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五五电子网电子知识plc技术PLC入门国产PLC十年破冰路 正文
国产PLC十年破冰路

国产PLC十年破冰路

点击数:7902 次   录入时间:03-04 11:47:25   整理:http://www.55dianzi.com   PLC入门

    近年来在三大主流控制产品中,DCSIPC都有国内企业崭露头角,甚至与国际自动化巨头一争高下,而占自动化技术和市场制高点的PLC,虽有十余家国内企业满腔热情投入,却都或折戟而归或鲜有大作为。几轮冲锋之下,大陆厂商的PLC品牌仅抢占百分之一二份额,国外供应商仍牢牢掌握市场的绝对控制权。   

    然而,在众多的国产PLC品牌中,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和利时,被业界一致寄予了最大希望。一肩担起和利时PLC业务大任的徐昌荣博士与他的团队也不负众望,用十年的“决心”和“信念”执着破。解着PLC国产化迷局。从小型PLC应用四处开花、到大型PLC成功研发开国产品牌之先河、再到大型PLC短短两年内突破300个项目应用,和利时PLC历十年发展,今时今日已锋芒初露。  

    韬光养晦十年深耕   

    现今中国PLC市场的领导者都是历经三四十年积累的国际品牌,这些品牌在用户心目中已近乎为PLC的代名词,在品牌知名度、产品系列的丰富度、应用业绩以及市场经验等诸多方面国产品牌都存在不小的差距。形成规模经营所要的持续研发、生产、营销和服务投入缺失,成为PLC产业化的软肋,而对于这样一个投资收益率并不算高的业务,高昂的时间成本也非国内企业所能承受。和利时在如此艰难局面下却付十年心血卧薪尝胆,自然是看准了大势。   

    PLC国产化对自动化控制领域摆脱国外垄断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虽然PLC在任何一个设备上占的份额都比较小,但却是任何一个装备最核心的关键部件。而且中国PLC市场本身容量足够大,五六十亿的规模足以支撑几家成规模的国内厂商。用户需求方面,国产PLC在价格和服务上更贴近国内企业的诉求。同时,发展大型PLC是国家“重大装备国产化”规划之一,具有浓厚民族情结的和利时成功缔造了国产化DCS的神话,在PLC领域自然也不甘让国外产品一统天下。   

    在技术方面,和利时在做DCS时积累了开发PLC所需的70%80%的技术,只不过PLCCPU平台技术、高速通讯等方面与DCS不同,但是在信号处理和软件等很多方面是一样的。除了技术本身外,和利时在研发方面有一套比较成熟的经验,产品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经验也有很多可以借鉴。作为国内首屈一指的自动化公司,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和利时在DCS、铁路、核电市场近几年不断攻城拔寨,将产品应用推向高端,年经营额达几十亿。雄厚的资金极大满足了PLC产业化需要的持续高投入。徐昌荣曾经不止一次反思国产PLC为什么这么举步维艰:“我觉得实际投入是最大的因素,一上来就想有很大的回报,那肯定是扛不住的。”

    2000年,当和利时的DCS在国内做到2-3亿规模时,就从控制系统的核心地位考虑,决定开发自己的PLC。当年,和利时就引进外国PLC在自己的项目上应用,摸索技术、积累经验,同时了解行业、竞争对手和客户需求。徐昌荣本人也于2003年从DCS业务转而负责PLC业务。2004年和利时推出自主知识产权的LM小型PLC2006年,和利时推出国内首个自主知识产权的LK系列大型PLC2007年开始和利时PLC业务得到了快速发展。 2007-2009年,LM小型PLCLK大型PLC产品获得了同比100%的增长率。如今,小型PLC已在机械、电力监控、电器开关、中央空调、医疗、电子、仪器、气体制备等行业的上千个用户成功应用;大型PLC在电力、冶金、市政、水利、化工等行业应用套数超过300套。尤其在市政行业,基于早年的工程积累,和利时PLC在水处理方面已有100多个项目。正是因为在诸多行业有了“点”的突破,和利时开始计划下一步将这些点连成线,连成面,最终达到与国外厂商平分秋色。   

[1] [2] [3]  下一页


本文关键字:国产  PLC入门plc技术 - PLC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