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化油
加热脱水
净油
过滤毛油
预热 加水水 静量沉淀
分离
油脚
回收中性油 粗磷脂
影响水化脱胶的因素:
(1)、加水量要适当,一般为含磷量的3.5倍左右,过小磷脂脱不净,过大会使油脚太稀,严重的会造成乳化,不易分离。
(2)、温度视不同方法而定,要求操作温度与加水量相匹配,加水量大,温度宜高,加水量小,温度低些,但终温不应高于1000C。
(3)、搅拌速度控制:开始要快些60-70r/min,当磷佛析出时减速到20-30 r/min。
(4)、电解质的加量:电解质促使磷脂凝聚紧密,沉降速度加快。降低中性油含量:一般食盐或磷酸用量为油重的0.2%~0.3%,食盐与明不凡混合使用时,用量可各占油重的0.05%。
(5)、毛油的品质:未成熟油料或变质油料所制取毛油,脱胶困难。未蒸炒好的油料所取毛油影响胶胶效果。
5、碱炼脱酸的基本原理
碱炼用的碱一般为烧碱溶液(NaoH),也可用纯碱溶液(Nazco3),烧碱有中和游离脂肪酸和较好的脱色作用,但也可能使部份中性油皂化而降低精炼率,纯不成可与游离脂肪酸发生分解反应,生成肥皂,二氧化碳和水,不与中性油发生皂化,对提高精炼率有好处。但脱色能力差,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易造成溢锅。设备利用率低,一般者采用烧碱进行碱炼,其化学反应式为:RCOOH+NaoH RCOONa+Hzo
其工艺流程为:毛油
中和
静量 水洗
静量 干燥
过滤 成品油
油肺器收中性油 废水
影响碱炼脱酸的因素。
(1)、用碱量:用碱量可用计算方法或查表求得,通常称理论碱量,理论用碱量(千克)=0.713X酸价X油重(吨)此外碱还会与中性油及其它杂质反应,还有如搅拌不匀等一些无形损耗,还得补加一些碱,才能达到碱炼效果,称为超碱量,一般加入量为油重0.05%~0.25%。实际用碱量=理论碱量+超碱量。
(2)、碱液浓度:主要由毛油酸价及色泽来决定。
一般菜用采用12-160 Be碱液。棉油酸价10以下用180 Be碱液。10-15酸价用200 Be碱液。酸价20以上用240 Be碱液。
(3)、温度:一般初温为防皂化采用较低温度。终温一般60~800C太高皂粒疏松不易分利。加热速度快有利二油皂分离,一般每分钟要升高10C。
(4)、搅拌:中和反应时搅拌速度要快,加热升温时放慢搅拌速度。水洗时搅拌速度不能太快。
(5)、毛油品质:若毛油中含有多的磷脂,蛋白质等杂质会影响中和反应速度和增加皂脚含油。因此碱炼前先脱胶,可提高精炼效果。
7、脱色的基本原理及目的。
(1)、脱色的方法:吸附脱色、加热脱色、氧化脱色、化学脱色等。
(2)、脱色作用:脱除油脂中色素,微量金属,肥皂,磷脂及残留农药等。
(3)、原理:主要由吸附剂的表面活力所产生的,在油与吸附剂加热按触后,达到吸附剂平衡。从而达到脱色的目的,脱色前油脂必须脱水,因为活性白土吸附水分的能力比吸附剂色素更强,有微量水的存在会大大降低脱色作用,因此油中含水应在0.%以下。脱色剂用量一般为油重的1%~5%,温度控制在90-1000C左右。真空度为-0.09mpa时间为20~30分钟。
(4)、影响脱色的因素
A、吸附剂的质量和用量。B、油的品种和质量。C、搅拌速度。D、真空度、温度。E、脱色时间:指最高温度下的按触时间。
8、脱臭的基本原理及目的。
(1)、脱臭的目的:是除去油脂中的异味,提高油脂烟点,改善食用油的风味。
(2)、脱臭的方法:水蒸汽蒸馏法,气体吹入法,加氢法等,最广泛应用的是水蒸汽蒸馏法。
(3)、脱臭的原理:利用油脂内臭味物质与油脂挥发度的差异,在高温高压下借助水蒸汽馏脱除臭味物质。
(4)、影响脱臭的因素:
A、温度,提高温度会使臭味物质汔压增加,可以减少用汽量,但太高会产生油脂水解,增加损耗,以及产生热聚合,降低油脂营养价值,间歇式采用的适宜温度160-1800C连续式采用的适宜温度为230~2500C。
B、真空度:可以减少用汽量,减少脱臭时间,降低油水解损失。此外还有利于防止油脂高温氧化,一般采用4级蒸汽喷射泵。
C、 通汽速率:速率高有利于缩短脱臭时间和脱臭中的传质。脱臭的最佳条件是蒸汽量125kg/h。
D、脱臭时间,短些为好,通常间歇式脱臭需3-8小时,连续脱臭为40分钟。
E、直接汽质量,对油脂脱臭有直接关系,为避免蒸汽把水带入油中,应增设汽水分离加热器。
(5)、脱臭工艺必须通过的步验及设备:
A、油脂析气 。B、油脂加热。C、水蒸汽蒸馏。D油脂真空冷却。主要设备有:脱臭锅,真空装置,脂肪酸回收装置,热载体装置,热交换装置等。
炼油操作规程
1.碱炼工序流程
计量
调整温度20-30℃
搅拌60转/ min)
确定加碱量
回炼
加热水
沉淀6-8小时
不合格
合格
油温80-85℃
水温高于油温约10℃
2 .碱炼流程描述
2.1原油经计量入炼油锅,边进油边搅拌,油进完后继续搅拌,15分钟后后取样测酸值,以确定碱液浓度和用碱量;
2.2将油温调至20-30℃后边搅拌(60转/分钟)边喷淋碱液,5-10分钟内一次加完,加完后继续搅拌1小时左右,待皂粒明显分离后搅拌改为30转/分钟,同时升温,升温速度1℃/分钟,终温控制60-65℃。再加入油重约3%-5%的热水,水温比油温高5℃。沉淀6-8小时,检测酸值、色泽合格后,抽出皂脚;
2.3调整油温80-85℃用淡盐水水洗,水温高于油温约10℃,加水量700-800kg,沉淀1小时后把水放掉,再进行二次水洗。测含皂量和酸值(若水洗液澄清透明,可不做二次水洗);
2.4抽至干燥锅
3干燥工序操作规程
3.1工艺流程
检查真空系统
抽真空至-0.095兆帕
105℃-110℃
60℃以下加抗氧化剂TBHQ后卸真空
3.2 流程描述
3.2.1 检查真空泵阀门和干燥锅真空阀门是否处于正常状态;
3.2.2开启真空泵和干燥锅内搅拌装置(60转/分钟),升温速率1℃-2℃/分钟, 油温加热至105℃-110℃ 维持此温度1小时,真空度保持-0.095mpa。初步判断干燥情况:①干燥锅上玻璃视镜无水珠;②手摸真空管道不发烫;
3.2.3用循环水冷却,保持真空状态,并继续搅拌(30转/分钟),待油温降至60℃以下时吸入调配好的抗氧化剂,再搅拌15分钟后方可卸真空;(是否添加抗氧化剂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3.2.4通过压滤机过滤至暂存箱内,通知质管部取样,经检测合格后,通知储运部办理入库手续(附检验报告单)
上一页 [1] [2]
本文关键字:暂无联系方式操作规程,机械设备 - 操作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