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停炉过程中,锅炉负荷达60%左右时,除氧器、锅筒的液位、压力、温度等自动调节改为手动调节,当蒸汽用户做好准备后可关闭主气阀,根据停炉时间做好稳压和泄压工作。
停炉过程中应保持汽包水位正常,退出连锁装置,给水泵儿可作间断上水。
停炉过程中不得停止强制循环泵运行,以保证受热面管壁的冷却。
如需锅炉强制冷却时必须在停炉24小时后,方可换冷却水和抽冷风进行强制冷却,但一般以自然冷为宜。
停炉16小时后,锅水温度低于70℃方可停止强制循环泵运行,停止锅炉水位控制。
停炉后电源没有完全切除前,司炉人员不得终止表盘监视。
(2)事故停车
① 锅炉运行中发生事故,严重危及设备好人身安全,应作紧急停炉处理。锅炉遇下列情况之一应紧急停炉:A、锅炉严重缺水,用叫水法尚看不见水位线时;B、锅炉严重满水,超过水位计上部可见水位时;C、炉管爆裂不能维持正常水位时;D、炉墙倒塌或钢架烧红时;E、燃料在余热锅炉内形成二次燃烧时;F、所有水位计损坏时;G、锅炉房用电中断而无备用电源时;H、强制循环泵故障而无备用泵时;I、给水泵故障而无备用泵时;j、锅炉及汽水管道承压部件损坏,危及人身安全时;k、安全阀超过动作压力而拒不动作,且对排汽无法打开时,在发生以上事故时,司炉人员可不经上级批准,立即通知底吹炉停止加料和燃烧,迅速转开炉口,通知电收尘停止排风机运行(特殊情况除外),并根据情况中止向用户供汽,执行紧急停炉处理。
如遇紧急停炉后,严禁立即补水,让锅炉自然冷却,检查完后,视情况再进行补水。
在整个停炉过程结束后,立即向厂调度及底吹炉操作人员作详细汇报并做好记录,以便事故分析。
如遇下列情况之一应须做故障停炉处理。
a. 锅炉受热面管子泄漏。
b. 锅炉给水、锅水及蒸汽品质严重低于标准,经努力调整无法恢复正常时。
c. 其它异常情况且底吹炉难以维持正常运行时。
以上情况的停炉时间由厂领导决定,停炉程序按正常停炉操作。
(3)锅炉停炉后的保养
锅炉停炉后的保养,是为了防止停用期金属内表面腐蚀,保养的方法较多,大体分为干法保养和湿法保养两类。
短期停用时锅炉的保养可采用残压保养,可在停炉至锅水温100-105℃时,上水至高水位,利用锅炉的热惯性将锅水除氧。然后停止强制循环泵运行关闭排汽阀,以防止空气渗入锅内。并定期启动强制循环泵,以防止水冲击发生。锅炉可维持0.04-0.1Mpa表压.如需加水,加水后少量烟气进入锅炉和稍开生水排气阀,对锅水加热除氧,然后恢复保养状态。若残压过高,可适量排汽,若发生水冲击,强制循环泵必须连续运行。
对停炉时间很短的短时停沪,若锅炉和汽水系统需检修,无法采用残压保养,可在停炉至锅水温度100℃左右,加水至高水位应停止给水,待锅水温度低于80℃,停止强制循环泵运行,让锅炉自然冷却。
3 余热锅炉安全要点
穿戴齐全劳保用品,并对设施检查正常后,方可开始操作。
上岗前必须熟悉余热锅炉操作规程,进行考试合格取证后方可上岗。上岗前8小时内禁止酗酒。
现场必须做到照明充足,道路通畅,窗明机净。
设备运转时,禁止触摸转动部位,以防机械伤人。
打开各炉门进行检查时,不要正对炉门开口,动作不可太快,以防热气伤人。
接触高温、高压、有毒介质时一定要穿戴整齐、侧身接触,尽量避免正面接触,以防意外伤害。
现场作业,一定要防止高空落物,同时做到“三不伤害”。
接触有腐蚀的物品要穿戴整齐,工作过程要谨慎小心,防止化学物品伤人。
进入炉内清灰或打焦时,必须配齐相应劳保并系好安全带,防止烫伤及落物伤人。
锅炉运行期间,现场不准长期停留,特别是阀门、法兰等处。
锅炉设备及附件(阀门、法兰、压力表等)不准在高温、高压时进行维修。
收尘管道保持密封,防止漏气。
废料分类回收,工具定置摆放。
上一页 [1] [2]
本文关键字:作业指导书 余热锅炉 操作规程,机械设备 - 操作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