 馈线自动化功能主要是故障识别、隔离和自动恢复供电;
  3) GIS地理信息系统功能;
  4) 包括远方自动抄表功能在内的负荷侧管理功能;
  5) 与变电站RTU和上级调度中心通信功能包括传送遥测、遥信和接收控调命令。对于电压无功控制,本系统只向变电站/上级调度中心传送电压运行值,不在本系统中进行调压操作,但提供接入用户侧调压装置的接口,也可传达并执行上级配电中心的调压指令,并保留功能上的扩充余地。

[1] [2] [3] [4] [5]  下一页


本文关键字:暂无联系方式电工文摘电工技术 - 电工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