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五五电子网电子知识机械设备操作规程预制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铁路桥简支T梁混凝土工序作业指导书 正文
预制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铁路桥简支T梁混凝土工序作业指导书

预制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铁路桥简支T梁混凝土工序作业指导书

点击数:7858 次   录入时间:03-04 11:58:09   整理:http://www.55dianzi.com   操作规程
15×15×30 随梁养护 一组备用 6 28天混凝土弹性模量 2组/片 15×15×30 标准养护 注:1)抗压强度试件每组3块,弹性模量试件为每组6块。    2)脱模强度≥33.5MPa时可不进行部分预施应力强度检验。 3)28天强度评定方法为均方差已知时,每班次打4组试件,均方差未知时,每班次打5组试件。 4)试件规格选用原则:强度等级C50及以上的混凝土试件边长宜采用150mm,强度等级C50以下(不含C50的混凝土试件边长可选用100mm)。封锚、桥面保护层及湿接缝混凝土试件也遵循此项原则。 5)同条件养护试件表中未列入,按TB10426-2004《铁路工程结构混凝土强度检测规程》执行。    5.3.14.5试件模型组装前应彻底清理干净,组装时应完全入槽,紧固后均匀涂刷隔离剂。不合格的试件模型禁止使用。应定期对试模进行检验,检验周期宜为三个月。    5.3.14.6试件模型组装时,不得随意敲打,以防试模变形。    5.3.14.7试件拆模后应在试件上标明制作日期、梁的规格和梁号。    5.3.14.8试件拆模后由专人负责保管、养护、并按时送试验室进行试验。    5.3.14.9 试件的尺寸公差要求:承压面的平面度公差不得超过0.0005d(d为边长);时间相邻面的夹角应为90°,其公差不得超过0.5°;试件各边长、高的尺寸公差不得超过1mm。    5.3.14.10施工试件随梁养护,28天标准试件按规定制作和标准养护办理。采取蒸汽养护工艺的28天标准试件,脱模前随梁养护,脱模后标准养护,共计28天。    5.3.14.11混凝土试件的标准养护    ⑴试件成型后应立即用不透水的薄膜覆盖表面。    ⑵标养试件应在温度为20±5℃情况下静置一昼夜至二昼夜,然后编号、拆模。拆模后应立即放在温度为20±2℃的、相对湿度为95%以上的标养室内养护,或在温度为20±2℃的不流动的Ca(OH)2饱和溶液中养护。    ⑶标养室内试件应放在支架上,彼此间隔为10~20mm,试件表面应保持潮湿,并不得被水直接冲淋。    5.4混凝土养护    5.4.1自然养护    5.4.1.1自然养护时,混凝土梁桥面宜采用保温、保湿材料予以覆盖,或采用桥面蓄水保湿。梁体洒水频次数应能使混凝土表面保持充分潮湿,保湿养护应不少于14d。    5.4.1.2当环境温度低于5℃时,严禁对梁体进行洒水养护。    5.4.1.3当环境温度低于5℃或露天暴晒时,梁体表面应喷涂符合JC901规定的养护剂。    5.4.2蒸汽养护    5.4.2.1采用蒸汽养护时,应实施跟踪养护,使棚温与梁体内水化热相适应。蒸汽养护分为静停、升温、恒温、降温四个阶段。    5.4.2.2 蒸汽养护控制要求    ⑴静停不少于4小时,升温速度不得大于10℃/h,    ⑵恒温时棚内各部位的温差不超过5℃,梁体芯部(梁端中央深入300mm)混凝土温度不应大于60℃,恒温时间应根据试验确定,    ⑶试件达到要求强度后,即可停汽并适当退温,降温速度不应大于10℃/h。    ⑷除保温设施时,梁体混凝土芯部与表层、表层与环境温差不超过15℃。    5.4.2.3给汽后每两小时查温一次并记录,随时注意调节养护温度;每片梁沿长度方向至少放置3块温度计,沿高度方向放置2块,共计不少于6块温度计。    5.4.2.4 蒸汽养护结束后,应立即进入自然养护。    5.4.2.5 当有试验数据证明时,可采用跟踪梁体表层温度(棚内温度)监测代替梁体芯部的温度监测。    6.劳动组织    6.1劳动力组织方式:采用架子队组织模式。    6.2施工人员应结合施工组织设计确定的施工方案、机械、人员组合、工期要求进行合理配置。    人员配备表 负 责 人    1人 技术主管    1人 专兼职安全员    1人 工 班 长    2人 技术、质检、测量及试验人员    4~6人 机械工、普工    若干人    其中负责人、工班长、技术人员、专兼职安全员必须由施工企业正式职工担任,并可根据工程情况适当配备若干劳务工人。    7.材料要求    7.1混凝土主要原材料均应有出厂合格证明书及进场复验报告单。    7.2混凝土所用的原材料应按品种、规格和检验状态分别标识存放。    7.3水泥    7.3.1采用强度等级为42.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其C3A含量不应大于8%,比表面积300~350m2/kg,游离氧化钙不超过1.5%,其余性能应符合《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2007)的规定;不能使用其他品种水泥。     7.3.2水泥罐应设有标识牌。    7.3.3水泥自出厂日期起,有效期为三个月。    7.3.4当采用袋装水泥时,其堆垛高度不得超过2m,堆垛应架离地面20cm以上。袋装水泥严禁抛掷。    7.3.5水泥在领用时,必须坚持先进先用的原则。    7.4细骨料为硬质洁净的天然中砂,其细度模数宜为2.6~3.0,含泥量不应大于2.0%,其余技术要求应符合《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的规定(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0-2005])。    砂中不应有粘土块存在,如有须清除。不同产地的砂不得混合使用。    7.5 粗骨料为坚硬耐久的岩碎石,空隙率不大于40%,压碎指标不应大于10%,粗骨料母岩的抗压强度与混凝土设计强度之比不应小于2,含泥量不应大于0.5%,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应大于5%;粒径为5~10mm、10~20mm,最大粒径不应超过25mm,且不应大于钢筋最小净距的3/4,其余技术要求应符合《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的规定。粗骨料采用两级配,分别为5~10mm、10~20mm。    7.6选用的骨料应在试生产前进行碱活性试验,不应使用碱-碳酸盐反应活性骨料和膨胀率大于0.20%的碱-硅酸盐反应活性骨料;当所采用骨料的碱-硅酸盐反应膨胀率在0.10%~0.20%时,混凝土的总碱含量不应超过3kg/m3。    7.7外加剂品种及掺量由试验确定,外加剂应与所用水泥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减水剂减水率不应低于20%,30min坍落度损失不大于15%,碱含量不应大于10%,其性能符合《混凝土外加剂》(GB8076-1997)的规定。    7.8混凝土活性矿物掺合料采用Ⅰ级粉煤灰,其性能要符合《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1596-2005)的规定。    7.9拌制和养护混凝土用水为饮用水。    7.10混凝土所用的原材料发生变化时,必须重新选定配合比。    8.设备机具配置    主要施工机械设备配置表    拌和站    振动器    运灰车    振捣棒    10t门吊    蒸汽锅炉(蒸养时)    9.质量控制及检验    9.1混凝土搅拌时不得随意更改配合比,随意增减用水量,施工时有问题可由试验室进行适当调整。如发现特殊情况,应及时向试验室值班人员汇报。    9.2混凝土坍落度要求140±20mm。    9.3含气量应控制在3%~4%。    9.4混凝土拌合物入模温度控制在5~30℃。    9.5混凝土入模浇筑时,钢模板温度应在5~35℃。    9.6混凝土蒸汽养护时芯部温度不大于60℃。    9.7自然养护时应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保湿养护不少于14天。    10.安全及环保要求    10.1安全要求    10.1.1混凝土振捣器操作转移时,电动机的导线应保持有足够的长度和松度,严禁用电源线拖拉振捣器。    10.1.2混凝土放灰人员振捣人员,雨天操作时,必须穿绝缘鞋,戴绝缘手套。    10.1.3夜间作业时,必须设置有充分的照明。    10.2环保要求    10.2.1优化施工工艺,减少施工中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并加大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投入,真正将各项环保措施落实到位。    10.2.2水泥和其它易飞扬的细颗粒散体材料,应安排在库内存放或严密遮盖,运输时要防止遗洒、飞扬,卸运时应采取有效措施,以减少扬尘。    10.2.3生产中的废弃物及时处理,运到当地环保部门指定的地点弃置。    10.2.4按环保部门要求集中处理试验及生活中产生的废料及废水。     10.2.5在居民区附近生产时考虑灌注时间,减少噪音对居民的影响。  

上一页  [1] [2] 


本文关键字:混凝土  作业指导书  预应力  铁路桥  操作规程机械设备 - 操作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