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 4.1 晶振电路
2.空闲方式
在空闲方式下,CPU 的内部时钟信号被门控电路所封锁,CPU 即进入睡眠状态,但内部时钟信号仍继续供给中断系统,定时器和串行口。这种方式由软件调用。在空闲方式期间,片内RAM和所有专用寄存器的状态仍被保留,空闲方式可通过任何允许的中断或硬件复位来终止。当空闲方式由硬件复位终止时,通常系统在空闲处恢复程序的执行。硬件复位只需要信号持续有效两个机器周期。当用复位终止空闲方式时,为防止避免意外写入端口引脚的可能性,调用空闲方式指令的下一条指令不应是写端口引脚或外部存储器。
3.掉电工作方式
在掉电方式下,片内振荡器停止工作。调用掉电指令是执行的最后一条指令。片内RAM 和专用寄存器的值被保留,直到掉电方式终止。退出掉电方式只能靠硬件复位。复位后将重新定义所有专用寄存器,但不改变RAM 的内容。在VCC 未恢复到正常工作电压之前,不能启动复位,复位信号应保持足够长的时间,以保证振荡器的起振和达到稳定。
为了使单片机正常工作,还需要加入上电复位电路和掉电检测电路。上电复位简要原理:
在系统不需要复位时,RST端是低电平;按下按键,RST端变为高电平。
图 4.2 上电复位电路
AT89C51、晶振电路与上电复位电路共同组成单片机最小系统,如图4.3 所示。
图 4.3 最小系统
4.2 温度传感器
图4.4 DS18B20连线图
从图 4.4 可以看出,DS18B20 与单片机的连接非常简单,单片机只需要一个I/O 口就可以控制DS18B20.这个图的接法是单片机与一个DS18B20 通信,如果要控制多个DS18B20进行温度采集,只要将所有的DS18B20 的I/O 口全部连接到一起就可以了。
4.3 LCD显示模块
显示电路采用LCD1602 液晶显示屏,P2 作为液晶8 位数据输入端口。P1.0 口作为液晶数据/命令选择端口,P1.1 为液晶使能端口。
图 4.5 LCD 显示模块
4.4 串行口通信模块设计
51 单片机有一个全双工的串行通信口,使单片机和计算机之间可以方便地进行通信。
电平范围是电路能够安全可靠识别信号的电压范围。
CMOS 电路的电平范围一般是从0 到电源电压。CMOS 电平中,高电平(3.5~5V)为逻辑"1",低电平(0~0.8V)为逻辑"0".
RS232 接口的电平范围是-15V 到+15V,RS232 电平采用负逻辑,即逻辑"1":-3~-15V,逻辑"0":+3~+15V.
单片机的串口是TTL 电平的,而计算机的串口是RS232 电平,要使两者之间进行通信,两者之间必须有一个电平转换电路,即单片机的串口要外接电平转换电路芯片把与TTL兼容的CMOS 高电平表示的1 转换成RS232 的负电压信号,把低电平转换成RS-232 的正电压信号。典型的转换电路给出-9V 和+9V.
本设计中实现逻辑电平转换可以采用MAX232 芯片的转换接口:MAX232 是MAXIM公司生产的,包含两路驱动器和接收器的RS-232 转换芯片。MAX232 芯片内部有一个电压转换器,可以把输人的+5V 电压转换为RS-232 接口所需的±10V 电压,尤其适用于没有±12V 的单电源系统。与此原理相同的芯片还有MAX202、AD 公司的ADDt101 以及SIL 公司的IC1232 芯片。
图 4.6 MAX232 芯片引脚
由于 protues仿真时不需进行电平转换,所以仿真时没有用上MAX232 芯片电路,但做实物时需进行电平转换,其硬件连线图如图4.7 所示。MAX232 芯片的T1in 引脚连接AT89C51 单片机的P3.1(TXD)引脚,MAX232 芯片的R1out 引脚连接AT89C51 单片机的P3.0(RXD)引脚;MAX232 芯片的T1out 引脚连接DB9 针接口的第2 引脚,MAX232 芯片的R1in 引脚连接DB9 针接口的第3 引脚。
图4.7 电平转换硬件连接图
4.5 系统原理图
由以上模块化设计可得整个系统原理图如图4.8 所示:
图4.8 系统原理图
5 软件设计
5.1 算法设计
编写单片机异步通信程序步骤如下:
1. 设置串口工作方式
此时需对串行控制器SCON 中的SM0、SM1 进行设置。PC 机与单片机的通信中一般选择串口工作在方式1 下。
串行控制器 SCON(98H)的格式如表1 所示:
表1串行控制器格式
2. 选择波特率发生器
选择定时器1或定时器2 做为其波特率发生器。
3. 设置定时器工作方式
当选择定时器1 做为波特率发生器时,需设置其方式寄存器TMOD 为计数方式并选择相应的工作方式(一般选择方式2 以避免重装定时器初值);当选择定时器2 做为波特率发生器时,需将T2CON 设置为波特率发生器工作方式。
4. 设置波特率参数
影响波特率的参数有二,一是特殊寄存器PCON 的SMOD 位,另一个是相应定时器初值。
5. 允许串行中断
因在程序中我们一般采有中断接收方式,故应设EA=1、ES=1.
6. 允许接收数据
设置 SCON 中的REN 为1.表示允许串行口接收数据。
7. 允许定时/计数器工作
此时开启定时/计数器,使其产生波特率8. 编写串行中断服务程序。
当有数据到达串口时,系统将自动执行所编写的中断服务程序。
9. 收/发相应数据
注意的是发送操作完成需将T1清零,接收工作完成后需将R1清零。
5.2 程序设计
5.2.1 主程序设计
主程序主要完成硬件初始化、子程序调用等功能。
1. 初始化。
首先调用 LCD 初始化程序,在LCD 上显示数据"RECEIVE:"和"TEMP is: *C".
然后调用中断及串口初始化子程序程序,把串口接收数据单元RECDATA 清零。设置寄存器SCON 的SM0、SM1 位定义串口工作方式,选择波特率发生器为定时器T1;设定定时器T1 工作方式为方式2;设置波特率参数为9600bps;允许串行中断及总中断;允许串口接收数据,定义REN=1;启动定时/计数器T1 工作,定义TR1=1.
2. 串口收发数据。
判断串口成功接收数据标志位flag_UART 是否为0,若flag_uart 为0,表明串口未接收到数据,则继续等待串口接收数据;若flag_uart 为1,表明串口成功接收或发送数据,进入串口中断服务子程序,单片机接收数据,并将串口成功接收数据标志位flag_uart 清零,调用LCD 显示接收数据子程序,在LCD 上显示单片机从串口接收到的数据,同时回传温度值给PC机显示。主程序设计流程图如图5.1 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