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下供电电源电压过低 调整电源电压额定值
电源距铲动机过远,线路过长,造成压降大 调整供电电源与铲运机距离
控制线路中,中间继电器线圈烧坏或触头接触不良 更换线圈或修复接触器触头
熔断器熔断 查找熔断原因,更换
电源只有二相 排除二相情况
集电环与碳刷接触不良 调整或更换碳刷
控制按扭接线脱落 重新接线
热继电器动作 查找动作原因,使其复位
漏电保护开关自动动作切断电源 电缆损坏,引起相间短路 视破坏情况包扎或更换电缆
电器箱内有电器元件相间短路 查找短路点,排除
集电环装置中有线脱落引起相间短路 排除短路现象
电缆损坏引起单相对地漏电 包扎漏电处
电器箱内电器元件接线脱落搭接机壳 检查各接线头,排除搭壳现象
照明、喇叭、放卷缆不动作 熔断器熔断 查找熔断原因,更换
控制变压器烧坏 重新绕制
集电环与碳接触不良,以致控制变压器不得电 调整或更换碳刷保证接触良好
漏电保护器突然动作切断电源 排除漏电现象
第三章 检修规程
第一节 检修周期和工期表
见表2—2
表2—2 075电动铲运机检修周期表
检修性质 检修周期(月) 检修工期(天)
小修 3 6--7
中修 12 10—12
大修 24 15—20
注:此表同样适用于WJ-76型电动铲运机
第二节 检修性质和检修范围
小修:除做三级保养的全部工作外,还要进行下列各项:
齿轮链箱清洗换油,更换磨损严重的钢性密封环和橡胶密封圈,检查各油缸,更换油缸活塞密封圈。
检查停车制动系统,更换失灵的制动系统的另部件;
补焊铲斗,紧固所有螺钉;
检查电气各部,清扫和更换失灵的零部件;
中修:在专修地点进行,除做小修全部工作外,还要进行下列项目:
检查各油缸的磨损程度,必要时进行更换;
检查齿轮链箱,更换各部密封圈,检查传动齿轮、拨叉和轴承,更换磨损严重的零件;
检查差速器,调整主被动螺旋伞齿轮的啮合间隙。检查行星齿轮和半轴齿轮的磨损情况酌情更换;
检查各换向阀、溢流阀等,更换密封件和弹簧,必要时进行阀体和阀芯的研磨;
检查电机、齿轮油面、油马达、各种仪表及照明线路;
大修:在专修地点进行,除做中修的全部工作内容外,还要进行下列项目:
链轮箱解体检查,链轮和链条磨损情况酌情更换;
差速器和轮边减速,更换差速器齿轮和轴承,轮边减速更换骨架油封,齿轮和轴承酌情更换;
升降油缸和卸载油缸解体检查,更换活塞油封,更换工作装置各处联结销轴和球形轴承,更换铲斗或补焊旧铲斗;
转向系统,解体检查,更换油封和磨损严重的零件;
卷缆系统解体检查,更换油封和磨损严重的零件;
增压器解体检查;更换油封和磨损严重的零件;
刹车总泵和分泵解体检查,更换油封和弹簧,更换刹车片;
工作油泵、变量泵、油马达解体检查,更换油封,测试压力和流量,不符合要求的更换;
检查电机、集成环、各种仪表、开关及线路,更换部份零件;
检修前后车架铰接处,更换铰接销轴修补铰接孔套;
检修紧固司机驾驶室;
校正补焊轮箍或更换新轮箍;
喷漆、涂油作防锈处理;
试车并进行各项性能技术测定。
行驶速度在0—8kg/h内,转向灵活,制动可靠,照明齐全,无异常响动。
全场跑合7小时后,观察各仪表指示应在合格的范围内,并检查各系统接头、管道、箱体接合面、橡胶油封等不得有渗油等现象。
进行工作跑合,铲装由50%到70%直到满斗,工作100小时,无异常反映,为合格。
铲运机检修工艺
在综合性检修进通常按铲运机大修的技术要求,按表2—3顺序进行。
表2—3
产运机大修顺序及技术要求
外部清洁和检验技术状态
↓
清洗零件
↓
检验零件及分类
报废零件 ↓
需要修复零件
↓
对零件进行修复
↓
配齐和检验待装零件
↓
总成安装与磨合
↓
铲运机总装与试运转
第四节 主要零部件解体安装注意事项
1、零件在装配前,必须经过鉴定,不合格部分不能安装,规定检查试验的组件,装前必须实验,清除一切装配件配合面的毛刺、卷边和敲击痕迹。
2、配合件或不能互换的配偶件,应按原记号成对成套的装配,不要漏装或错装,在装配中应严格注意零件的清洁。
3、所有锁紧、制动装置、开口销、保险垫应注意安装无误,用过的开口销、保险垫不能再用。
4、用螺丝固定的部件,紧固时应先中间后四周以交叉顺序按扭矩规定逐步拧紧。
5、在安装中,不许用铁锤直接敲击零件,应用铜质的锤或棒及专用工具以免损坏零部件
6、安装高速运转的配合件时,一定要按原记号装配,保证原件动平衡。
7、拆卸时,必须了解要拆部件的构造,部件的连接方式和配合性质。
8、按照由表到里,由整机拆成部件,由部件拆成零件的合理顺序进行拆卸,避免混乱,便于清洗。
9、拆卸中,非拆不可的就拆,能不拆的就不拆。
10、采用合理的拆装工具,避免猛敲狠打,以免零件损坏及变形。
11、不能互换的同类零件,拆卸时应做好记号。
12、拆下的零件,必须分门别类有序的存放起来,尤其是一些精密的配件,更要妥善保管,以免丢失和损坏给装配带来不应有的损失。
第五节 检修安装质量标准
(一)操纵部分整车
1、操纵杆:制动踏板和各种操纵杆,安装位置准确无误,动作灵活,各种手柄在各工作位置无碰磨和松旷现象。
2、方向盘:方向盘按装牢固,直杆无轴间窜动,转动灵活,浮动量不超过80mm(按方向盘园周率计算)。
3、螺栓:所有螺栓和垫圈、防松垫和开口销应齐备有效。
4、加油和外观:各部件凡有油杯的地方应齐全,加足油脂,整机喷漆均匀,不得有剥落、裂纹、起泡或液流等现象。
5、照明设备:照明设备齐全,安全牢固,各附属设备安装位置正确齐全。
6、空运转试车:整机总装后,作如下空运转与负荷试验:
(二)前后桥的装配要求:
1、主被动齿轮与差速器在大小负荷,快慢速运转和转弯时不准有任何异响和漏油,主螺旋齿轮轴承的轴向间隙应在0.05—0.1mm范围内,主被动螺旋齿轮的啮合间隙应保持在0.2—0.35mm范围内,差速器的半轴齿轮与行星齿轮的啮合间隙应为0.1mm,要保证装配后用手轻松转动而无卡住现象。
2、轮边减速器的齿轮在轴承上装配选过渡配合第二种(基轴制二级精度)轴承内圈与轴的配合选基孔制二级精度第三种过渡配合,装配后用手转动车轮无卡住现象,齿轮的啮合面积沿齿高应不小于45%,沿齿长的啮合接触面积不小于70%。
(三)液压系统的装配要求
工作齿轮油泵、双联齿轮油泵、装配后应符合下列要求:
齿轮油泵的不水平度不超过0.2‰。
齿轮油泵的齿轮与外壳间隙一般为0.04—0.1mm。
齿轮油泵齿轮端面与侧盖的间隙一般为0.1—0.13mm。
齿轮油泵的滑动轴套间隙一般为0.03-0.1mm。
齿轮油泵啮合的侧间隙应为0.05—0.03mm,顶间隙应为0.03—0.05mm。
齿轮油泵装配后,用手转动灵活,无卡住现象。
对油缸修后,筒内光洁度应在△0.63--.016范围内,椭圆度\锥度\鼓形度均不得大于0.03mm,活塞杆表面需镀有不小于0.025mm厚的铬层,以增加其耐磨性
本文关键字:铲运机 操作规程,机械设备 - 操作规程
上一篇:环境除尘设备操作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