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五五电子网电子知识机械设备操作规程颅骨X线摄影操作规程 正文
颅骨X线摄影操作规程

颅骨X线摄影操作规程

点击数:7151 次   录入时间:03-04 11:55:44   整理:http://www.55dianzi.com   操作规程
 颅骨X线摄影操作规程 【适应证】 1.头颅先天性疾病。 2.颅骨炎症、肿瘤及肿瘤样病变。 3.外伤。 4.钙化性颅内占位疾病。 5.颅内压增高症。 【禁忌证】 临床疑有颅底骨折病人,不宜做颅底——颏顶位检查。   (一)颅骨——后前正位 【操作方法及程序】 1.病人俯卧于摄影台上,两臂置于头部两旁。 2.头部正中矢状面垂直床面,并与暗盒中线重合。 3.两侧耳垂根部与台面等距,下颌稍内收,使听眦线与台面垂直。 4.暗盒上缘超过头顶3cm,下缘包括部分下颌骨。 5.采用滤线器或滤线栅摄影。摄影距离为100cm。 6.中心线经枕外隆凸,通过眉间垂直射入暗盒。 【注意事项】 病人俯卧有困难,也可采用仰卧位摄影。 【评价标准】 1.两眼眶外缘与颅骨外缘等距显示,颅骨在片中布局合适; 2.岩部显示在眶内不与眶上缘重选,可见内耳道影。 【质控要点】 1.头正中矢状面与胶片垂直,两耳孔等距,听毗线垂直胶片; 2.中心线垂直通过后枕粗隆。   (二)颅骨——侧位 【操作方法及程序】 1.病人俯卧于摄影台上,头侧转,被检侧紧贴床面。对侧前胸抬起,肘部弯曲,用前臂支撑身体。 2.头颅矢状面与床面平行,瞳问线与床面垂直,下颁略收。 3.胶片上缘超出头顶,下缘包括部分下颌骨。 4.采用滤线器或滤线栅摄影。摄影距离为10Ocm。 5.中心线经蝶鞍,即外耳孔前、上方各2.5cm处,与暗盒垂直射人。 【注意事项】 使用滤线器摄影。 【评价标准】 1.蝶骨嵴、乳突重选显示,下颌骨支部基本重迭; 2.蝶鞍前/后状突重合无双边显示; 3.颅骨在片中布局合适。 【质控要点】 1.头正中矢状面平行胶片,瞳间线垂直胶片; 2.中心线垂直对准蝶鞍(听眉线后3.5cm处)。 (三)颅底——颏顶位 【适应证】 1.颅底先天性疾病。 2.颅底骨炎症、肿瘤及肿瘤样病变。 3.颅内疾病所致颅底病变。 4.内听道、鼻旁窦、颧骨等病变。 【禁忌证】 临床疑有颅底骨折病人,不宜做颅底——颏顶位检查。 【操作方法及程序】 1.病人仰卧于摄影台上,背部用棉枕或沙袋垫高,髋关节和膝关节弯曲。 2.头顶部下垂,尽量后仰,使其与床面接触。 3.头颅正中矢状面垂直床面,并与暗盒中线重合,听眦线尽量与暗盒平行。 4.胶片上缘超出前额部,下缘包括枕外隆突。 5.采用滤线器或滤线栅摄影。摄影距离为100cm。 6.中心线向头侧倾斜5°-10°,经两侧下颌角连线中点射入暗盒中心。 【注意事项】 1.对仰头受限达不到标准时,应调整中心线倾角和暗盒。调整原则是听眶线平行暗盒,中心线与听眦线保持95°。 2.设备条件允许时,也可采取坐位摄影。 【评价标准】 1.下颌骨喙突至两侧颅外缘等距,下齿列与眉间重合;齿状突在枕大孔内中间偏前,但不与寰椎前缘重迭; 2.中颅窝的卵园孔,棘孔清晰显示。 【质控要点】 1.头正中矢状面与胶片垂直,两耳孔等距; 2.听眶线与胶片平行; 3.中心线垂直听眶线通过外耳孔前3cm达胶片(当患者不能达到听眶线与胶片平行时,则中心线给适当角度使与听眶线垂直)。 (四)头颅汤氏位(Towne's位) 【适应证】 1.枕骨和颞骨岩部的病变。 2.听神经瘤引起的内听道扩大。 【操作方法及程序】 1.病人仰卧于摄影台上,两臂放于身旁。 2.头正中矢状面垂直床面并与暗盒中线重合 3.下颌内收,使听眦线与床面垂直。 4.胶片上缘与头顶平齐,下缘抵下颌骨。 5.采用滤线器或滤线栅摄影。摄影距离为10Ocm。 6.中心线向足侧倾斜30°,经眉间上方约10cm处射入,从枕外隆凸下方射出。 【注意事项】 若重点观察枕骨及枕骨大孔,中心线需倾斜45°。 【评价标准】 1.两侧颞骨岩部弓状隆突对称; 2.枕大孔内显示寰椎后弓和鞍背后床突; 3.两侧内耳道显示。 【质控要点】 1.头正中矢状面垂直胶片,两外耳孔等距、听毗线垂直胶片; 2.中心线30°向足,通过外耳孔达胶片。

本文关键字:暂无联系方式操作规程机械设备 - 操作规程

《颅骨X线摄影操作规程》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