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五五电子网电子知识应用领域机床企业集成的三层模型 正文
企业集成的三层模型

企业集成的三层模型

点击数:7580 次   录入时间:03-04 11:42:34   整理:http://www.55dianzi.com   机床

企业集成是多年来国际上广泛研究和实践的论题。研究这一论题的目的就是研究怎样组织好企业的生产和销售,从而在市场竞争中能够使企业得到发展和壮大。换句话说,就是把多个企业集成好,或者把单个企业内部的各部分集成好,以便多快好省地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获得更大的利润。简言之,企业集成的目的就是使企业适应市场的要求。

就某种意义上说,企业本来就是集成的。在一个企业内部,各个部分之间本来就是互相联系(集成)在一起进行工作的;在具有协作关系的一群企业的各个企业之间,也是联系(集成)在一起进行协同工作的。然而,在市场竞争中,有的企业或企业群成功了,有的企业或企业群失败了,其原因就在于企业集成的好与坏,或者说企业的生产与销售组织的好与坏。因此,研究企业集成的目的是研究如何最优地组织企业的生产与销售。

1 企业集成的三层模型

综合分析各国企业集成的经验和今日的发展,笔者认为企业集成可分为以下三层(如图1.1所示):

·宏观集成即以金融为中心的一群企业的集成

·中观集成即以产品为中心的一群企业的集成

·微观集成即以企业内部行为为中心的单个企业的内部集成。

2 宏观集成

企业的建设、运行、技术改造需要金融的支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群生产截然不同产品的企业,松耦合地或紧耦合地集成在一起,在金融上相互支援(松耦合)或相互统筹(紧耦合),并在银行的支持下(松辊合)与银行集成在一起(紧耦合),形成宏观集成,在国内外市场上形成稳定的竞争地位和占有份额,并力争扩大其占有份额,这是近30年来企业集成的重要特色之一。这种宏观集成企业集团,具有强大的竞争实力;没有参与宏观集成的单个企业与这种集团的竞争难以匹敌。然而,若这种集成不成功,例如,领导层次多,结构复杂,决策速度慢,响应市场速度慢,内部开销大,产品成本高等,反而不如单个企业“短小精悍”,竞争不过单个企业。但从总体上看,单个企业还是敌不过宏观集成企业集团。因此,有必要深入地研究企业宏观集成的有效机制。由于各国情况不同,具体机制应有所不同,但是其目标应该是普遍相同的,即组织起来,相互支援,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保持灵敏反应,稳定地占有或扩大自己的市场占有份额,逐步去除低效益的部分,取得越来越大的效益。

2.1 日本企业宏观集成实例

日本的绝大部分企业都按产品集成在一个个“主机”企业之下。例如一个汽车“主机”企业,则有一大群供应企业和销售企业集成于这个企业之下,这是企业的中观集成。日本大部分“主机”企业则进一步集成在六个大的宏观集成集团中。每一个集团的核心是一个大的银行,或者再加1—2个巨大的核心企业,如图2.1、图2.2所示。


本文关键字:模型  机床应用领域 - 机床

《企业集成的三层模型》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