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ED电视是近几年刚刚推出的产物,近几年一直拥有非常高的关注度。与传统的液晶电视相比,OLED电视在成像原理上就与之有很大的差异,并且相较而言有诸多优势:1,由于不需要单独的背光源,因此OLED电视可以做到更加轻薄;2,在显示全黑的画面时,OLED面板的像素点是完全不工作的第,所以其黑色纯度要比液晶技术更好,并且几乎完全可以避免漏光现象的发生,原生对比度也要远远大于液晶电视(OLED电视原生对比度可以轻松突破10万:1,而液晶电视原生对比度平均为800:1到1000:1之间);3,OLED电视比液晶电视拥有更大的可视角度。当然与其他最新的技术一样,OLED电视面对最大的问题就是成本与产能。目前业界中只有三星Display和LG Display两家面板厂拥有大规模量产OLED面板的能力,这样从短期内来看,OLED技术虽然是三星电子和LG电子两家公司的法宝,但是暂时不会再整个市场流行开。
4K超高清分辨率电视普及遥遥无期
除了OLED电视之外,消费者另外一大关注点就是4K×2K级别超高分辨率。在苹果发布iPhone4手机之后,很多消费者都被其超高分辨率的“视网膜”屏幕所吸引,并且实实在在的体验到了分辨率的提升让屏幕清晰度大幅度增加后,给眼球带来的冲击力是非常强大,而平板电视在这么多年的分辨率一直停留在1920×1080,没有任何进展,当传出分辨率大幅度增加的消息后,消费者自然也会其抱有更大的期望。在看到4K×2K级别超高分辨率的平板电视展示样品后,很多消费者也确信了这一点,并且表示愿意为此付出更多的资金。目前索尼、松下、东芝等日系电视厂商将重心放在了4K×2K超高分辨率上,此外三星、LG以及很多国内厂商也有计划推出这类机型,我们也相信该技术会率先实现普及。同样,4K×2K级别超高分辨率的平板电视产品依旧面临着成本相对较高的问题,但相信随着时间的流逝、产业链和生产成本的降低,价格不会成为普及的拦路虎,就像目前的偏光式3D技术一样。
电视新技术多为“噱头”,画质提升是根本
总体而言,从目前的情况而言尽管3D技术是上述最新的元素中最早出现、并且被各大电视厂商最为看好,但是收效甚微,已经有不少厂商开始失去了信心,并等待裸眼3D技术的成熟;而OLED以及4K超高分辨率等则是刚推出不久的元素,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能够对电视的实际表现效果有实质上的提升,因此也是消费者最为关注的,但价格和产能是暂时的拦路虎。而对于体感操作和语音控制而言,并不是每个消费者都需要这两种操作技术,其中语音控制技术对于操作大尺寸的电视而言实际意义并不大(用户与电视的距离较远,语音指令识别和控制实用价值有限),而体感操作方面虽然其是很有市场的技术,但由于微软XBOX360 Kinect在行业中树立了很高的标准并且拥有大量的游戏资源支持,因此体感操作在电视领域还需要有进一步的技术提升。另外,我们认为未来3D技术应用体验最好的在两个领域:全息投影和3D打印。
消费者对4K高分辨率和OLED这样的技术更感兴趣,说明大家最需要的依旧是电视画面效果的提升,而不是其他看似“花哨“的各种功能。
而从目前消费者的反馈来看,4K×2K超高分辨率和OLED电视是目前最为受欢迎的新技术,当然超高分辨率和OLED两者也可以集合在一起,不过从现有的产品来看暂时还不会做到这一步,因为两者的成本都不底,如果结合在一起,相信没有几个人会买这种天价产品,对电视厂商而言没有太多实际意义。不过我们认为4K×2K超高分辨率技术的普及速率会更快,原因如下:
1,消费者的认知度及接受程度:不论是超高分辨率还是OLED显示技术均已经在主流的智能手机上广泛应用,相对而言前者的好评率要更高,而OLED显示技术目前依旧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如黑斑、色彩过饱和不真实、细腻度不够等不足是困扰OLED技术的主要因素,一些消费者也因此会“抵制”OLED产品,相信这种情况在大尺寸的液晶电视领域也会得以延续;
2,生产规模与产能:超高分辨率液晶面板并不是某一个或某几个上游生产厂的专利,很多厂商都能够生产,并且索尼、松下、东芝等多家电视厂商明确表示会推出超高分辨率液晶电视(其中索尼的产品已经上市,并且打出了不错的价格),而具备大尺寸OLED面板量产能力的面板厂只有三星Display和LG Display两家,并且在工艺和产能方面不如液晶面板,因此其在生产规模及推广方面依旧会弱于传统的液晶。尽管OLED技术也会成为主流,但是其路线是:超高分辨率液晶电视——OLED电视——超高分辨率OLED电视;
对于消费者而言,他们最希望看到的是平板电视在实际画质上的提升,此外一些辅助性的设计则是其次,因此4K×2K超高清分辨率和OLED显示技术是大家最为感兴趣的部分,随后才是智能概念、语音体感等操作方式,电视厂商也深知这一点。所以对画质表现的提升才是最为关键的因素,而配合其他新的操作方式才是作为“次世代”的平板电视产品的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