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1备好防水卷材、防水涂料、圆形防水涂料拌和桶、220v电源、手提式搅拌器、量具、剪刀及刮板等。
4.2.2防水涂料由甲、乙两种组分组成,使用时必须按产品使用说明书进行配比,每种组分的称量允许误差为±2%。配制时按照先主剂、后石灰的顺序将液体倒入容器,并充分搅拌使其混合均匀。
4.2.3防水涂料应搅拌均匀,搅拌时间约3~5分钟,并搅拌出甲、乙两组的混合液发出光亮。
4.2.4防水卷材铺贴应按水流方向,从低到高,从下往上,挡碴墙根部及泄水管处应做好防水附加层,附加层卷才厚度不小于0.5mm。
4.2.5铺贴防水卷材时,粘结剂应做到涂刮均匀,厚度控制在1.2mm~1.5mm。搭接处两层防水卷材之间的粘结剂厚度不得小于1mm。
4.2.6防水卷材铺贴时,应边涂粘结剂边铺贴卷材,同时用橡皮刮板在卷材上来回刮实。严禁有起鼓、起泡等现象,卷材铺贴应做到平直,卷材的搭结应用聚氨脂防水涂料或水泥基胶粘剂进行密封。
4.2.7防水层铺贴完工后,在胶粘材料固化前不得在其上行走或进行后道工序的作业。
4.2.8预制梁顶面横向应采用整幅卷材,当梁的跨度大于16m时,允许防水卷材纵向搭接一次,搭接宽度不得小于120mm。
4.2.9防水层涂刷完毕24小时后,方可进行保护层施工。
4.2.10铺贴防水卷材气温不得高于35℃,不得低于5℃,超出其温度范围应采取措施。
4.3 保护层
4.3.1施工方法
4.3.1.1将石子、砂子、水泥、减水剂到入搅拌机中预混,然后加水混合均匀。
4.3.1.2将玻璃纤维加入搅拌机中与混合好的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少于3分钟)约一分钟,至纤维均匀分散时停止搅拌,纤维与混凝土的混合时间应尽量短,以避免对纤维造成损伤。
4.3.1.3将混合均匀的纤维混凝土均匀铺在梁体的防水层上,用平板振捣器时速度应尽量缓慢,使纤维混凝土的振捣时间达到20秒左右,并无可见空洞为止。
4.3.1.4混凝土接近初凝时方可进行抹面,抹刀应光滑以避免带出纤维,抹面时不得过量加水,抹面次数不宜过多。
4.3.1.5桥面保护层纵向每割4m设置宽约10mm,深约20mm的横向断缝。当保护层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50%时,用聚氨脂防水涂料将断缝填实、填满。填充断缝时不得污染保护层及梁体。
4.3.1.6混凝土面浇筑完成后,应采取必要的保水养护措施,避免失水太快。自然养护时,桥面应采用草袋或麻袋覆盖,并在其上覆盖塑料薄膜,桥面混凝土洒水次数应能保持表面充分潮湿。当环境相对湿度小于60%时,自然养护应不小于28d;相对湿度在60%以上时,自然养护应不小于14d。
4.3.1.7桥面保护层在梁体终张后进行施工,制作保护层时,桥面纵向每隔4米作一宽约10 mm、深约20mm的横向断裂缝,当保护层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50%以上时,用聚氨酯防水涂料将断缝填实,填满,用聚氨酯防水涂料填充断裂时,不得污染保护层及梁体。保护层在边梁的内侧和中梁的双侧边预留100mm宽度供桥面湿接缝处搭接。
4.3.1.8纤维混凝土保护层指标要求见下表。
纤维混凝土保护层指标要求
序号
检验项目
指标要求
1
抗压强度
≥40Mpa
2
劈拉强度
≥3.5Mpa
3
抗冻融循环
≥300次
4
抗渗性
≥P20
5
56d电通量
≤1000C
6
抗碱-骨料反应
当骨料碱-硅酸反应砂浆棒膨胀率在0.10%~0.20%时,混凝土的碱含量≤3Kg/m3
4.3.2.质量检查
4.3.2.1检查纤维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和用量。
4.3.2.2在拌制工点、浇注地点用坍落度筒或倒置坍落度筒法检查纤维混凝土的稠度。
4.3.2.3随时检查纤维混凝土的搅拌时间。
4.3.2.4检查纤维混凝土质量应做抗压强度试验、抗折强度(或抗拉强度)试验。
4.3.2.5评定试验的质量,应符合现形国家标准《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以及现形有关规范的规定。
保护层应表面平整.流水畅通,使桥面形成2%流水坡。
4.4其它
4.4.1防水涂料在运输和保存中,严禁遇水,严禁接近火源。防水涂料进场后宜保存在常温环境中。
4.4.2五级以上强风天气严禁进行防水层施工。
4.4.3氯化聚乙烯宽幅双面复合防水卷材和聚氨酯防水涂料禁止使用黑色及W类织物内增强的防水卷材。
4.4.4氯化聚乙烯宽幅双面复合防水卷材的双面复合层材料必须采用丙纶纤针刺无纺布,其布双面各宜选用100g/m2的布料,禁止使用再生料生产的无纺布和涤纶或丙纶长丝无纺布。无纺布与氯化聚乙烯复合粘结应牢固,严禁有剥离脱层现象。
4.4.5保护层混凝土的原材料、配合比及施工养护应根据桥涵所处环境,按《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的有关规定执行。
上一页 [1] [2] [3]
本文关键字:作业指导书 操作规程,机械设备 - 操作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