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车间安全操作(管理)规程
车间所有职工必须经过严格的安全技术培训,经岗位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职工要自觉遵守“厂规厂法”,执行生产工艺操作规程。
生产操作人员要熟悉掌握所管辖范围的设备、仪器、仪表、工具的构造性能和安全操作知识。
工作时间必须穿戴安保防护用品,进入生产现场不许携带手机,不要随意与转动设备、高温高压、易腐蚀部位直接接触,并且在上下楼梯时注意踏好扶稳。
班前班上不准酗酒,不准干私活,脱岗、串岗、睡岗。
生产操作人员必须分工明确,专人专职,避免工作中发生不作为和乱作为现象。对上级领导的违章指挥可根据工艺操作规程和现场实际情况拒绝执行,但要说明问题情况。发现违章作业现象有权制止,不听劝阻及时上报并解决。
操作人员在总控调节控制阀或现场调节阀门时要缓慢、平稳,不得急开、急关,以防止造成人为波动。
岗位的消防设施不准挪为他用,并保持清洁,使用后必须通知安全专员,及时更换更新,确保随时处于良好备用状态。
遇到恶劣天气,必须上塔及设备时应由领导批准并且需专人监护。
冬季使用蒸汽胶管扫线或处理冻凝现象时,必须两人以上同时操作,将胶管内残水排净,双手握在胶管前端的20至30厘米之间,再将蒸汽手阀缓慢开启少许,等到蒸汽出来后再缓慢开到合适位置,满足使用要求。发现胶管鼓胀、变形、微漏时必须马上停止使用。
对转动设备发出异常、刺耳噪声需要停运时,将备用设备开启后再停止运转设备,并通知总控和维修人员,说清现场情况。配合维修部门人员,能处理的马上解决,保证备用设备处于良好状态,随时可以投用。
对因生产需要带病运行的设备,必须经上级领导同意并联同维修及相关部门监护,必要时专人看守不得离开。对易损坏设备或有可能发生安全事故的必须停运处理。检修结束的设备必须经维修部门认可,并且共同在现场监护的情况下方可进行首次操作,确认运行状态良好,方可正常使用。
接触酸、碱等易腐蚀物品必须穿戴全套的防酸、碱服,并检查防护用品是否好用,比如向耐酸碱手套中吹入空气,将口封紧,通过外观或水试确认是否密闭。在身体接触化学物品后要及时用大量的水冲洗。
进入生产现场必须对作业场所周围情况观察了解,先选好出现问题时逃离现场的路线,并且在操作时,做到尽可能将头及主要部位偏移易泄露部位,将危险降到最低。
室外操作人员在启、停转动设备或改变现场工艺流程前,要与总控操作人员联系,涉及其他部门时要通知相关人员,作到协同操作。
操作人员必须做到对生产装置设备精心操作,认真调控各类工艺指标,确保生产稳定产品合格。对所加的缓蚀剂、助剂、酸、碱等溶剂,根据分析结果增减注入量,保证产品质量,减少溶剂的损失。
精馏塔再沸器引入蒸汽时,要充分排凝并缓慢加入蒸汽,防止蒸汽量过大,冲击塔内填料,造成操作波动,影响产品合格时间。
反应器内的催化剂怕水,严格控制进入反应器物料中水含量小于50PPm。
操作人员进入装置区内禁止踩踏管线,禁止随意乱动生产转动设备。需爬管廊开关阀门时,配戴好安全带,并有人监护。登高作业时要按规定开作业票。
现场严禁用铁器敲打设备及管线,如工作需要,须涂黄油或垫铜片。高温、高压管线严禁敲击。
进入容器内作业前,要排空内部物料,再用空气置换干净,并按规定开进入容器作业票,并有人监护。容器内需照明时,要使用防爆手电或使用36伏以下的低压灯。
开关畅口的阀门或容器时,操作人员要站在上风口并侧身在阀门处开关阀门,防止吸入有害气体或物料喷溅到身体上,造成人身伤害。
本文关键字:暂无联系方式操作规程,机械设备 - 操作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