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轨、辙叉打磨作业指导书
点击数:7635 次 录入时间:03-04 11:58:30 整理:http://www.55dianzi.com 操作规程
钢轨、辙叉打磨作业指导书
1. 目的与要求
目的:经常保持钢轨、辙叉踏面平顺,预防钢轨接头病害,保持叉心轮缘槽和护轨轮缘槽间隔尺寸。
要求:作业人员须经培训持证、掌握要领,熟练操作。
2. 适用范围
2.1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各种类型普通线路接头钢轨、无缝线路焊接接头钢轨及各种类型的锰钢叉心,拼装叉心的打磨作业。
2.2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天窗点内作业。
3. 引用标准
《铁路技术管理规程》、《铁路线路修理规则》、《铁路工务安全规则》、《上海铁路局既有线200-250KM/h线路维修管理办法(暂行)》、《上海铁路局电气化铁路安全实施细则》
4. 工具材料
打磨机、道尺、1米直钢尺、150mm直钢尺、塞尺、活口扳手、工具锤、砂轮片、石笔、各种油脂等。
5. 作业程序
5.1 点名分工
工班长组织职工列队点名,明确作业分工项目、内容及时间,所有职工均应按规定使用劳动保护用品。
5.2 安全预想
5.2.1 砂轮片必须完好,无裂纹痕迹,砂轮片安装应坚固,螺栓无松动、失效,防护罩完好,磨轨时,铁屑能飞溅到的地方严禁站人。距打磨机砂轮转动前方30米内,禁止人员站立或走动,以免砂轮碎裂飞出砸伤人。
5.2.2 正确使用磨轨机,打磨量的控制要适度,推动动作要平衡、均匀,以免动作过猛,使打磨过量造成砂轮片碎裂。
5.2.3 作业人员应配戴护目镜和手套。刚磨过之处不得用手直接触摸。
5.2.4 使用燃油发动机,加油时必须停机、严禁吸烟、避开明火。加油后及时上紧油箱盖。
5.2.5 若打磨机发生故障,应迅速关机,摇起砂轮下道检查,严禁在线路上修理。
5.2.6 在电气化区段作业时,对电气化及信号装置的连接线,必须保持其正常连接;如需临时拆除时,应由设备管理单位配合,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后方准开工。
5.3 工(机)具检查
由机手检查工(机)具的安全性能,禁止工(机)具带病上道作业。
使用的工(机)具必须按照路局文件要求用反光漆(模)进行编号,以防止侵入限界或遗留在线路上。
5.4 设置防护
5.4.1 驻站联络员提前40分钟到达车站办理登记手续,了解列车运行情况,及时通知现场防护员;
5.4.2 现场防护员根据要求准备好防护标牌,按要求设置防护。
5.5 人机转移
5.5.1 现场防护员(联系困难地段增加中间联络员)接到驻站防护员通知后,会同作业负责人,组织所有作业人员在就近安全通道或在路肩上行走至作业地点附近的安全地带。
5.5.2 需汽车运输时,遵守道路交通规则,注意人身安全。
5.6 作业准备
5.6.1 调查打磨工作量。确定打磨部位、打磨量,并标出打磨符号。并作好记录。
5.6.2 试运转打磨机,怠速和高速空载运转1-2分钟。
5.6.3 打磨鞍型接头前,要整治接头其他病害。捣固低扣接头,垫平接头钢轨踏面高低错牙。
5.6.4 作业负责人确认防护已到位,并接到施工命令(命令号、施工起讫时间)后,通知作业人员,上道作业。
5.7 上道作业
5.7.1 操作人员确认施工领导人发出可以上道作业信号后,迅速抬机上道,装上单边轮,就绪后,发动汽油机进行打磨作业。
5.7.2 打磨机由两人进行作业时,应密切配合:一人负责推动打磨机,控制打磨机的平衡及打磨叉心(翼轨)时的倾斜度,使砂轮能磨及缺陷部位;另一人负责控制打磨机,旋转螺杆控制打磨砂轮片的垂直和水平横向移动。
5.7.3 打磨时要对准打磨(缺陷)部位,控制一定的打磨量,先少后多,由厚到薄(或由高到低)。
5.7.4 在打磨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经常检查轨面状态,防止打磨过量。应同时打磨消除接头肥边。
5.7.5 打磨叉心(翼轨)时,往复推机要均匀,要到位。扶正机器以防止砂轮片在翼轨槽内碰撞其他部位。
5.7.6 用1m的直钢尺、塞尺复查打磨作业质量;用直钢尺测量翼轨槽间隔;用道尺检查轨距。
5.7.7 消除、擦试打磨机外部砂尘、油圬,关闭汽油机油路、风门。
5.7.8 检查并拧紧打磨机各部位松动螺栓,将打磨机横移至走行架中心位置,用罩覆盖。
5.7.9 下道避车
5.7. 9.1 作业人员禁止在两线间停留、站立(指线间距小于6.5米,大于6.5米不在此规定内),如因站场地形复杂,人员必须在两线间避车时,应由现场防护员与驻站联络员取得联系,并确认邻线无列车通过。
5.7.9.2 根据邻线列车速度要求,执行其下道避车制度。
5.7.9.3 下道避车时,面迎来列车方向,防止车上绳索等物伤人。
5.7.9.4 施工负责人督促各小组负责人检查两线间及邻线上是否有工(机)具侵入限界。
5.8 验收
5.8.1 由作业负责人组织,对作业后的线路回检,不符合要求的及时整改,确保作业后的线路达标。
质量要求:
(1)打磨鞍型磨耗钢轨,打磨有不平顺磨耗的心轨踏面及辙叉时,其打磨顺坡长度应不少于1米,打磨后用1米直钢尺测量误差应不大于0.5mm快速区段不大于0.3 mm。无缝线路上个别焊缝的凹凸不平,经打磨后用1米直钢尺测量,误差应不大于0.5mm快速区段允许轨顶+0~0.3mm,作用边0.3mm。
(2)鞍型磨耗打磨位置要正确,打磨后轨面要平顺,无明显凹陷。
5.8.2 指定专人检查作业区域的工(机)具,防止遗漏。
5.8.3 严格执行“工完料清”制度。对不能回收的料具,应堆放整齐,并安排人员看守。
5.9 撤除防护
5.9.1 现场防护员根据作业负责人的要求,撤除现场防护。
5.9.2 待人员、工(机)具全部到达安全区域后,作业负责人通知驻站联络员,驻站联络员办理销记手续后,方可撤离。
6. 检查与考核
作业负责人组织进行对标,分析当日作业安全、质量情况;对作业中存在的安全、质量问题,查找原因,制定措施,落实责任。
本文关键字:作业指导书 操作规程,机械设备 - 操作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