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五五电子网电子知识电子学习基础知识无线电-电子技术知识无线电覆盖理论 正文
无线电覆盖理论

无线电覆盖理论

点击数:7658 次   录入时间:03-04 11:50:11   整理:http://www.55dianzi.com   无线电-电子技术知识

  以电磁学理论、天线理论和电波传播理论为代表的无线电覆盖理论博大精深,互相穿凿,推导复杂,作图困难。
  
  1.电波传播的途径

    经过电离层的反射或散射而达到接收点的电波,叫做天波传播;经过对流层反射或散射的电波,,叫做对流层波传播:电波沿地球表面直射和绕射的传播方式叫地波传播。各电波的波长或者频率的不同。决定了它们各自传播方式的不同。天线辐射出来的电波不是单一形式,往往既有天波也有地波,但总会是以一种传播形式为主。短波调幅广播主要靠天波传播;电视、调频广播和微波中继通信是靠在对流层里进行的空间波传播,通常称为视距传播;而中波调幅广播主要靠地波传播,只是夜晚天波也参与传播。
  
  2.地波传播的波前倾斜现象

    广播电波是垂直极化波,垂直极化波沿地面传播时,在传播方向上产生新的水平电场分量,使得合成电场朝传播方向倾斜,其矢量斜向地面。
  
  3.电波的衰落现象

    接收信号是由很多散射信号叠加而来的,这些散射信号具有随机变化的幅度和相位,所以叠加起来的合成信号的强度就有着起伏变化的特点,信号的这种随机变化现象就叫衰落现象。
  
  电波在电离层中传播时,由于电离层的密度和高度瞬息万变,接收单跳和多跳的信号,往往出现衰落现象。此外,夜间中波广播因为同时有地波和天波参与传播,两种波的互相干扰也会出现衰落现象。
  
  4.中波广播的覆盖范围

    在离发射天线较近的地方,只有地波而没有天波到达接收点,即使在夜间地波场强也远远大于天波场强,所以接收场强很稳定,此区域为主服务区。在离主覆盖区稍远的地带,白天以地波为主,夜间地波和天波同时存在,地波天波互相干涉,时而同相,时而反相,使得接收信号忽大忽小,衰落现象十分严重,这个区域称为衰落区。在很远的地方,只有晚上才能接收到天波,且天波除单跳外,还可能有两跳和多跳,各跳的天波也会相互干涉而造成衰落,这一区域称为次要服务区。扩大广播覆盖的目的是使主服务区内接收场强增大,使衰落区向远处推移。
  
  5.中波广播最低可用场强

    当接收一个电台广播节目时,在不存在其他电磁波干扰情况下,为克服自然衰减和人为干扰,而得到满足接收质量所必需的场强最小值,称为最低可用场强。在上个世纪中叶的一次无线电会议上,根据国际无线电联盟的多轮协调,规定我国绝大多数地区的最低可用场强为60分贝。
  
  6.中波广播的收测内容及要领

    在天线实际应用中,接收天线基本上是在发射天线的远区,所以对发射天线主要要分析其远区场的特性,天线的方向特性、阻抗特性、极化特性等特性参数主要要反映远区场的特性才有意义。天线测量时收发天线之间必须满足最小测试距离,以满足远区场条件,同时还要设法消除地面和周边环境的反射、干扰等影响,也就是说,在选择测量点时要讲究点“风水”。如果测量方法不当,抗干扰措施不力,测量结果就会是不真实的。测量时除了要测接收场强,还要测量方向性图、增益等基本内容,另外一些特殊参数如天线的噪音系数、频带宽度、极化特性、极化隔离度、互耦系数往往也有参考意义。单纯测量场强而不明了怎样抗干扰,测量的结果就不真实。测量的数据还要经过科学的分析和处理,并通过科学计算画出场强图,测量工作才会有意义。
  
  7.镜像原理

    地面对天线性能有很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可以用镜像原理来分析。镜像原理简言之就是:在满足理想导体的边界条件下,天线从无限大理想导电平面上反射的电磁波,可以看成该天线的镜像天线所发射的电磁波。这样,我们可以用镜像天线来代替地面对原天线的作用,在分析天线对地表、地表对天线的影响时,把原天线和镜像天线作为一个二元阵来考虑。垂直放置的振子为正像,水平放置的振子为负像。
  
  8.传输线的物理模型与分布参数理论

  很多天线振子上的电流、电压的分布规律与传输线上的电流、电压分布规律基本相同,所以天线的近似分析法可以参照传输线理论。另外,馈线系统的连接、匹配等技术问题,则必须要用传输线理论来分析。




本文关键字:无线电  无线电-电子技术知识电子学习 - 基础知识 - 无线电-电子技术知识

《无线电覆盖理论》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