颞骨部X线摄影操作规程
点击数:7399 次 录入时间:03-04 12:00:35 整理:http://www.55dianzi.com 操作规程
颞骨部X线摄影操作规程
(一)乳突——许氏位(Schuller,s位)
【适应证】
1.渗出性及化脓性中耳乳突炎。
2.胆脂瘤。
3.颞骨良性、恶性肿瘤。
【操作方法及程序】
1.病人俯卧于摄影台上,头颅呈标准头颅侧位,被检侧耳廓向前折叠,并紧贴暗盒,外耳孔置于暗盒中心。
2.下颌略内收,使听眶线垂直暗盒边缘。
3.摄影距离为65-100cm。
4.中心线向足侧倾斜25°,经被检侧外耳孔射入暗盒。
【注意事项】
1.使用滤线器摄影时,摄影距离应控制在滤线栅栅焦距的范围内。
2.为保持头颅稳定,摆体位时,病人对侧手握拳支撑下颌。
3.常规分格摄影,双侧乳突投影在同一照片中。
4.若有专用乳突摄影架,应按摄影架的操作程序进行。
(二)乳突——梅氏位(Mayer's色位)
【适应证】
1.胆脂瘤。
2.内耳病变。
3.听神经瘤。
【操作方法及程序】
1.病人仰卧在摄影台上,头颅正中矢状面向被检侧倾斜45°,下颌内收,听眶线与台面边缘呈90°被检侧耳廓向前折叠。
2.被检侧外耳孔置于暗盒上方l/3处,暗盒垫高与台面成23°。
3.两臂放于身旁尽量下垂。
4.摄影距离为10Ocm。
5.中心线自头侧向足侧倾斜45°,经被检侧岩骨尖(相当对侧眉弓上约7.5cm处)射入暗盒。
【注意事项】
1.若有专用摄影角度架,可按摄影角度架的使用要求进行。
2.不使用滤线器摄影时,应严格控制照射野。
【评价标准】.
1.小脑侧岩部呈锐利切线显示;
2.上鼓室、鼓窦人口,鼓窦组成的“3A区”显示清楚;
3.岩部呈轴位投影有放大,但无失真,显示完整;其纵径与横径之比为4.5:1.0。
【质控要点】
1.头正中矢状面与胶片成45°角,听毗线垂直胶片,外耳孔与胶片纵中线重合,并在胶片横中线上方;
2.中心线45°向足通过外耳孔达胶片横中线上
(三)岩骨乳突部——斯氏位(Stenver's位)
【适应证】
1.胆脂瘤。
2.内耳病变
3.听神经瘤
【操作方法及程序】
1.病人俯卧于摄影台上,肘关节屈曲,双手置于头部两侧,以稳定头部。
2.头颅向被检侧倾斜,正中矢状面与台面成45°。
3.被检侧的额、颧、鼻三点紧贴台面。听眶线垂直台面边缘。
4.采用滤线器或滤线栅摄影。摄影距离为100cm。
5.中心线向头侧倾斜12°,经外耳孔平面的隆突外2cm处射入暗盒中心。
【注意事项】
在使用滤线器摄影时,暗盒上下位置的放置受托盘与床面间距影响。原则上应以中心线经外耳孔的延长线达暗盒中心为准。
【评价标准】
1.岩部平面显示,岩尖至弓状隆突近似水平显示,乳突尖在枕骨外显示;
2.可见内耳道,及三半规管。
【质控要点】
1.头正中矢状面与胶片成45°角,听眶线垂直胶片。
2.中心线12°向头,通过外耳孔达胶片。
(四)下颌骨——侧位
【适应证】
1.外伤。
2.肿瘤与囊肿。
3.下颌骨炎症性病变。
4.下颌骨发育畸形。
【操作方法及程序】
1.病人仰卧于摄影台上,双腿屈曲,对侧身体抬高,被检侧肩部下垂,前臂置于躯干旁。
2.头颅向被检侧旋转,使下颌骨支贴近暗盒。暗盒置于颈侧高、头顶侧低的15°角度板上。
3.正中矢状面与胶片平行,下颌略仰,使下颌体部下缘与暗盒下缘平齐,暗盒前缘包括颏部,后缘包括外耳孔。颈伸直,对侧肩部后展。
4.摄影距离为65-100cm。
5.中心线向头侧倾斜15°- 20°,经两下颁角连线中点射入暗盒。
【注意事项】
1.可利用长遮线筒或小照射野摄影。
2.根据病人具体情况,也可以采用立位或俯卧侧斜位体位摄影。
(五)颞颌关节——开、闭口侧位
【适应证】
1.外伤。
2.颞颌关节功能紊乱、颞颌关节脱位、颞颌关节强直。
3.肿瘤性病变累及颞颌关节。
【操作方法及程序】
1.病人俯卧于摄影台上,头颅呈标准侧位,矢状面平行暗盒,听眶线垂直暗盒边缘。
2.外耳孔置于暗盒中心。
3.使用滤线器摄影,摄影距离为65-100cm。
4.中心线向足侧倾斜25°,经对侧外耳孔上方7cm处射入暗盒中心。
5.在嘱病人开口、闭口状态下,分别摄取颞颌关节开、闭口像。
【注意事项】
1.颞颌关节开、闭口侧位像,应双侧对照。
2.开口位,嘱病人口尽量张大。
3.若采用附有颞颌关节开闭口摄影功能的专用口腔曲面全景机时,应按设备的操作使用说明进行操作。
本文关键字:暂无联系方式操作规程,机械设备 - 操作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