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五五电子网电子知识机械设备操作规程通风专业火区检查员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正文
通风专业火区检查员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通风专业火区检查员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点击数:7807 次   录入时间:03-04 12:02:19   整理:http://www.55dianzi.com   操作规程
 通风专业火区检查员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一、上岗条件     第1条  火区检查员必须经过培训,取得安全技术工种操作资格证后,持证上岗。     第2条  火区检查员需要掌握以下知识:     ①熟悉入井人员的有关安全规定。熟悉矿井避灾路线。②熟悉煤炭自然发火的原理。③熟悉《煤矿安全规程》中对防灭火的有关规定。④熟悉《煤矿安全规程》对井下气体成分的规定。了解井下各种气体超限的危害及预防知识。⑤熟悉本矿自然发火的指标气体。⑥掌握瓦斯检查、测风、测压、测氧、测一氧化碳、测二氧化硫、测硫化氢及测温的技术。⑦熟悉通风系统。     二、安全规定     第3条  检查火区和井下可能发火的地点时,必须2人同行,佩带压缩氧自救器(隔离式自救器)同时携带氧气、一氧化碳便携式报警仪。     第4条  操作时,2人要保持5米以上的距离,1人操作,1人监护。     第5条  操作时,首先要观察顶、帮状况,严禁冒险作业。     二、正常操作     (一)检查火区及可疑发火的地点     第6条  检查火区及可疑发火的地点时,在进入检查地点后:     1.先检查风流上风测的瓦斯及一氧化碳浓度。     2.然后逐步检查下风侧的瓦斯及一氧化碳浓度。     3.按顺风方向进入检查区域检查。     4.进入火区后,2人应相隔一定距离(5米左右),边检查边进入,禁止不经检查直接闯入。     5.当发现有异常现象时,应立即退出,并设好栅栏、设置警标,同时汇报有关领导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第7条  对于密闭前的检查应以甲烷、氧气、二氧化碳为主;当温度达到35。以上或闻到火灾气体气味时,以检查一氧化碳为主。对于未灭的火区、高温点及已熄灭的火区,以检查一氧化碳为主。     第8条  火区密闭要检查密闭状况(是否被压坏:烧坏,是否能符合要求)和墙温、气温、水温及密闭内外各种气体浓度及压力的变化,重点掌握一氧化碳浓度的变化。     第9条  密闭内气温的检查,可以使用红外测温仪等测温仪器进行检查。     第10条  检查时,发现有人工作的地点风流中一氧化碳浓度超过24×10-6时,要将人员撤出,在适当地点设好栅栏,并向通防部门及调度室汇报。     第11条  高冒地点应挂牌管理,按规定进行检查,检查时要用长把工具。发现温度高于常温且有上升趋势或有微量一氧化碳时,应增加观察次数,并向有关领导汇报,以便采取有效措施。     (二)一氧化碳检定器的使用方法     第12条  测定一氧化碳时,应在欲测地点先推拉活塞3~5次,以清洗取样唧筒;然后再抽取气样,并迅速将锥形阀杆打到45。关闭位置离开取样地点到安全地方;破开检定管两端,将其低浓度端插入唧筒胶座,将阀杆打到垂直位置,然后按检定管说明书所规定的时间推动活塞,使气体均匀地通过检定管。根据变色环的位置直接读出一氧化碳的浓度。     第13条  根据被测气体中一氧化碳浓度选取合适的检定管。如果一氧化碳浓度高于检定管上限,可以先稀释气体,然后再将结果扩大同样倍数即为被测气体中一氧化碳的真实浓度;如果一氧化碳浓度低于检定管的下限,则可增加送气次数,或用一支检定管连续测几次,将结果按送气次数缩小相同的倍数或除以测量次数,即为被测气体中的一氧化碳真实浓度。测量时,要尽量避开放炮时间,防止炮烟中一氧化碳干扰。     (三)井下采取气样     第14条  井下采取气样可以参考“气体监测采样工”操作规程有关规定执行。     (四)井下均压设施测压     第15条  利用调压气室进行采空区均压时,气室内外的压差可用胶皮管配合U形水柱计或倾斜压差计直接测量。   第16条  火区下开采的工作面,利用局部通风机、调节门等设施调压时,要定时测量工作面进出风量、进回风巷内调压门内外压差,并及时调节窗口风量。     三、特殊操作     第1 7条  应每月填写反映火区检查情况的“火区检查日志”,重点情况记入“火区卡片”,填绘火区示意图。连续检查时,当班检查的情况应向下班交接清楚。    四、收尾工作     第l 8条  现场检查完毕后,要及时将检查结果填入记录手册。     第19条  工作进行不完时,需要现场交接班;如果当班的工作进行完毕,需做好记录,填好有关卡片,交接班。

本文关键字:技术  专业  检查员  操作规程机械设备 - 操作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