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五五电子网电子知识机械设备操作规程路堤填筑作业指导书 正文
路堤填筑作业指导书

路堤填筑作业指导书

点击数:7797 次   录入时间:03-04 11:59:12   整理:http://www.55dianzi.com   操作规程

路堤填筑作业指导书
   1.目的:指导作业人员进行路堤填筑作业
   2.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路堤填筑作业
   3.路堤填筑前施工准备
   3.1.施工前,应做好土石方的调配方案。取土场应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地段总的土石方调配计划,并结合路基排水和当地土地利用、环保规划进行布置,不得随意挖取。
   3.2.施工前应进行现场填筑压实工艺试验,确定不同压实机械、不同填料施工含水率的控制范围、适宜的松铺厚度和相应的碾压遍数、最佳的机械配套和施工组织。压实机械宜选用重型振动压路机。
   3.3.试验段位置应选择在地质条件、断面形式均具有代表性的地段,长度不宜小于100m。
   3.4.施工前应对地基进行复查、核对,发现地基范围内有局部松软、坑穴、泉眼等,应慎重处理,不得随意填塞。
   3.5.施工前应结合永久排水设施做好地表排水设施,排水沟应随挖随砌,铺砌必须及时完成。
   3.6.在多雨地区或雨季施工时,应防止地表水流入取土场内;并应将取土场内局部积水随时排除。
   4.基床以下路堤填筑及质量控制标准
   4.1.填料
   4.1.1.应选用A、B组填料和C组碎石类、砾石类填料;
   4.1.2.当选用C组细粒土填料时,应根据填料性质进行改良;
   4.1.3.当选用硬质岩石及不易风化的软质岩的碎石、块石填料时,应级配较好,填料的最大粒径不得大于7.5cm。
   4.2.填筑施工
   4.2.1.基床以下路堤填筑应按“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的施工工艺组织施工,每个区段的长度应根据使用机械的能力、数量确定,一般宜在200m以上或以构造物为界。各区段或流程内严禁几种作业交叉进行。
   4.2.2.路堤应沿横断面全宽、纵向分层填筑。当原地面高低不平时,应先从最低处分层填筑,两边向中部填筑。路基边坡两侧超填宽度不宜小于50cm,竣工时应刷坡整平。
   4.2.3.分层填筑应根据压实机械的压实能力、填料种类和要求的压实密度,通过现场工艺试验确定。采用碎石类土填筑时,分层的最大压实厚度不应大于40cm;采用砂类土和改良细粒土填筑时,分层的最大压实厚度不应大于30cm;分层填筑的最小分层厚度不宜小于10cm。
   4.2.4.不同性质的填料应分别填筑,不得混填。每一水平层的全宽应用同一种填料填筑,每种填料层累计总厚不宜小于50cm。渗水土填在非渗水土上时,非渗水土上层面应设向两侧4%的横向排水坡。当上下相邻填层使用不同种类及颗粒条件的填料时,其粒径应符合D15/d85≤4(两层渗水土间)或D15≤0.5mm(非渗水土与渗水土间)的要求。否则,两层之间应铺设隔离作用的土工合成材料。
   4.2.5.填料摊铺应使用推土机进行初平,再用平地机进行平整,填层面应无显著的局部凹凸,并应做成向两侧横向排水坡。
   4.2.6.用改良细粒土或含细粒成分较多的粗粒土填料填筑路堤时,必须严格控制其填料的含水率在工艺试验确定的施工允许含水率范围内。填料含水率较低时,应及时采用洒水措施,加水量可按下式估算:
mw=[ms÷(1+w)]×(wopt-w)
   式中ms-所取填料的湿重(kg);
   w,wopt-填料的天然含水率、最佳含水率。
   洒水可采用取土场内提前洒水闷湿和路堤内搅拌的方法。填料含水率过大时,宜采用场内开挖沟槽降低水位和用推土机松土器翻松晾晒相结合的方法,或将填料运至路堤摊铺晾晒。
   4.2.7.压实顺序应按先两侧后中间,先静压后弱振、再强振的操作程序进行碾压。各种压路机的最大碾压行驶速度不宜超过4km/h。各区段交接处,应互相重叠压实,纵向搭接长度不应小于2m,沿线路纵向行与行之间压实重叠不应小于40cm,上下两层填筑接头应错开不小于3m。
   4.3.基床以下路堤填筑压实质量标准
填 料 压实标准 化学改良土 砂类土及细砾土 碎石类及粗砾土
A、B、C组(不含细粒土、粉砂及易风化软质岩)填料及改良土 地基系数K30(MPa/m) / ≥110 ≥130
 压实系数K ≥0.92 ≥0.92 ≥0.92
 7d饱和无侧限抗压强度(kPa) ≥250 / /
   注:1.压实系数K为重型击实标准;
       2.无砟轨道可采用K30或EV2。当采用EV2时,其控制标准为EV2 ≥45Mpa且EV2/ EV1≤2.6。
   4.4.基床以下路堤顶面外形尺寸允许偏差
序号 检验项目 允许偏差
1 中线至边缘距离 ±50 mm
2 宽度 不小于设计值
3 横坡 ±0.5%
4 平整度 不大于15mm
   5.基床底层填筑及质量控制标准
   5.1.填料
   5.1.1.应选用A、B组填料或改良土;
   5.1.2.当选用硬质岩石及不易风化的软质岩的碎石、块石填料时,应级配较好,填料的最大粒径不得大于6cm。
   5.2.填筑前应根据所选的机械及计划使用的填料种类进行现场填筑压实工艺试验。试验段长度不宜小于100m。
   5.3.采用砂类土和改良细粒土填筑时,分层的最大压实厚度不应大于30cm。
   5.4.分层填筑的最小压实厚度不宜小于10cm。
   5.5.基床底层压实质量标准
填 料 压实标准 化学改良土 砂类土及细砾土 碎石类及粗砾土
A、B、C组填料及     改良土 地基系数K30(MPa/m) / ≥130 ≥150
 压实系数K ≥0.95 ≥0.95 ≥0.95
 动态变形模量Evd(MPa) / ≥40 ≥40
 7d饱和无侧限抗压强度(kPa) ≥350 / /
   注:1.压实系数K为重型击实标准;
       2.无砟轨道可采用K30或EV2。当采用EV2时,其控制标准为EV2 ≥80Mpa且EV2/ EV1≤2.5。
   5.6.基床底层外形尺寸允许偏差
序号 检验项目 允许偏差
1 中线至边缘距离 +50 mm,0mm
2 宽度 不小于设计值
3 横坡 ±0.5%
4 平整度 不大于15mm
5 厚度 ±30mm
   6. 基床表层填筑及质量控制标准
   6.1.填料
   6.1.1.填料采用级配碎石;
   6.1.2.填料材质、级配必须经室内及现场填筑试验,压实标准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正式填筑;
   6.1.3.级配碎石由级配碎石拌合站集中拌合供应。
   6.2.在大面积填筑前,应根据初选的摊铺、碾压机械及试生产出的填料,进行现场填筑压实工艺试验,确定填料级配、施工含水率、松铺厚度和碾压遍数、机械配套方案、施工组织。试验段长度不宜小于100m。
   6.3.基床表层填筑前应检查基床底层几何尺寸,核对压实标准,不符合标准的基床底层应进行修整,达到基床底层验收标准。
   6.4.填筑施工
   6.4.1.基床表层的填筑按验收基床底层、搅拌运输、摊铺碾压、检测修整“四区段”和拌合、运输、摊铺、碾压、检测试验、修整养护“六流程”的施工工艺组织施工。摊铺碾压区段的长度应根据使用机械的能力、数量确定。区段长度一般在100m以上。各区段或流程只能进行该区段和流程的作业,严禁几种作业交叉进行。
   6.4.2.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分层填筑,每层的最大填筑压实厚度不得大于30cm,最小填筑压实厚度不得小于15cm。
   6.4.3.级配碎石的摊铺采用摊铺机或平地机进行,顶层采用摊铺机摊铺。每层的摊铺厚度应按工艺试验确定的参数严格控制。用平地机摊铺时,必须在路基上采用方格网控制填料量,方格网纵向桩距不宜大于10m,横向应分别在路基两侧及路基中心设方格网桩。用摊铺机摊铺时,应根据摊铺机的摊铺能力配置运输车,减少停机待料时间。
   6.4.4.在摊铺机或平地机摊铺后应由人工及时消除粗细集料离析现象。
   6.4.5.整形后,当表面尚处湿润状态时应立即进行碾压。如表面水分蒸发较多,明显干燥失水,应在其表面喷洒适量水分,再进行碾压。用平地机摊铺的地段,应用轮胎压路机快速碾压一遍,暴露的潜在不平整再用平地机整平和整形。
   6.4.6.碾压时,应采用先静压、后弱振、再强振的方式,最后静压收光。直线地段,应由两侧路肩开始向路中心碾压;曲线地段,应由内侧路肩向外侧路肩进行碾压。沿线路纵向行与行之间重叠压实不应小于40cm,各区段交接处,纵向搭接压实长度不应小于2m,上下两层填筑接头错开不小于3m。
   6.4.7.横向接缝处填料应翻挖并与新铺的填料混合均匀后再进行碾压,并注意调整其含水率,纵向应避免工作缝。
   6.4.8.碾压后的基床表层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局部表面不平整应补平并补压。
   6.4.9.已完成的基床表层应采取措施控制车辆通行,并做好基床表面的保护工作,防止表层扰动破坏。严禁在已完成的或正在碾压的路段上调头或急刹车。
   6.5.基床表层填筑压实标准
填 料 压实标准
级配碎石 地基系数K30(MPa/m) ≥190
 压实系数K ≥0.97
 动态变形模量Evd(MPa) ≥55
 变形模量Ev2(MPa) ≥120
   6.6.基床表层外形尺寸允许偏差
序号 检验项目 允许偏差
1 中线高程 ±10mm
2 路肩高程 ±10mm
3 中线至路肩边缘距离 +20 mm,0mm
4 宽度 不小于设计值
5 横坡 ±0.5%
6 平整度 不大于10mm

[1] [2] [3]  下一页


本文关键字:作业指导书  操作规程机械设备 - 操作规程

《路堤填筑作业指导书》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