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任务、队列和信号量创建的时候,FreeRTOS要求分配一定的RAM。虽然采用malLOC
()和free()函数可以实现申请和释放内存的功能,但这两个函数存在以下缺点:并不是在所有的 嵌入式 系统中都可用,要占用不定的程序空间,可重人性欠缺以及执行时间具有不可确定性。为此,除了可采用malloc()和free()函数外,FreeRTOS还提供了另外两种内存分配的策略,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不同的内存分配策略。
第1种方法是,按照需求内存的大小简单地把一大块内存分割为若干小块,每个小块的大小对应于所需求内存的大小。这样做的好处是比较简单,执行时间可严格确定,适用于任务和队列全部创建完毕后再进行内核调度的系统;这样做的缺点是,由于内存不能有效释放,系统运行时应用程序并不能实现删除任务或队列。
第2种方法是,采用链表分配内存,可实现动态的创建、删除任务或队列。系统根据空闲内存块的大小按从小到大的顺序组织空闲内存链表。当应用程序申请一块内存时,系统根据申请内存的大小按顺序搜索空闲内存链表,找到满足申请内存要求的最小空闲内存块。为了提高内存的使用效率,在空闲内存块比申请内存大的情况下,系统会把此空闲内存块一分为二。一块用于满足申请内存的要求,一块作为新的空闲内存块插入到链表中。
下面以图2为例介绍方法2的实现。假定用于动态分配的RAM共有8KB,系统首先初始化空闲内存块链表,把8KB RAM全部作为一个空闲内存块。当应用程序分别申请1KB和2KB内存后,空闲内存块的大小变为5KB3。2KB的内存使用完毕后,系统需要把2KB插入到现有的空闲内存块链表。由于2 KB<5KB,所以把这2 KB插入5KB的内存块之前。若应用程序又需要申请3 KB的内存,而在空闲内存块链表中能满足申请内存要求的最小空闲内存块为5KB,因此把5KB内存拆分为2部分,3KB部分用于满足申请内存的需要,2KB部分作为新的空闲内存块插入链表。随后1KB的内存使用完毕需要释放,系统会按顺序把1KB内存插入到空闲内存链表中。
点击看原图
方法2的优点是,能根据任务需要高效率地使用内存,尤其是当不同的任务需要不同大小的内存的时候。方法二的缺点是,不能把应用程序释放的内存和原有的空闲内存混合为一体,因此,若应用程序频繁申请与释放“随机”大小的内存,就可能造成大量的内存碎片。这就要求应用程序申请与释放内存的大小为“有限个”固定的值(如图2中申请与释放内存的大小固定为l KB、2 KB或3 KB)。方法2的另一个缺点是,程序执行时间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μC/OS—II提供的内存管理机制是把连续的大块内存按分区来管理,每个分区中包含整数个大小相同的内存块。由于每个分区的大小相同,即使频繁地申请和释放内存也不会产生内存碎片问题,但其缺点是内存的利用率相对不高。当申请和释放的内存大小均为一个固定值时(如均为2 KB),FreeRTOS的方法2内存分配策略就可以实现类似μC/OS—Ⅱ的内存管理效果。
www.55dianzi.com
2.5 FreeRTOS 的移植
FreeRTOS 操作系统 可以被方便地移植到不同处理器上工作,现已提供了ARM、MSP430、AVR、PIC、C8051F等多款处理器的移植。FrceRTOS在不同处理器上的移植类似于μC/0S一II,故本文不再详述FreeRTOS的移植。此外,TCP/IP协议栈μIP已被移植到FreeRTOS上,具体代码可见FreeRTOS网站。
2.6 FreeRTOS的不足
相对于常见的μC/OS—II操作系统,FreeRTOS操作系统既有优点也存在不足。其不足之处,一方面体现在系统的服务功能上,如FreeRTOS只提供了消息队列和信号量的实现,无法以后进先出的顺序向消息队列发送消息;另一方面,FreeRTOS只是一个操作系统内核,需外扩第三方的GUI(图形用户界面)、TCP/IP协议栈、FS(文件系统)等才能实现一个较复杂的系统,不像μC/OS-II可以和μC/GUI、μC/FS、μC/TCP-IP等无缝结合。
3 结 论
作为一个源码公开的操作系统,学习FreeRTOS可以更好地掌握 嵌入式 实时操作系统的实现原理;作为一个免费的操作系统,采用FreeRTOS可在基本满足较小系统需要的情况下降低系统成本、简化开发难度。在实践中,采用FreeRTOS操作系统和MSP430单片机构成的温度控制系统稳定可靠,实现了较好的控制效果。相信随着时间的发展,FreeRTOS会不断完善其功能,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嵌入式操作系统实时性、可靠性、易用性的要求。
上一页 [1] [2]
本文关键字:嵌入式 操作系统 嵌入式系统-技术,单片机-工控设备 - 嵌入式系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