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五五电子网电子知识元器件介绍元器件特点及应用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系统的特点 正文
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系统的特点

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系统的特点

点击数:7582 次   录入时间:03-04 11:53:39   整理:http://www.55dianzi.com   元器件特点及应用

    理想等效电路与实际等效电路如图所示:

11.jpg

    IGBT 的静态特性一般用不到,暂时不用考虑,重点考虑动态特性(开关特性)。

    动态特性的简易过程可从下面的表格和图形中获取:

22.jpg

    IGBT的开通过程

    IGBT 在开通过程中,分为几段时间

    1.与MOSFET类似的开通过程,也是分为三段的充电时间

    2.只是在漏源DS电压下降过程后期,PNP晶体管由放大区至饱和过程中增加了一段延迟时间。

    在上面的表格中,定义了了:开通时间Ton,上升时间Tr和Tr.i

    除了这两个时间以外,还有一个时间为开通延迟时间td.on:td.on=Ton-Tr.i

    IGBT在关断过程

    IGBT在关断过程中,漏极电流的波形变为两段。

    第一段是按照MOS管关断的特性的

    第二段是在MOSFET关断后,PNP晶体管上存储的电荷难以迅速释放,造成漏极电流较长的尾部时间。

    在上面的表格中,定义了了:关断时间Toff,下降时间Tf和Tf.i

    除了表格中以外,还定义trv为DS端电压的上升时间和关断延迟时间td(off)。

    漏极电流的下降时间Tf由图中的t(f1)和t(f2)两段组成,而总的关断时间可以称为toff=td(off)+trv十t(f),td(off)+trv之和又称为存储时间。

    从下面图中可看出详细的栅极电流和栅极电压,CE电流和CE电压的关系:

33.jpg

    从另外一张图中细看MOS管与IGBT管栅极特性可能更有一个清楚的概念:

    开启过程

44.jpg

    关断过程

55.jpg

    尝试去计算IGBT的开启过程,主要是时间和门电阻的散热情况。

66.jpg

    C.GE 栅极-发射极电容

    C.CE 集电极-发射极电容

    C.GC 门级-集电极电容(米勒电容)

77.jpg

    Cies = CGE + CGC 输入电容

    Cres = CGC 反向电容

    Coes = CGC + CCE 输出电容

    根据充电的详细过程,可以下图所示的过程进行分析

88.jpg

    对应的电流可简单用下图所示:

99.jpg

    第1阶段:栅级电流对电容CGE进行充电,栅射电压VGE上升到开启阈值电压VGE(th)。这个过程电流很大,甚至可以达到几安培的瞬态电流。在这个阶 段,集电极是没有电流的,极电压也没有变化,这段时间也就是死区时间,由于只对GE电容充电,相对来说这是比较容易计算的,由于我们采用电压源供电,这段 曲线确实是一阶指数曲线。

    第2阶段:栅极电流对Cge和Cgc电容充电,IGBT的开始开启的过程了,集电极电流开始增加,达到最大负载电流电流IC,由于存在二极管的反向恢复电流,因此这个过程与MOS管的过程略有不同,同时栅极电压也达到了米勒平台电压。

    第3阶段:栅极电流对Cge和Cgc电容充电,这个时候VGE是完全不变的,值得我们注意的是Vce的变化非常快。

    第4阶段:栅极电流对Cge和Cgc电容充电,随着Vce缓慢变化成稳态电压,米勒电容也随着电压的减小而增大。Vge仍旧维持在米勒平台上。

    第5阶段:这个时候栅极电流继续对Cge充电,Vge电压开始上升,整个IGBT完全打开。

    我的一个同事在做这个将整个过程等效为一阶过程。

    如果以这个电路作为驱动电路的话:

11.jpg

    驱动的等效电路可以表示为:

22.jpg

    利用RC的充放电曲线可得出时间和电阻的功率。

    这么算的话,就等于用指数曲线,代替了整个上升过程,结果与等效的过程还是有些差距的。

    不过由于C.GE,C.CE,C.GC是变化的,而且电容两端的电压时刻在变化,我们无法完全整理出一条思路来。

    很多供应商都是推荐使用Qg来做运算,计算方法也可以整理出来,唯一的变化在于Qg是在一定条件下测定的,我们并不知道这种做法的容差是多少。

33.jpg

    我觉得这种做法的最大的问题是把整个Tsw全部作为充放电的时间,对此还是略有些疑惑的。



www.55dianzi.com

    因此如果有人要核算整个栅极控制时序和时间,利用电容充电的办法大致给出一个很粗略的结果是可以的,如果要精确的,算不出来。

    对于门级电阻来说,每次开关都属于瞬态功耗,可以使用以前介绍过的电阻的瞬态功率进行验算吧。

    电阻抗脉冲能力

    我们选电阻的大小是为了提供足够的电流,也是为了足够自身散热情况。

    前级的三极管,这个三极管的速度要非常快,否则如果进入饱和的时间不够短,在充电的时候将可能有钳制作用,因此我对于这个电路的看法是一定要做测试。空载的和带负载的,可能情况有很大的差异。

    栅极驱动的改进历程和办法(针对米勒平台关断特性)

55.jpg

    前面都讲了一些计算的东西,这次总结一些设计法则。

    栅极电阻:其目的是改善控制脉冲上升沿和下降沿的斜率,并且防止寄生电感与电容振荡,限制IGBT集电极电压的尖脉冲值。

    栅极电阻值小——充放电较快,能减小开关时间和开关损耗,增强工作的耐固性,避免带来因dv/dt的误导通。缺点是电路中存在杂散电感在IGBT上产生大的电压尖峰,使得栅极承受噪声能力小,易产生寄生振荡。

    栅极电阻值大——充放电较慢,开关时间和开关损耗增大。

66.jpg

[1] [2]  下一页


本文关键字:晶体管  元器件特点及应用元器件介绍 - 元器件特点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