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P13P设计用于90°偏转角CRT行扫描输出管,其Ug-Ua特性曲线见上图,Ug(Ua-Ia)特性曲线族见下图。相关极限参数是:最大板耗14W,最高板压450V(平均值),最大板流180mA(从下图中Ug1=Ov曲线弯曲点在Y轴投影读出。当用于甲类放大时,Ugl=Ov时板流为最大,此I(amax)值显然不能进入饱和区。选择线性区可以上图作为参考,图中三条实线为板压Ug=250V时,Uga=IOOV、Ug2=125V、Ug2=150V的三条Ug1-1g特性。虽然特性是在Ua=250V测得,但四,五极管板压对板流影响极小(内阻极大),故在选择线性区时有用不同Ua值不会有太大的误差。此论点可从下图曲线族中得到证明。以下图中Ua=200V和Ua=250V两条垂直线与Ug1=-12V交点,读出IA的差值约在70V~72V之间,仅为2ma,可忽略不计。所以只要Ug2不变,此曲线板流误差完全在测试、制图误差范围内.板压值对曲线的影响极小,只要Ug2相同即完全适用,此点是四,五极管与三极管完全不同的特点之一。
很明显,第二栅电压对板流的变动范围起决定性的作用,从三条Ug2不同的特性曲线中,板流有不同的线性区,其中Ug2=150V时最大板流>200mA,板流截止点发生于栅压Ug1=-18V~20V之处,因此可认为Ug2=150V时板流线性区约为20mA_200mA之间。
实际上由下图可看出,Ug1趋近于oV时,板流上升到180mA之后已进入饱和区的拐点.线性区板流范围只能为20mA~180mA.以此基础似乎线性区中点板流应为(180mA—20mA),2=80mA.但是工作点板压X板流必须低于最大板耗,如果静态板流选择80mA.则必须采用极低的板压,按板耗14W计则板压Ua应不高于175V。为了使甲类放大器有较高效率,采用远低于极限值450V的板压是不明智的,最低也应采用Ua=200V,兼顾到电源设计的方便和通用性。
板耗14W.Ua200V时限定板流<70mA.和上述中点电流80mA只差lOmA.为了使此70mA静态板流成为板流线性区中间值,只有改变多极管第二栅极电压。
由上图可见,随着Ug2的降低,Ug1一Ia曲线的斜率(又叫陡度)减小。板流线性区范围随之减少,当选择Ug2=125V时,线性区板流为20mA~160mA.线性区中间板流则为70mA。
由此得出6P13P甲类工作点参数为:Ua=200V,Ug=125V,Iao=70mA,以此在下图曲线族中以Ua=200V垂直线与Y轴70mA水平线的交点为0点,作为工作点,同时O点与Ug1=-12V曲线相交,故工作点栅负压为Ug1=-12V。下图是当Ug2=150V画出的,所以当Ua=200V,Ug2=125V,Ug1=-12V时,实际静态板流Iao略小于下图70mA.对工作状态影响不大。
静态工作点确定以后,可在下图上作动态负载线。以Ug1=OV的板流拐点(Ug1=ov,Iamax=160mA)为A点连线,连接AO,并直线延长到与Ugl=-24V(工作点栅负压的两倍)相交点B点,则斜线AOB为6P13P上述状态的甲类负载线。和三极管计算方法相同,首先在图5上读出A点所示数据,“A”点瞬时板流最大值Iamax=160mA,瞬时板压最低值Uamin=40V;“B”点瞬时板流最低值Iamin=15mA,瞬时板压最高值Uamax=320V。公式l与前述相同,可算出(此处省略):输出功率Po-5.6W;最佳负载阻抗RL=2138Ω,:THD%=12%。
本文关键字:暂无联系方式音频功率放大-放大器,单元电路 - 音频功率放大-放大器
上一篇:6P12P的甲类工作点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