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与测量线路检修技术规范
点击数:7982 次 录入时间:03-04 11:48:07 整理:http://www.55dianzi.com 操作规程
控制与测量线路检修技术规范
检修过的动力和信号电缆等,其安装敷设应符合关于分层、屏蔽、防火和接地的有关规定。
7.3.1 一般检修项目与质量要求
7.3.1.1 轴承箱内的导线应采用耐油、耐热绝缘软线,电线应固定牢固,拆装方便,引出口密封无渗漏。
7.3.1.2 保护系统和油系统电缆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禁用橡皮电缆;长期运行在高温区域的应使用耐高温电缆。
7.3.1.3 现场热工设备的安装位置应满足操作、检修的方便、转动设备的联接和开关标记、挂牌应齐全、正确;设备的防雨、防燃、防堵等措施应周全、保护用设备还需有防人为误动措施,如影响机组安全运行的事故按钮加防护罩等。
7.3.1.4端子箱周围环境温度应不高于50℃,其位置到各测点的距离应适中,至最远测点的敷线长度不应大于25m。
7.3.1.5 检修中应对接线混乱部位进行整理;整理后必须对接线进行核对,必要时应做试验。
7.3.1.6 接线端子螺丝应齐全紧固,应用螺丝刀试紧一遍。
7.3.1.7 排线绑扎整齐牢固,线头标志明确清晰。各类信号线接线号牌应齐全清楚,接线应正确、牢固、美观,手轻拉无松动,电缆挂牌齐全、清楚、正确、整齐,检修完毕应无裸露线头遗留。
7.3.1.8 新建机组应重点检查、消除系统中存在的同参数多信号、同用途多台设备共用同模件、同路电源情况。
7.3.1.9线路中转的各接线盒、柜应标明编号,柜内接线号牌齐全清楚,接线牢固手轻拉无松动现象,柜或盒上附有接线图。
7.3.1.10 现场仪表、阀门和电缆的两头挂牌齐全、清晰、正确(标牌上应有设备设计编号、名称、重要等级、仪表还应有用途、校准周期);
7.3.1.11 补偿导线的截面积用0.5、1、1.5mm2,型号应与热电偶型号相符;其护套表面应平整、色泽均匀、无机械损伤,并连续印有制造厂名或商标、导线代号、规格、使用范围等清晰牢固的标志。
7.3.1.12补偿导线的型号与热电偶的分度号及允差等级应相符并校准合格,截面应满足仪表或计算机温度模件的最大允许外部电阻要求,一般应不小于1.0mm2;补偿导线端头应有正负号标志,连接时极性不得有误。
7.3.1.13 补偿导线敷设时,应穿在金属管或金属软管中,导线中间不允许有接头。其敷设走向应避开较高温度的地方。当环境温度超过60℃时,应采用耐高温补偿导线。补偿导线和热电偶连接点处的温度应低于70℃。
7.3.2 测试项目与要求:
7.3.2.1 线路绝缘的测试和绝缘电阻应符合要求,并作好记录以备查。
7.3.2.2 对于新敷设的,或在使用中有问题的补偿导线,均应进行取样校准,校准方法与热电偶相同,校准点应不少于3点。
7.3.3 验收
7.3.3.1 要求各种线路绝缘测量应符合要求,记录完整、详细。
7.3.3.2 电缆敷设和布线记录完整、详细。
7.3.3.3 检修后控制和测量的电气系统的外观检查应满足:
1)机柜、接线柜、箱内接线应满足第7章相关要求。
2)现场电缆、电线保护套管应完好无损,离开热源距离不小于200mm;并不受任何重物压迫或有任何重物悬挂其上。
3)电缆排列整齐,松紧适当,无明显交叉扭曲、打结和外皮破损;线路布置排线整齐美观,扎线均匀,卡子、螺丝、垫圈等附件齐全无缺;线槽安装整齐平直;套管敷设整齐美观,套管两端固定;标志正确清晰,整齐美观
4)电源线线径选用合理(一般信号线选用0.75mm2,电源线则应根据负荷大小选用);端子无放电烧焦痕迹;所有接线应紧固、无松动,用手轻拉接线,应无松动感,如是压接线或是绕接线,应保证压线或绕线无松动,导线与端子和线针接触良好;芯线字头标志正确清晰,排列整齐;线路屏蔽接地应符合7.1.2.3节要求(要求信号线单端接地)。
7.3.3.4检修后电缆穿过孔洞处的防火封堵良好;现场设备防冻、防水、防灰、防人为误动设施完好;
7.3.3.5电缆敷设后两端应作电缆头;电缆芯线不应有伤痕。多股软线芯与端子连接应加接线片或镀锡。导线与端子或绕线柱接触应良好,端子每侧的接线以一根为宜,不应多于两根。
7.3.4 运行维护
7.3.4.1检查各标志是否丢失或缺损,否则应予以更换或补齐。
7.3.4.2 检查轴承箱内的导线引出口不应有渗油。
7.3.4.3 检查各穿线套管,不应有脱落。
7.3.4.4 检查各屏蔽接地应良好。
7.3.4.5 检查各电缆线路均应固定牢固,若有脱落或下坠,应及时予以固定。
本文关键字:技术 测量 操作规程,机械设备 - 操作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