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龙海市供电公司电瓷外绝缘防污闪工作的组织机构及职责,管理内容与方法。
本规定适用于龙海市供电公司35-110kV的输变电设备,电力客户的输变电设备的电瓷防污闪工作可参照执行。
2 引用标准
《山东电力集团公司电瓷绝缘防污闪技术管理规定》
3 职责
3.1 在生产经理的领导下,建立由生技部、调度所等部门负责人组成的防污闪工作领导小组。在全公司组成由生技部、物资公司专责人参加的电瓷防污闪工作小组。防污闪工作小组的日常工作由公司高电压技术监督网承担。
3.2 领导小组的职责是:
定期听取防污闪工作小组的工作汇报。
审定全公司防污闪重大技术决策和年度防污闪工作计划。
审定落实防污闪科研课题,技术革新项目审定全公司电网污区划分规定。
3.3 公司防污工作小组,即公司高电压监督网负责全公司防污闪工作的监督管理工作,具体职责是:贯彻执行上级有关规定和各项措施。组织开展严密测量,做好污区划分和调整,及时提出调爬的具体意见。按年编制防污闪措施计划,监督实施,做好分析并及时向市公司、上报防污闪计划、技术措施,盐密测量结果、技术总结等有关技术资料。
组织调整本地区污区划分,绘制污区图,报市供电公司审定。
参加新(扩、改)建工程电气设备外绝缘爬距的设计审查。
组织开展防污闪的科研工作,推广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材料。
参加输变电设备污闪事故的调查分析、提出反事故技术措施和建议。
建立健全各项技术资料,及时分析,发现问题,提出处理意见。
3.4 班组防污闪工作小组在公司工作小组的指导下,负责建立健全各项技术资料和测试数据,执行各种防污闪技术措施,提出本地区污区划分和污区图修整的初步意见。
4 管理内容与要求
4.1 盐密测量
4.1.1 盐密是划分污秽等级三要素(污湿特征、运行经验、等值盐密)中的基础数据之一,同时它也是新建、扩建输变电设备选择绝缘爬距以及运行线路安排清扫周期的重要依据,因此盐密数值必须
具有可信性、可比性。
4.1.2 盐密测量点的选择:
4.1.2.1 对于划分污区等级所需的盐密,其测量选择为:110kV输电线路的近城、市郊地区内原则上每2.5-5公里选择一个测量点,远距城、镇的平原农田地区一般5-10公里选择一个测量点,山区和丘陵无严重环境污染的地区可酌情选取。对于明显污染、成份复杂的地区要根据环境污染范围适当增设测量点。
4.1.2.2 对于以盐密作为安排输电线路清扫周期为参考依据的测量点,选择原则为必须在采用双伞防污型悬式绝缘子的线路和最脏污地段内,根据脏污范围选择当数量的测量点。
4.1.2.3 110kV变电站内每个电压等级的设备选择1-2个测量点,而且测量点要从悬式绝缘子逐渐过渡到棒型支柱绝缘子。
4.1.3 部颁污秽分级标准中的盐密数值指以X-4.5型普通悬式绝缘子的盐密值为基准,当对防污型绝缘子测量盐密时,可将测出的盐密乘以系数2,即为换算至普通悬式绝缘子的盐密等效值。
4.1.4 盐密值的测取:
4.1.4.1 用以划分是网污区等级和以此作为新建、扩建输变设备选择绝缘爬跑的盐密,必须对同一试验点在连续2-3年测量的盐密数值中取最大值。
4.1.4.2 用以指导线路清扫周期的盐密应按具体要求,定时进行测量。一般规定从每年11月起,每隔30-60天测量一次,直到来年3月底,共测量2-4次。只要从防污型绝缘子上测得的盐密(不乘以2)不超过控制盐密值,线路的清扫周期即可延长。
4.2 污区等级划分和污秽等级分布图(简称污区图的绘制)
4.2.1 污区等级划分和污区图是防污闪技术管理工作的基础,是运行的输变电设备和新建、扩建输变电工程配置电瓷外绝缘爬距的依据。每年3月中、下旬必须安排110kV线路测量盐密最大值。
4.2.2 污秽等级划分必须按照《高压架空线路和发变电所污秽分级标准》的规定进行,并要充分考虑大环境污染的变化情况,对于工业的迅速发展要留有一定裕度;对于局部污染、规划建设的工业区,重要公路、铁路及盐雾波及地区应考虑适当提高等级。
4.2.3 污秽分布图绘制按《电力系统污区分布图绘制规定》和《关于山东电网污秽区等级调整工作的要求》两个文件进行。
4.2.4 根据污区变化,电网发展,电网污秽区等级划分(含污秽区分布图),每3-4年调整一次。
4.3 合理配置电瓷外绝缘爬距
4.3.1 配置原则:电瓷外绝缘爬距的配置,应符合电瓷外绝缘所处地区污秽等级的要求,重要线路、站、电网重要联络线、枢纽变电站可适当提高外绝缘爬距。
4.3.2 配置方法
4.3.2.1 新建(扩、改)建输变电设备电瓷外绝缘爬距应依经审定的污秽等级要求的绝缘水平配置,
并提出以下要求:
在1级污区内的地区,凡是电网主干线,应适当提高绝缘水平,110kV线路不少于8片普通绝缘子。35kV不少于4片普通绝缘子。
划为2级以上污区内的输变电设备应优先选用防污型设备。处于2级污区地区内,输电设备外绝缘爬距应按2级污区标准的上限配置。
处于电网4级污区内的35kV-110kV输电线路建议采用合成绝缘子。
4.3.2.2 审核输变电工程是瓷外绝缘爬距时,应以污区分布图为依据核实各地段的污秽等级与外经绝缘爬距的配置是否适应,同时应以基建投资、运行维护费用、事故损失等多方面分析,取综合费用最小为原则。
4.3.2.3 运行中的输变电设备电瓷外绝缘爬跑的配置,应依据经审定的污区等级的要求进行调整。输电线路调整绝缘爬距以更换合成绝缘子为主。
4.3.3 在潮湿、多雾或附近线路频发污闪的地区,新建、扩建输变电设备配置外绝缘爬距时,可取相应污秽等级规定爬距的中、上限。
4.3.4 在严重污秽地区、新建、扩建35-110kV电站时应采用户内配电装置,以提高变电设备的抗污能力。在没有户内式系列产品时,可选用爬电比距为1.7cm/kv的户外普通型设备。
4.4 清扫工作
4.4.1 加强电瓷设备清扫是挖掘设备绝缘裕度,防止是瓷外绝缘污闪的一个重要手段。电瓷设备清扫要逐步做到以盐密监测作指导,结合线路运行经验,便于安排清扫周期,提高清扫的有效性。
4.4.2 清扫原则
4.4.2.1 应根据设备的绝缘水平、设备周围的污源状况和设备的实际积污情况,综合分析后确定清扫周期。
4.4.2.2 对运行多年或重污秽地段内的线路绝缘子可采用清洁布清扫,如杆上清扫不净时,应采用落地更换绝缘子的方法。
4.4.2.3 采用防污型绝缘子的输电线路,可按线路实际积污盐密与其绝缘爬距允许的盐密控制指标相比较,参照运行经验,用实测盐密确定清扫周期。
4.4.2.4 采用合成绝缘子的线路,可不安排清扫。
4.4.2.5 采用普通型绝缘子的110kV及以上线路在每次清扫后,应选点监测盐密(监测点应选在最严重的污秽段内),监视线路积污,如监测点盐密值超过绝缘爬距所允许的密指标时,应增加清扫次数。
4.4.2.6 涂刷RTV长效涂料的变电设备,清扫周期可根据RTV长效涂料的有效期确定,由于RTV长效涂料运行后的有效期目前还不掌握,为保证电网设备的安全运行,对RTV长效涂料涂层的有效期暂定5年,凡在有效期内,在降尘量大的重污秽地区内,每年停电时,可将效刷RTV设备的涂层表面的降尘除掉,但不能破坏RTV涂层薄膜。
4.4.2.7 室内变电设备,凡是不涂RTV长效涂料的,每2-3年应结合停电小修或预试,进行一次停电清扫。
4.4.2.8 输变电设备在带电清扫和带电水冲洗时,必须遵守操作规程和安规中有关具体规定,以保证人身和设备的安全。
4.4.3 清扫质理检查
4.4.3.1 班组应建立线路清扫卡和变电设备清扫登记卡。
4.4.3.2 设备清扫后应组织进行“班组自查”“公司抽查”的二级检查制,查出的问题,必须在雾季前完成补措。
4.5 采用综合防闪措施提高变电设备的抗污闪能力
4.5.1 变电设备种类繁多,目前国产变电设备的绝缘爬距不能完全适应污秽等级的要求,因此变电设备要采取综合防污闪措施来提高设备的抗污闪能力。
4.5.1.1 新(扩、改)建变电工程时,设备的绝缘水平应根据所处地区的污秽等级尽量选用与污秽等级相适应的绝缘爬距。
4.5.1.2 运行中变电设备的绝缘爬距低于设备所在地区污秽等级要求时,不易采用更换防污型来进行调爬。可根据运行条件和设备的具体情况,适当更换一部分防污型产品,绝大多数变电设备的防污闪措施应根据设备的具体条件和所在地区的污秽等级,采取一定的辅助措施来提高设备的抗污能力。
4.5.2 一定污秽等级变电站内的不同类型的变电设备,都应按照《山东省电网35-220kv变电设备防污闪技术措施》的要求完成规定的防污闪措施,且在技术措施栏中,凡有两类措施并列的,对于恶劣气候和事故频发区域的设备,应从严掌握。
4.5.3 使用防污涂料应注意有效期。
4.5.4 推广RTV长效涂料是近几年在变电设备上推广的一项防污闪新技术。要求使用中应按照使用说明,严格掌握涂料的配比,涂刷工艺、涂层厚度,注意涂层表面老化状况;对于充油设备,要采取防止渗漏油措施,从多方面积累使用RTV长效涂料的运行经验。
4.5.5 变电设备的瓷裙边上粘接一定数量的硅橡胶增爬裙,不仅能提高设备的绝缘爬距,还能提高设备的绝缘强度,而且能有效的改善电弧放电通道,使设备不易形成贯穿性电弧放电,这是目前运行的110kV变电设备提高抗污能力的一项新技术,使用中应按要求选定增爬裙的粘接数量、增爬裙的材料、造型、并严格掌握粘接工艺。
本文关键字:暂无联系方式电工管理制度,电工技术 - 电工管理制度
上一篇:高电压技术监督管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