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语言是一种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它提供了十分完备的规范化流程控制结构。因此采用C51语言设计单片机应用系统程序时,首先要尽可能地采用结构化的程序设计方法,这样可使整个应用系统程序结构清晰,易于调试和维护。对于一个较大的程序,可将整个程序按功能分成若干个模块,不同的模块完成不同的功能。对于不同的功能模块,分别指定相应的入口参数和出口参数,而经常使用的一些程序最好编成函数,这样既不会引起整个程序管理的混乱,还可增强可读性,移植性也好。
这是个最小的成功的C程序,包括头部文件和程序主体。
头部文件的名词解释:引用的外部资源文件,这个文件包括了硬件信息和外部模块提供的可使用的函数和变量的说明。可以用文本方式打开reg52.h,仔细研究下,会有一些写程序的体会。
51为reg51.h,52为reg52.h,以次类推,比如winbond的78E58就为w78e58.h这些H文件中的描述。另外下面几个用来定义的简单命令也是经常使用的,请初学者注意:
用这些语句定义后,就可以在C中象汇编一样使用这些硬件设备,这是单片机应用比标准C特殊的地方,其它差别很少。
另外在C51中,常用项目来管理。
项目一般分为两大块:C文件块和头部文件块。我们常把不同功能写在不同的C文件中,依靠项目的管理,最后把所有文件连接起来,这样就可以得到可以烧录的HEX文件或BIN文件。用头部文件把各个不同的C互相连接起来。
一个C文件基本上要对应有一个H头部文件,这个H文件就包含本C文件中可以提供给外面使用的变量和函数,没有在H文件中列出的文件,可以算是该C文件的内部函数和变量,外部C不能使用。另外在程序设计过程中,要充分利用C51语言的预处理命令。
对于一些常用的常数,如 TRUE,FALSE,PI以及各种特殊功能寄存器,或程序中一些重要的依据外界条件可变的常量,可采用宏定义“#define”或集中起来放在一个头文件中进行定义,再采用文件包含命令"#include"将其加入到程序中去。这样当需要修改某个参量时,只须修改相应的包含文件或宏定义,而不必对使用它们的每个程序文件都作修改,从而有利于文件的维护和更新。现举例说明如下:
例:对于不同的单片机晶振,程序取不同的延时时间,而且可根据外界条件的变化修改延时时间的长短。对于这样的程序,可利用宏定义和条件编译来实现。
这样源程序不作任何修改就可适用于不同时钟频率的单片机系统,并可根据情况的不同取不同的delay值,完成不同的目的。
上一篇:C语言中断处理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