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五五电子网电子知识电工技术电工文摘关于电网继电保护装置 正文
关于电网继电保护装置

关于电网继电保护装置

点击数:7294 次   录入时间:03-04 11:42:34   整理:http://www.55dianzi.com   电工文摘
一、继电保护装置的任务
   供配电系统及设备在运行中,有可能发生一些故障和处于不正常运行状态。常见的主要故障是系统相间短路和接地短路及变压器、电动机、电力电容器等设备可能发生的匝间或层间局部短路。不正常运行状态主要指过负荷、温度过高、一相断线、小电流接地系统中的单相接地及因绝缘降低而引起的漏电等。
   短路故障往往造成严重的后果,可能产生大于额定电流几倍到几十倍的短路电流并同时使系统的电压降低,影响系统正常运行,并且伴随着强力的电弧和电动力,使故障回路设备遭受损害。
   不正常运行状态如果得不到及时处理将会造成线路及设备带故障运行,影响安全生产。长期过负荷将使设备绝缘老化;温度过高会使线路及设备绝缘降低;一相断线易于引起电动机过负荷;对小电流接地系统,一相接地易造成电弧接地过电压,并使其它两相对地电压升高倍,两种过电压都可能引起相间短路;绝缘降低易造成触电事故。
   为了保证供电安全可靠,供电系统主要电气设备及线路都要装设继电保护装置。其基本任务是:
   (一)当被保护设备或线路发生故障时,保护装置迅速动作,有选择地将故障元件与电源切开,以减轻故障危害,防止事故蔓延,保证其它部分迅速恢复正常生产。
   (二)当线路及设备出现不正常运行状态时,保护装置将会发出信号、减负荷或跳闸。此时一般不要求保护迅速动作,而是带有一定的时限,以保证选择性。
   二、对继电保护装设的原则和基本要求
   装设继电保护装置应根据电力系统接线和运行的特点,适当考虑其发展,合理地制定方案,构成保护系统,选择设备力求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保护系统中的线路和电气设备应有主保护和后备保护,必要时可增设辅助保护。
   主保护——应能快速并有选择地切除被保护区域内的故障。
   后备保护——应在主保护或断路器拒绝动作时切除故障。后备保护可分为远后备和近后备两种形式:
   远后备——当主保护或断路器拒绝动作时,由相邻设备或线路的保护实现后备。
   近后备——当主保护拒绝动作时,由本设备或线路的另一套保护实现后备;当断路器拒绝动作时,由断路器失灵保护实现后备。
   辅助保护——当需要加速切除线路故障或消除方向元件的死区时,可采用由电流速断构成的辅助保护。
为了使继电保护装置能及时、正确地完成其任务,必须满足以下四个基本要求。即选择性、快速性、灵敏性和可靠性。对作用于跳闸的保护装置,这四个要求一般应同时满足。而对反应不正常运行状态,并作用于信号的保护装置,可降低要求。
   (一)选择性
   是指当系统发生故障时,继电保护装置应使离故障点最近的断路器首先跳闸,使停电范围尽量缩小,从而保证非故障部分继续运行。相反,如果系统中发生故障时,距故障点近的保护装置不动作(拒动),而离故障点远的保护装置动作(越级动作),就称失去选择性。
   (二)快速性
   要求快速切除故障,可以减轻故障的危害程度,提高电力系统并列运行稳定性;可以加速系统电压的恢复,为电动机自起动创造条件等。
   故障切除的时间为继电保护装置动作时间与断路器或脱扣线圈跳闸时间(包括熄弧时间)之和。一般的快速保护动作时间为30—120ms;断路器动作时间为100—150ms。
   (三)灵敏性
   是指保护装置对故障的反应能力。一般是用灵敏系数来衡量。灵敏系数是以被保护设备故障时,通过保护装置的故障参数(如短路电流)和保护装置整定值的比值来确定。为使保护装置能可靠地起到保护作用,对各种保护装置的最小灵敏系数都有具体的规定。通常对主要保护的灵敏系数,要求不小于1.5—2。对于具体的各种保护灵敏系数校验将在本章相关各节中介绍。
   (四)可靠性
   是指在保护范围内发生的故障,保护装置应正确动作,不应拒动。而在不该动作的时候,则不应误动作。保护装置的可靠性要求是非常重要的,任何拒动或误动,都将使事故扩大,造成严重的后果。
   以上四项对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是相互联系而有时又相互矛盾的。通常要求继电保护既能满足选择性又能满足快速性,但有时不可能同时实现,这时就要考虑是保证选择性牺牲快速性还是保证快速性牺牲部分选择性。必须根据具体情况,本着对系统有利的原则来决定保护方案。

本文关键字:暂无联系方式电工文摘电工技术 - 电工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