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互联电网的发展,稳定破坏和大面积停电事故的危害性越来越大,大电网的安全稳定问题越来越突出。但是目前我国跨区互联电网处在发展初期,电网联系薄弱,主要跨区联络线输送功率已接近限额,而且部分设备陈旧落后,如已经运行14年的葛南直流输电系统,安全隐患较大。一些新投入的跨区联网工程也正处在设备故障率较高时期。因此,目前大区电网安全运行处于相对比较困难的时期,安全稳定问题尤为突出。
2.2.2 电源与电网结构影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迅速,尤其是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用电量和用电负荷强劲增长,对电网的安全供电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但是目前的电网发展水平还不足以适应这种要求。此外,在电源和电网发展过程中,发展不协调,结构不合理,主干网架薄弱,造成现有电源的发电能力和电网的输电能力得不到有效发挥,加剧了部分地区电力供需紧张的矛盾,对电网的安全稳定性带来严重影响。当前电源和电网结构反映的比较突出的问题有:
(1) 电网的调峰及事故备用容量不足。如华东电网近几年负荷快速增长,2002年全网用电量增长14.3%,用电负荷增长超过20%,发电容量严重不足,夏季高峰负荷期间,电网可能处在备用不足或无备用的状态;东北电网由于火电机组调峰能力差,水电大发及冬季供热时期调峰及快速启动的事故备用不足等。
(2) 主力大机组没有直接接入500kV主网,没有实现主力大电厂在输电“高速路”上无障碍送电,带来220kV电网线路密集、潮流拥挤、过负荷严重、短路电流超限、电压支撑薄弱等多方面的问题,同时也影响了500 kV电网发挥作用,降低了电网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3) 500 kV主干网 架虽然初步形成,但仍处在发展阶段,网络结构相对薄弱,一些电网存在输电瓶颈、单变单线等问题,影响电网的送受电能力及安全稳定水平。而各电网普遍被迫采用的500/
220 kV电磁环网运行,带来系统稳定控制问题非常复杂、220 kV系统短路电流过大、局部电网窝电等一系列问题。
(4) 受端系统薄弱,负荷中心缺乏强电源支撑,尤其是500 kV电网的支撑弱,落点少,造成220 kV电网过于密集,短路电流超标。动态无功电源缺乏,电压水平低,电压稳定问题突出。单一元件故障不能保证正常供电,不能满足N-1要求。
(5) 无功补偿容量不足,无功没有实现分层分区平衡,一些500 kV线路并联电抗补偿缺口大,抵抗补偿不足,造成500 kV电压较高,威胁一次设备安全和稳定运行,有时被迫采用拉开线路以减少线路充电功率,使输电网削弱。一些220kV变电站没有按导则要求安装电容补偿,可调节的无功补偿更少,无功电压控制问题比较突出。
(6) 设备问题较为普遍,老旧设备存在较多隐患,设备维护和改造不及时,缺陷得不到及时治理。受负荷增长、网架薄弱等各种因素影响,一些设备不得不长期满负荷运行,正常的设备检修、预试、维护、消缺无法按计划开展,部分设备带病运行,给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严重隐患。
2.2.3 电网安全管理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加强
近年来我们通过加强电网安全管理,严格电网事故考核,没有发生重特大电网事故。但不断发生的各种原因造成的电网事故,仍然从不同侧面暴露出电网安全管理还存在多方面的问题和漏洞。
(1) 电网安全管理水平差距较大,事故的地区分布特征明显。2002年,各电网事故次数分别为:华北14起,东北13起,华东21起,华中44起,西北23起。华中、西北电网事故次数与去年同期比较分别减少22.8%和34.3%,但仍然相对集中,占全部137起电网事故的48.9%。另外省网所属部分供电企业也存在事故相对集中的情况。
(2) 二次系统问题突出,引发电网事故所占比例较大。近年来,因继电保护误动、自动装置故障等二次系统原因造成的设备事故和电网事故时有发生,成为影响电网安全的重要因素。2002年因二次系统故障引发电网事故12起,扩大电网事故23起;因二次系统人员三误(误碰、误接线、误整定)引发电网事故12起,扩大电网事故6起。二次系统原因共同引发或扩大电网事故58起,占全部电网事故比例达到42.3%。
(3) 设备故障造成电网事故,暴露出设备质量、工程建设、运行维护等各个环节的安全管理问题。2002年有68起电网事故是因为设备故障而引起,约占全部电网事故的50%,其中39起是由于运行维护不到位造成设备缺陷没有及时发现和消除或安全措施未落实,29起是由于新建或改扩建工程交接时对设备质量、工程质量等把关不严,后期运行维护和设备检修不到位引起。
(4) 人员误操作直接导致电网事故的发生。电气误操作事故是电力系统频发性事故之一,可能造成设备损坏、电网停电和人身伤亡事故,是电力系统重点防范的事故之一。多年来通过广泛采取防误操作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误操作事故特别是恶性误操作事故大幅度下降,但远没有根本杜绝,仍然时有发生。在所有误操作事故中,不严格执行“两票三制”,多处违章等人为因素仍然是主要原因,暴露出管理上的漏洞。2002年共发生37起误操作事故,其中10起造成电网事故。
2.2.4 外力破坏、环境污染和自然灾害危及安全
外力破坏(如盗窃、施工)、环境污染、自然灾害一直是威胁电网安全的重大隐患,并有不断增加的趋势。 2002年,因外力破坏引发电网事故20起,同比增加4起;因雷击、台风、飑线风、龙卷风、沙尘暴、覆冰、覆雪、暴风雨、暴风雪等引发电网事故27起,同比增加3起。对这类事故,目前电网企业还缺乏有效的防范手段和防范措施。而对于地震、台风、洪水等自然灾害有可能造成的电网大面积瘫痪,目前还缺乏系统性研究和评估,没有建立相应的预警机制。
2.2.5 并网发电厂事故影响电网安全
网厂分开后,电网安全稳定所需要的电网与电厂之间的统一协调关系,由过去靠行政管理过渡为靠协议、合同、规则相互协调,使得电网安全管理的制约关系被削弱。在新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和管理关系还没有完全建立和规范之前,可能会出现管理力度削弱,管理责任不落实等问题,影响电网的安全稳定。今年以来因并网机组非计划停运造成电网被迫拉限电、并网发电厂事故危及电网安全甚至造成电网事故,已在一定程度上暴露这方面问题。
3、电网安全对策
3.1 加快电网建设与发展,强化电网结构
电网发展跟不上经济发展和用电负荷增长的速度,网架薄弱,结构不合理,是目前电网运行中的突出问题。因此,适当超前电网建设,加快电网发展,强化电网结构,为电网安全运行提供强有力的物质基础,是解决目前电网运行安全问题的根本。同时,在电网发展过程中,要认真吸取历史教训,在决定电网规划、建设、投资等重大问题时,将安全因素纳入统一协调和考虑之中,不再把一些本来应该在规划设计阶段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带到运行系统中,避免出现诸如大机小网、送/受电卡脖子、主力电厂不接入最高一级电压等级等安全“先天不足”,促进电源与电网的协调发展,为电网安全提供合理的网架结构支撑。
3.2 研究和解决电网安全的重大技术问题,防止发生大电网事故
研究大区互联电网安全稳定控制技术、大区互联电网间低频振荡及抑制措施、交流与直流联网配置问题等,为全国联网提供技术支持;开展电网联合反事故演习,有针对性地制定预防大电网事故的处理预 案;开展防止500 kV变电站、220 kV枢纽变电站全停专项工作,提出变电站一、二次设备建设、运 行管理、继电保护配置的要求,制定预防变电站全停的事故处理预案;开展电网恢复控制研究,结合电网实际,编制电网黑启动方案,有条件的电网,组织进行局部电网黑启动试验;开展重大灾害事 故的研究和评估,对地震、台风、洪水、冰冻、暴风雪等自然灾害可能造成的电网大面积瘫痪,建立相应的事故预警机制和应急机制。
3.3 推行安全性评价,提高电网安全管理水平
输电网安全性评价的成功实践证明,开展安全性评价能系统地发现电网存在的薄弱环节和安全隐患,并有针对性地采取整改措施,提高电网安全水平。因此,要继续深化输电网安全性评价工作,在企业自查和专家评价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制定和落实整改措施,同时要充分利用输电网安全性评价成果,指导电网规划、建设、运行等各个环节的安全工作;开展发电厂并网运行安全性评价工作,对并网机组所必须满足的必备技术条件提出明确要求,作为并网的准入条件,维护电网的安全稳定;开展供电企业安全性评价工作,对供电企业的生产运行设备、劳动安全和作业环境、安全生产管理进行评价,提高供电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3.4 加强设备质量管理,提高设备健康水平,为电网安全提供基础保障
开展设备全过程质量管理,严格规划设计审查、严格工程施工监理、严格新设备投产验收、严格设备维护和检修管理,落实各环节设备缺陷的治理。合理安排检修计划,对重负荷、重要设备按计划保证检修 消缺,使设备在大负荷期间处在良好状态。积极采用红外线测温、设备在线故障检测和诊断、设备状态检修等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及时发现设备缺陷,消除事故隐患,保证设备的安全健康水平。
本文关键字:暂无联系方式安全管理,电工技术 - 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