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烧车间配料工操作规程
1. 岗位职责
1.1. 牢固树立“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的思想,保证烧结矿化学成分的稳定
1.2. 掌握配用原料性质和各料仓的储料情况
1.3. 严格按照中控室下达的配比进行下料,做好下料量的查验工作
1.4. 随时与相关岗位联系,搞好工序配合
2. 操作技术规程
2.1. 开机前的准备工作
在接到中控室的准备启机信号后:
2.1.1. 检查各设备、讯号、仪表、开关按钮是否正常,各电子皮带秤系统是否良好、清洁,位置是否符合要求,各设备的润滑是否良好,圆盘是否能够正常起动,如果不能,必须对圆盘先进行盘车。
2.1.2. 检查各安全装置是否完备,非工作人员是否已撤离岗位,其他岗位人员是否已处于安全位置,设备上和设备周围是否已没其他杂物,消化器的用水是否通。
2.1.3. 确认无误后,将安全开关置于“自动”模式上,特殊情况下,像试机或自动系统故障等,在"手动"模式上
注意:一般合上安全开关且在“自动”模式上时,中控室就判断其为已准备好且岗位处于安全状态,随时会启动设备
2.2. 正常操作
一般正常情况下采用中控统一自动下料,此时:
2.2.1. 在刚上料或配比变动时予以跑盘一次
2.2.2. 每一小时全面跑盘一次,并将称量结果记入原始记录。
2.2.3. 在跑盘时应遵循随机性原则。
2.2.4. 为保证配料的准确,上料总量控制在(±0.5Kg),含铁原料控制在(±0.2Kg),燃料、熔剂控制在(±0.03Kg)。
2.2.5. 圆盘给料机闸门开口度要保持适度,闸门开口度要保持相对稳定,
2.2.6. 在成分、水分波动较大时,根据实际情况对闸门的开口度做适当调整,确保下料的稳定。
2.2.7. 配比的变更调整情况和本班的上料情况要及时记入原始记录。
2.2.8. 要坚持“五勤一准”的操作法,即勤检查、勤联系、勤分析判断、勤计算调整、勤总结交流,保证配料准确。
2.2.9. 对于每次的跑盘结果无论多少都必须及时汇报给中控,便于中控及时了解下料实际情况,予以调整。
2.2.10. 不定时的检查消化器的水管、除尘喷头、加水管是否畅通,除尘风机振动大时及时停机清除叶轮上的粘料。
2.2.11. 随时监督好各种原料的下料情况,发现异常必须及时处理。短时处理不了的及时上报相关负责人停料处理,不得出现因监督不到位而断料的情况。
2.3. 当仪表、微机出现故障,不能自动配料时,可采用现场的调速控制器来控制圆盘的转速,方法如下:
2.3.1. 将调速控制器的转换开关转换到“手动”位置。
2.3.2. 通过调节调速电位器调整圆盘转速,观察下料量,最终达到所需转速。
2.3.3. 通过跑盘的方法确定所调节的转速相对应的下料量是否达到中控室所下达的配料量,如果达不到,调节调速电位器达到配料量。
3. 安全规程
3.1. 岗位工人严禁,跨越、乘坐胶带运输机,不允许在运转中的皮带接头、尾轮、胶带上刮料,清扫。
3.2. 皮带机启动前,操作人员应了解皮带上是否有人员在操作,是否有杂物,确认安全后,方能启动设备。
3.3. 在进行称料或清扫、加油时,防止衣袖被皮带绞住,圆盘在运转过程中,严禁向齿轮加油。
3.4. 发生崩料、大块物料卡住圆盘等情况,必须停机处理;用大锤震动料仓时,非操作人员不允许靠近,料仓内有人时,严禁启动圆盘。
3.5. 皮带机打滑、托轮、挡轮、挡料板脱落,磨损严重时必须进行停机处理。
3.6. 有权制止他人从皮带运输机通廊内通过或跨越皮带运输机等行为。
3.7. 在处理堵料时,操作人员必须站在料口侧面,以防止崩料,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4. 设备维护规程
4.1. 定期检查各润滑单位是否良好。
4.2. 保持各仪表、信号、开关等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4.3. 当配料皮带撕裂严重跑偏时,应首先紧急停止设备,然后再处理。
4.4. 当电子配料秤微机有报警时,配料人员应立即到现场,防止断料或皮带撕坏。
4.5. 积极配合维修工做好设备的检查、抢修工作,及时提出易损件的更换,定期准时汇报检修项目,并负责检修后的试车和验收工作。
4.6. 搞好设备和环境卫生,做到无积灰、无油垢.
4.7. 电子皮带秤上不得站人或用重物压在上面,以免损坏传感器。
4.8. 未经允许不得私自改动和往设备上加东西。
本文关键字:暂无联系方式操作规程,机械设备 - 操作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