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产业中OEM厂商的出现,最好地阐明了知识平台的产业模式。OEM厂商将IT产业结构细分为扇形产业链,形成多级的平台模式。例如,PC机的主扳制造商购买Intel公司的通用微处理器,在Intel公司的技术支持下设计与生产计算机主扳,并不从事通用计算机的设计与生产;计算机生产厂家则购买计算机主板与周边设备,以组装方式生产最终产品。
4 知识平台的定位与分工
嵌入式系统是由微电子学科、计算机学科、电子技术学科、对象学科构成的一个无限大的产业、科技领域。在这个产业领域中,形成了以知识平台为中心的扇形产业、科技生态体系。从纵向看来,有顶端的知识产权厂家、半导体厂家、OEM厂家、对象领域产品技术开发商、最终产品生产厂家;从横向看来有技术支持、配套等技术服务企业。在这个扇形产业、科技生态体系中,任何企业、团队与个人都成为相互依赖的产业链中的一环,在上游企业的知识平台基础上,为下游企业提供下一个环节的知识平台,最终完成从知识创新到创新知识应用的全过程。例如,ARM公司从事嵌入式处理器的研究,并将这些研究成果转化为产权知识,决不从事嵌入式处理器的生产;众多的半导体厂家在ARM公司授权下,在处理器产权知识平台基础上,生产出形形色色的微控制器(MCU);对象领域中众多的电子系统设计部门,则在半导体厂家微控制器平台基础上,完成嵌入式应用系统、产品系统设计;而最后的一个环节则是众多的嵌入式系统最终产品生产企业。
从嵌入式系统的扇形生态体系中可以看出,任何一个企业、科技团队或个人,只能占据生态体系中的某一个环节。因此,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与优势,在扇形生态体系中准确定位。在扇形产业链的知识平台传递中,在知识平台中的任何知识投入,都可取得知识平台的自属知识产权。例如,半导体厂家在获得ARM公司授权后,在ARM处理器知识平台基础上设计与生产的微控制器,占有微控制器的自属知识产权;对象领域的电子技术工程师,在微控制器、集成开发环境等知识平台上,开发出嵌入式应用系统,占有嵌入式应用系统的自属知识产权。在扇形生态体系中,每一个环节都有知识产权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 何立民. 嵌入式系统的产业模式[J]. 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2006(1).
[2] 何立民. 建设单片机应用平台,实施平台开发战略[J]. 今日电子,2000(2).
[3] 何立民. 广义平台与平台模式[J]. 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2001(1).
[4] 何立民. 用平台模式设计的虚拟I2C总线软件包VIIC[J]. 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2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