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2.3 互感器现场校验:
开展110kV及以下PT、CT现场校验,现场校验率达100%。每降低一个百分点扣1分。满分: 5分
3.2.2.4 变送器及交流采样装置、电能质量监测仪:
变送器、交流采样装置、电能质量监测仪经检定合格后方可上网运行,检定率100%。每降低一个百分点扣1分;运行中的变送器、交流采样装置、电能质量监测仪按周期校验,校验率100%,合格率>95%。每降低一个百分点扣0.5分。
满分:3分
3.2.2.5 对PT二次压降测试与改造:
按周期进行测试,测试率100%;35 kV及以上关口点及大用户PT二次压降改造合格率>80%,每降低一个百分点扣1分。
满分: 5分
3.2.2.6 仪表:
校验率100%。每降低一个百分点扣0.5分;合格率>95%,重要场所盘表合格率应>98%。每降低一个百分点扣1分。满分:5分
3.2.2.7 测量仪器:
PT二次压降测试仪、继电保护测试仪、电能表故障诊断仪、防窃电速查仪、手持式电能表现场校验仪,均应按要求送检,保持其计量技术性能完好。未按要求周期检测,每缺一项扣1分。
满分:5分
3.2.2.8 新建和改造后变电站计量器具验收和校验:
电能表合格率100%,互感器现场校验率100%。变送器校验率100%,交流采样测量装置校验率100%。每降低一个百分点扣0.5分。满分:5分
3.2.2.9 关口电能计量装置:
按规范要求管理电能计量装置,不发生负主要责任的计量纠纷得3分。电能计量装置数据用计算机进行动态管理得2分。满分:5分
3.2.2.10 开展全过程的技术监督,新建项目在设计、审查、验收时,计量监督、电能计量专责应参加。满分: 4分
3.2.3 技术进步(3分)
对本专业进行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及新技术应用,获本单位及以上等级的科技进步奖或合理化建议奖励,得1—3分。
3.2.4 培训(4分)
参加和举办各种技术培训,计量检定人员配置合理,检定人员持证上岗率100%。未持证检定扣4分/人次。
3.2.5 安全(5分)
严格执行规章制度,确保设备完好。损坏被检仪器、仪表或设备,扣0.5分/次。损坏标准或现场设备等,未造成系统停电,扣5分/次。造成停电或人员伤亡的责任事故,取消本专业评比资格。
3.3 绩效评价的流程及说明
在监督流程中有该流程。
3.4 绩效数据采集
电业局(公司)电厂上报技术监督指标完成情况及“四率”统计。试研院技术监督检查、核实数据、现场抽查确认数据。统计标准计量器具相关数据。
3.5 绩效的评价方法。
按考核办法,各电业局(公司)电厂自评,试验院监督检查及抽查,省公司按考核结果排序
3.6 绩效评价的纪录形式
考核办法印成表格,有扣分项目和扣分原因。
3.7 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
和各电业局、电厂领导班子成员年薪挂钩
和各电业局(公司)电厂的工资总额挂钩
4 持续改进
4.1 对公司战略的改进方法
电测技术监督工作,坚持贯彻预防为主、超前防范的方针,在电网生产中,以专业技术监督为基础,以开展设备技术监督为手段,拓展专业结合面、专业交叉点的技术监督,应用先进科技成果、先进设备以及前瞻性的技术推广等,开展全过程、全方位技术监督工作。
4.2 对专业管理目标的改进方法
根据电力企业改革的进程,修订计量监督条例,理顺监督关系,明确新形势下管理的方向和重点工作。
我们对新的电测技术、规程、规范及时培训,确保一流的电测监督队伍。对暂时没有国家规程、规范的检测项目,起草了相应的作业指导书,规范和指导检测工作。
先后进行过以下培训:
1) 国家JJF1033-2001《计量标准考核规范》;
2) 电力行业DL448—2000«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
3) 国网公司«交流采样测量装置校验方法»和«交流采样测量装置作业指导书»
4) 全电子式电能表的培训。主要内容:电能表的验收和现场测试。
4.3 对指标体系的改进方法:
每年监督会对指标体系进行讨论。强化重点目标。明确新形势下管理方向,及重点工作。
通过近几年来的电测技术监督指标体系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1) 四川电力系统新建电测标准装置的考核率达到100%。
2) 交流采样测量装置投运前的验收率由0升至80%
3) 关口电能表的现场抽检合格率由88%上升至99.5%
4) 新投变电站PT、CT的校验率接近100%
5) PT二次压降改造后的合格率由40%上升到90%。
6) 开展了全过程技术监督。减少了由于设计造成的计量缺陷。减少了由于安装不当造成的计量差错。杜绝了不合格计量器具在重要关口的投运。提高了关口计量的准确、可靠。
7) 计量人员的素质有较大提高。能结合四川电网的状况,准确、有效的开展全过程的技术监督。
4.4 对标杆数据的修订
在初期制定目标的下限,运行一段时间后,找出最终目标(上限)予考核。
4.5 对工作流程的改进方法
进一步完善工作流程。
4.6 对绩效考核改进的方法
不断修订和完善考核办法。
五、典型案例
参与全过程的监督
2001年对新投运变电站进行抽查时,发现的问题:
1、用于计量的电流及电压互感器,二次容量选择不合理,为数不少的互感器都不在铭牌标注的允许容量范围内运行,造成互感器的误差增大。新建计量点应严格接《DL448-2000》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的要求选择计量用互感器的准确等级。电力设计单位应根据计量二次电流回路及计量二次电压回路的实际负载大小,选择计量绕组的容量。使实际容量在铭牌标注的额定容量的100%--25%范围内。
2、运行时间较长的10kV系统,由于PT二次回路保险及联动闭锁开关接触电阻过大,造成PT二次压降误差超差较为严重。应加强10kV老系统PT二次回路的维护,减小保险及联动开关的接触电阻,重要计量点选用电子式电能表,减小压降误差。
3、部分发电厂和变电站大电流接地系统采用不合理的三相三线计量方式。
4、部分新投运变电站电能计量装置验收未按《DL448—2000》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的要求,选择计量用互感器的准确度等级。
根据现场发现的问题,2001年省公司发文,要求对新投运和改造后的变电站计量装置加强从设计审查、安装调试、现场验收、运行维护、周期检验、现场抽测、技术改造等全过程、全方位的技术监督。
经过几年来的全过程技术监督,到目前为止,以上状况大有缓解。减少了由于设计造成的计量缺陷。减少了由于安装不当造成的计量差错。杜绝了不合格计量器具在重要关口的投运。提高了关口计量的准确、可靠。
本文关键字:技术 电工管理制度,电工技术 - 电工管理制度
上一篇:电力设施防外力破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