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和人民对电力企业的优质服务、供电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电企业加快开展农网供电可靠性管理工作的步伐,提高专业管理水平已成为农电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
1 认清形势,提高认识
可靠性管理方法的定量性、预见性是以数理统计为基础的,是适合电力工业特点的行之有效的科学管理方法。而电力可靠性管理则是一项基础性、综合性很强的管理工作。加强可靠性管理有利于全面推进安全管理和质量管理,提高管理措施的针对性、经济性和有效性,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提高农电企业在市场环境中的竞争能力。随着电力市场化的推进,电力行业服务水平的重要性将进一步突显,供电的可靠性将更加为消费者关注,农电可靠性管理必须与时俱进,以适应农村经济发展、技术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
2 健全网络,落实责任
我们应按照《国家电网公司农村电网供电可靠性管理办法》的要求,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组成由分管领导负责,生技、调度、运行、检修、用电等相关部门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的供电可靠性管理网络,建立起国家电网公司农电部、网省公司、地(市)公司农电管理部门、县供电公司四级管理体系。要加强制度建设,制定可靠性规律的实施细则和考核办法,明确各部门及其管理专责人职责,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3 数据准确,管理规范
可靠性管理是一项科学严谨的工作,其统计和评价需要有一套科学合理的办法和手段。
中电联电力可靠性管理中心研究制定的《供电系统用户供电可靠性评价规程》及其应用软件是目前全国通用的一套较为科学合理的统计和评价系统。农电系统应尽快全面推广使用评价系统,建立健全公司系统农网供电可靠性统计报表制度,切实加强基础数据的统计管理工作,避免人为的干扰和控制,防止和杜绝各种弄虚作假的行为,确保可靠性数据的及时准确和规范完整,使农网供电可靠性管理工作全面迅速地开展和提高。
建立农网供电可靠性统计报表体系和指标考核体系,做好可靠性指标的测算与分解工作。要以可靠性指标为指导统筹安排电力生产和基建计划,合理安排停、送电,推行"零点检修"方式,最大限度地减少客户停电,加强数据指标的分析,加强考核,做到闭环管理,真正实现从"停着算"向"算着停"的实质性转变,使农网供电可靠性管理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
4 加强培训,提高素质
供电可靠性的管理工作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更好地提高从事农电供电可靠性管理工作专责人的专业技能和素质,要加强对供电可靠性管理专责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逐步实行上岗培训和考核制度,提高从事农电供电可靠性管理工作的人员的综合素质,从根本上改变农电专业人员素质低、管理落后的面貌。
5 重视投入,夯实基础
我们要在农网建设与改造工程中,紧密结合国家电力公司农网"十五"科技发展计划,制定技术进步年度实施计划,并抓好贯彻落实,积极开展提高农网供电可靠性水平的相关产品和技术的研究开发工作,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产品和新工艺,重视设备缺陷诊断技术的应用,积极试行和推广设备状态检修技术,开展带电作业,应用自动化技术,采用少维护、免维护和智能型设备,不断提高农村电网的结构、装备水平,为全面提高农电供电可靠性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