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T2—1900减速机检修规程
点击数:7421 次 录入时间:03-04 11:50:11 整理:http://www.55dianzi.com 操作规程
UT2—1900减速机检修规程
4.2.1、脱开旋转极限的联轴节。
4.2.2、将干油润滑点活接头拆开,用布包好。
4.2.3、将M42螺塞拆下,放在指定地点,放油,通过油的油质状况分析传动齿轮及轴承的润滑及磨损情况。
4.2.4、拆下减速机机体与机盖的连接螺栓及定位销,拆下轴承端盖连接机盖的螺栓。
4.2.5、拆下减速机低速轴联轴节的连接螺栓,用吊具起吊,拆下传动轴及两端的联轴节。
4.2.6、起吊减速机机盖,同时检查各级齿轮点面的磨损情况及轴承的轴向间隙并记录,需要更换部件时用吊具起吊,如全部更换减速机齿轮及轴,
应从一轴逐向四轴拆下,在拆卸四轴前应先拆下旋转极限的小输出轴。
4.3、传动齿条及齿轮箱大齿轮的拆卸
4.3.1、用压缩空气吹扫后拆卸部件。
4.3.2、将齿轮轴孔及齿轮箱孔面的干油润滑点、活接头拆下并作好防护措施。
4.3.3、拆齿条的防护罩,用30t液压千斤顶将齿条在下端顶起平衡齿条的自重。
4.3.4、脱开齿条与炉体的连接销,起吊齿条。
4.3.5、用吊具将齿条箱固定,然后松开齿轮箱连接螺栓、定位销,然后分别拆下齿轮箱用两个箱体,检查齿条箱孔面的磨损状况。
4.3.6、拆下齿轮轴轴承座上盖与座的联接螺栓(M48),拆下上盖,检查轴孔的磨损状况。
4.3.7、用吊具起吊齿轮轴,检查齿面的磨损情况。
4.4、炉体及辊道的拆卸与安装
4.4.、1做一个专用支承架,用10个5吨的液压千斤顶将炉体吊起后固定。
4.4、2、用吊具将辊道吊起,然后拆卸托辊。
4.4.3、根据实际情况对炉体进行挖补等工作。
4.5、安装顺序与拆卸顺序相反。
5、 600吨混铁炉的检修工艺及技术要求
5.1、熟悉图纸,现场组织施工,了解缺陷。
5.2、了解使用部位的工艺要求及安装要求。
5.3、编制检修计划,包括检修项目、工期、多工种作业的场上配合,绘制工程网络图,按要求组织材料和备品,在施工前对备品质量进行检验。
5.4、设备检修时,应根据检修施工的要求适当位置停车,切断电源及其动力设施,取得操作牌后方可进行施工。需临时供电时,应由有关人员配合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在确认无不安全因素后交操作牌,由专人指挥操作。
6、 检修质量及技术标准
6.1、底座
6.1.1、底座的圆弧面应用大于1/3弧长的样板检查应密合,局部间隙不大于5mm。
6.1.2、两底座纵向中心线应在一直线上与混铁炉回转中心线同在一垂直面内,其极限偏差不超过±1mm,二者的偏移方向应一致。
6.1.3、两底的横向中心线应与设计中心线重合且平行,极限偏差不超过±1mm,间距极限偏差不大于2mm,平行度偏差不大于0.5/1000。
6.1.4、底座弧面标高的极限偏差不超过±3mm,水平度极限偏差不大于
0.15/1000,两弧面对应点在同一水平线上,其高低不大于1mm。
6.1.5、底座圆弧面两边产生沉陷(挠曲)时,应补焊筋板、加固或沿两
侧安装腹板,严重变形与磨损时,则应更换底座或上部弧形钢板。
6.2、辊道
6.2.1、托辊表面与凸缘严重磨损,出现裂纹或凹坑时应更换。
6.2.2、托辊夹板必须平直,其直线度极限偏差不大于2mm。
6.2.3、组装辊道时,两夹板的间距极限偏差不超过±1mm,每个托辊的两端面夹板两侧的间隙应相等,其偏差不大于2mm。
6.2.4、各托辊应互相平行,其轴线与底座纵向中心线的平行度偏差不大 于2/1000。
6.2.5、安装时,辊道的横向中心线与底座横向中心线应重合,偏差不大于2mm。
6.2.6、托辊与底座弧面箍圈弧面应接触良好,接触长度不应小于70mm,局部间隙不大于0.5mm,两端面托辊间隙不大于1mm。
6.2.7、安装辊道时,夹板的“零”位标记与底座纵向中心线应重合,如夹板无“零”位标记,则夹板端部应与底座圆弧面末端对齐。
6.3、炉壳和箍圈
6.3.1、炉壳焊接应符合图纸规定和金属结构通用质量标准。
6.3.2、箍圈与炉壳组成装前应进行预装配,其内圆直径的极限偏差必与炉壳一致,否则应到三段箍圈的联接板中加垫板或刨削其厚度以进行调
整,并作出“零”位标记。
6.3.3、箍圈与炉壳的组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6.3.3.1、每个箍圈中线至炉壳中线的距离应相等,其极限偏差不超过±1mm。
6.3.3.2、两箍圈的“零”位标记在炉壳周围方向的相对位移不大于1mm。
6.3.3.3、箍圈与炉壳应配钻,联接须紧密,大于2mm的局部间隙应用钢板垫实焊牢。
6.3.4、炉体的安装
6.3.4.1、箍圈的“零”位标记与底座横向中心线应重合,偏差不大于2mm。
6.3.4.2、箍圈中线与底座横向中心线应重合,偏差不大于2mm。
6.3.4.3、安装受铁口及出铁口时,炉体应处于“零”位。
6.3.4.4、出铁口横向中心线与炉壳横向中心线应重合,偏差不大于1mm。
6.3.4.5、出铁口底部钢板向外凸出或联接铆钉断裂时,应更换钢板,重新铆合和增补加固筋板。
6.3.4.6、出铁口上平面的标高极限偏差不超过±100mm,水平度极限偏差
不大于2/1000。
6.3.4.7、两箍圈支撑件必须联接紧固,断裂或弯曲时更换。
6.3.4.8、端盖与炉壳的螺栓联接必须紧固和均匀,每个蝶形弹簧的变形量不小于3mm。
6.4、倾动机构
6.4.1、回转齿轮座
6.4.1.1、回转齿轮座的横向中心线(齿条中心线)与混铁炉中心线应重合,极限偏差不超过±1mm。
6.4.1.2、回转齿轮座的纵向中心线(回转齿轮轴线)与混铁炉回转中心线应平行,其平面位置的极限偏差±1mm。
6.4.1.2回转齿轮座的标高极限偏差不超过±2mm,水平面度极限偏差不
大于0.1/1000。
6.4.1.4、滑动轴承的安装规定(见通用部分)应符合图纸的技术要求。
6.4.2、齿条
6.4.2.1、齿条箱装入铜套后,应与齿条进行刮研,接触面不小于40%,每
25×25m/m2面积上接触点为3个,齿条与铜套的间隙为0.5-2mm。
6.4.2.2、齿条箱铜瓦与回转齿轮进行刮研,接触面不小于40%,每25×25mm 面积上接触点为3个,顶间隙为0.5-0.6mm,侧间隙为0.3-0.4mm,轴向间隙为0.5mm。
6.4.2.3、回转齿轮与齿条的啮合应良好,齿顶间隙和齿面接触面积应符合图纸的技术要求。
6.4.2.4、铜套装入齿条孔内后,应与耳轴进行刮研,接触面不小于40%,每25×25mm2 面积上的接触点为3个,间隙为2/1000。
6.4.2.5、齿条耳轴座定位时,炉体应处于“零”位,定位要求如下:
6.4.2.5.1、耳轴座纵向中心线在炉壳圆周上的弧长偏差不大于5mm。
6.4.2.5.2、耳轴轴线对回转齿轮轴线的平行度极限偏差不大于0.5/1000。
本文关键字:减速机 操作规程,机械设备 - 操作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