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五五电子网电子知识机械设备操作规程预制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铁路桥简支T梁张拉工艺作业指导书 正文
预制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铁路桥简支T梁张拉工艺作业指导书

预制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铁路桥简支T梁张拉工艺作业指导书

点击数:7248 次   录入时间:03-04 11:52:58   整理:http://www.55dianzi.com   操作规程
 预制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铁路桥简支T梁张拉工艺作业指导书      1.适用范围  适用于预制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铁路桥简支T梁的张拉施工。    2.作业准备    2.1技术准备    作业指导书编制后,应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操作人员必须熟悉掌握混凝土施工中各自的操作流程、操作方法、质量标准和注意事项等内容,了解其它相关工序操作流程等。    2.2外业准备    根据需要需配置张拉千斤顶、油泵、张拉油表、油管等设备。张拉千斤顶和张拉油表需在校正有效期内。油管需经常检查,确保无漏油、破损等情况。    根据生产需要配备足够数量的钢绞线、锚具等材料,使用的材料必须经过检验合格。锚具需经过CRCC认证。    3.技术要求    3.1张拉分初张拉和终张拉,经过初张拉的钢绞线束终张时需补拉。    3.2张拉千斤顶和张拉油表须在校正有效期内。    3.3张拉前需进行管道摩阻与锚口、喇叭口摩阻试验,必要时由设计单位进行张拉力调整。    3.4张拉以控制张拉力为主、伸长值做校核。    3.5张拉工序施工记录须有技术人员和监理工程师签认。    4.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4.1施工程序    施工程序为:钢绞线下料→钢绞线编束→钢绞线穿束→初张拉→移梁→终张拉→钢绞线切割    4.2 工艺流程                           5.施工要求    5.1预应力钢绞线下料、制作    5.1.1钢绞线经试验和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料。    5.1.2钢绞线采用机械切割,下料误差控制在±10mm。    5.1.3为保证钢绞线束两端的排列顺序一致,穿束与张拉时不致于穿乱,每束钢绞线必须进行编束。    5.1.4编束时,根据各孔道钢绞线下料长度及根数进行分号编束。每束一端对齐,并在距钢绞线端部5cm处绑扎一道,使钢绞线不至于散开。中间部位每隔大约1.5m绑扎铁线使绑扎成束后的钢绞线顺直不致扭转。    5.2钢绞线穿束    5.2.1穿束前应清除锚垫板及喇叭口周围的灰浆,钢绞线束头部要进行处理,以防钢绞线端部炸开影响穿束工作。    5.2.2钢绞线束穿好后两端外露长度一致。穿束的顺序:由上向下,由里向外。    5.2.3穿束后至预应力张拉完成前应对钢绞线进行保护,以防锈蚀或损伤。    5.3预施应力    5.3.1.张拉前的准备工作:    ⑴锚具已检验。    ⑵钢绞线有合格证并经复验合格。    ⑶千斤顶和油压表均已校正并在使用期内。千斤顶校正有效期为1个月;采用0.4级表并按0.4级检定时,校正有效期为1个月,每周校核;当采用1.0级表时,校正有效期为一周。    ⑷确认梁体内孔道积水和污物已被清除。    ⑸终张拉前对管道做管道摩阻试验,根据试验结果调整控制张拉力。    ⑹张拉前必须得到工程部的通知。梁的张拉分初张拉和终张拉。当梁体混凝土强度达到33.5MPa,即可进行部分钢绞线束初张拉。在梁体混凝土强度(设计强度等级+3.5 MPa)及弹性模量达到设计要求时,且混凝土龄期超过14天方可进行终张拉;终张拉时须对初张拉的预应力束补拉。    ⑺张拉之前要对梁体做全面检查,如有缺陷须先修补完好且达到设计强度,并将锚垫板下管道的大部分残余灰浆清理干净,否则不得进行张拉。    5.3.2张拉力控制及计算张拉伸长值    张拉控制应力以张拉通知为准,不能随意超张拉。    钢束伸长值以钢绞线入场检验的实际弹性模量计算钢绞线的计算伸长值。    5.3.3张拉采用“三控措施”,即张拉控制应力,张拉伸长值、静停时间。预施应力过程中应保持同束两端钢绞线伸长量相差不超过10%,钢绞线实际伸长值应在±6%计算伸长值(按实际弹性模量计算)的允许偏差范围内。    5.3.4采用两端同时张拉工艺。    5.3.5张拉程序:    ⑴初张拉:0→0.2σk(测量起始伸长值)→ 预张拉控制应力(静停2min,测量结束伸长值)→锚固。    ⑵终张拉程序:    ①未张拉的钢绞线张拉程序:0→0.2σk(测量起始伸长值)→σk(静停2min,测量结束伸长值)→锚固→测量回缩及夹片外露量。    ②经过初张拉的钢绞线张拉程序:0→初张拉控制应力(测量伸长值起始读数)→张拉控制应力(静停2min,测量伸长值)→锚固→测量回缩及夹片外露量。    5.3.6张拉操作    ⑴按每束根数与相应的锚具配套带好夹片,然后开始安装张拉工具,安装顺序为:工作锚-限位板-垫环-千斤顶-工具锚,安装完工具锚后,敲紧工具锚夹片,调整好千斤顶的位置,微微开动油泵,在开动油泵的过程中调节千斤顶的升降滑轮,使锚垫板孔道中心、锚具中心、千斤顶中心在一条直线上,当调整好后关闭油泵阀门。    ⑵当钢绞线的初始控制应力时,停止供油检查夹片,情况完好后,测量钢绞线初始伸长值和工具锚夹片外露。    ⑶上述工作完成后即向张拉油缸充油张拉,张拉力的大小以油表读数为准,控制应力下持荷2min,并测量钢绞线伸长值。持荷过程中如有油压表下降需补油至控制应力。    ⑷持荷2min并补油至张拉控制应力后后千斤顶回油,夹片自动锁定则该束张拉结束,测量回缩量,卸顶后测量工作锚夹片外露,及时做好记录,画线观察。    ⑸钢绞线伸长值计算方法    钢束总伸长=(一端+另端)[油缸伸长(控制)+工具锚夹片外露(控制)-油缸伸长(初始)-工具锚夹片外露(初始)]    ⑹张拉过程中应听从统一指挥,油泵同时以几乎相同的出油速度向千斤顶油缸充油并对钢绞线进行张拉。    5.3.7全梁断滑丝总数不得超过钢丝总数的0.5%,且不得位于同一侧,一束内断丝不得超过一丝。    5.3.8张拉后每端钢绞线回缩量应控制在6mm以内,同束工作锚夹片外露量差值不得超过1mm。    5.3.9钢绞线及锚具因处理滑丝,断丝而留有明显刻痕或其它伤痕,或同一束钢绞线张拉超过3次,均应立即予以更换。    5.4钢绞线切割    5.4.1张拉完成后,应在锚圈口处的钢绞线上做记号,以观察是否滑丝。24小时复查合格后,经确认无滑丝、断丝现象,方可用砂轮锯切割钢绞线。钢绞线切断端头距锚环外露距离为3~4cm。注意严禁电焊切割。    5.4.2钢绞线如发现滑丝超过要求,要及时报告主管技术人员进行换束处理。放松钢绞线时两端不得站人。    6.劳动组织    6.1劳动力组织方式:采用架子队组织模式。    6.2施工人员应结合施工组织设计确定的施工方案、机械、人员组合、工期要求进行合理配置。 人员配备表 负 责 人    1人 技术主管    1人 专兼职安全员    1人 工 班 长    1人 技术、质检、测量及试验人员    4~6人 张拉工、普工    若干    其中负责人、工班长、技术人员、专兼职安全员必须由施工企业正式职工担任,并可根据工程情况适当配备若干劳务工人。    7.材料要求    7.1预应力钢筋采用1×7结构公称直径为15.2mm、强度级别为1860Mpa的钢绞线,弹性模量为195Gpa,其技术要求符合GB/T5223-2003的规定。    7.2夹片和锚具材质应符合GB699-1999的规定,锚具的技术性能应符合TB/T3193-2008 的规定。    8.设备机具配置 主要施工机械设备配置表    液压千斤顶    油泵    钢直尺    秒表    切割锯    50m卷尺    张拉吊架及挡板    9.质量控制及检验    1)在整个张拉过程中,要检查有无断、滑丝现象。终张拉完24小时后,应检查工作锚夹片回缩及钢绞线有无断、滑丝现象。    2)油表读数准确,终张拉时持荷2min。    3)实测伸长值与计算伸长值相差不超过±6%。    4)做好张拉前和张拉时的“三控”,张拉过程中应做到“三同心”。    5)张拉后每端钢绞线回缩量不超过6mm,同束工作锚夹片外露量差值不得超过1mm。    6)每片梁张拉时,必须有专人负责及时填写张拉记录。    7)在终张拉完成后用防水涂料对锚具进行防水处理。    10.安全及环保要求    10.1安全要求    10.1.1施工区域应设警示标志,严禁非工作人员出入。张拉正后方不得站人。    10.1.2施工中应对千斤顶、油泵等进行定期检查、养护、维修。    10.1.3预加应力时两端油泵升压应交替平稳且配合默契,要有专人统一指挥。    10.1.4高压油管使用前应检查,不合格的不得使用。    10.1.5油泵上的安全阀应调至最大工作油压不能自动打开的状态。    10.1.6油压表安装必须紧密满扣,油泵与千斤顶之间系用的高压油管连同油路的各部接头,均须完整紧密,油路畅通,在最大工作油压下保持5分钟以上,均不得漏油。若有损坏者及时更换。    10.1.7张拉时发现油泵、油压表、千斤顶、锚具等有异常情况时应停止张拉,检查原因。    10.2环保要求    10.2.1张拉油泵、油管及时收好。张拉用油保管完善,不得漏洒,防止污染。    10.2.2 在维护千斤顶及油泵中,应防止机械油污染。  

本文关键字:混凝土  作业指导书  预应力  铁路桥  操作规程机械设备 - 操作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