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五五电子网电子知识机械设备操作规程铁件工岗位技术操作规程 正文
铁件工岗位技术操作规程

铁件工岗位技术操作规程

点击数:7600 次   录入时间:03-04 11:47:25   整理:http://www.55dianzi.com   操作规程
 铁件工岗位技术操作规程 1 岗位职责 1.1 熟知本岗位的危险源,及时发现及消除生产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做好相关记录。 1.2 维护调整好护炉铁件,以延长炉体寿命。 1.3 负责焦炉钢柱曲度和炉体膨胀的测量和调节。 1.4 负责各大、小弹簧的测量、清扫、加油。  1.5 负责炉顶横、纵拉条的检查、调节和更换。 1.6 维护护炉设备的完整,如有损坏及时进行更换,及时分析护炉铁件和炉体变化情况。  1.7 做好测量、检查、调节的各种记录,要真实、准确、并保存原始记录。 2 技术规定 2.1 允许钢柱最大曲度为25mm。 2.2 大弹簧原则上规定负荷上部为(85х2)KN±5KN,下部为(70х2)KN±5KN,(特殊情况需根据实际情况经研究后确定)。纵拉条为240±5KN。 2.3 钢柱上小弹簧的规定负荷为:1-7线0.75х2KN,8-12线0.5х2KN(可根据钢柱曲度情况调节1-12线小弹簧吨位)。 2.4 在炉温变化比较大时,要进行钢柱曲度和炉长的测量,并适当进行调节。 2.5 横拉条烧至原直径2/3时,必须进行加固或更换。 2.6 正常生产时,炉伸长量每年不应超过6mm。 2.7 钢柱曲度的测量,如相邻两次测量的平均值超过3mm时,要分析原因。 2.8 炉体伸长量如相邻两次测量的平均值相差>3mm时,应分析原因或重测。 3 基本操作 3.1 各测量点的确定 3.1.1 对各测量点(弹簧、钢柱、炉长、抵抗墙)均应做标记,确保各项测量时在同一基准点上,各测量点基点每年核对一次。 3.1.2 钢柱曲度测量点,分别位于各钢线同一高度的炉柱正面。 3.1.3 炉长的测量点,分别位于各钢线同一高度的保护板或炉墙正面。 3.1.4 弹簧的测量点,应在弹簧下部一固定位置。 3.1.5 焦炉中心线埋设固定标记,对于测线架基准线每次测量均应复测,看是否符合标准。 3.2 炉柱曲度及炉长的测量与计算 3.2.1 用三线法测量,其测量点:第一线(上横铁),第二线(下横铁),第三线(篦子砖)。 3.2.2 测量方法 3.2.2.1 用三线法测量,在焦炉的机、焦两侧,沿焦炉在钢柱的上、中、下三点拉三条直径为1—1.5mm的钢丝水平线,钢丝固定在抵抗墙的专用测线架的刻印处,拉紧钢丝至固定高度,应沿焦炉长向拉紧。 3.2.2.2 检查钢丝不碰炉门大螺栓,不碰拦焦车,才能测量。 3.2.2.3 钢柱曲度测钢柱表面中心,a、b、c值应永远在固定点测量;炉长测保护板平面(或炉墙表面)距钢丝距离,测量要注意钢尺的垂直度,读数后,由另一人负责记录,为保证测量的准确,记录人应立即将本次的读数与上次读数核对,如有误差,应及时检查原因,测量后,应立即拆除钢丝并把测线架上的横铁放回原处。 钢柱上有加强板时,应将加强板厚度加入a、b、c值内。 3.2.3 钢柱曲度计算方法 钢柱的曲度公式:A=(a-c)+(b-a)L/E计算 式中A—钢柱曲度 a—钢柱到第一线水平的距离(mm) b—钢柱到第三线水平的距离(mm) c—钢柱到第二线水平的距离(mm) L—第一线水平到第二线水平的距离(mm) E—第一线水平到第三线水平的距离(mm) 3.2.4 炉长计算方法 L=L机+L焦 式中L—表示同一标高炉体总的膨胀值(即与冷炉原始炉长之差)          L机—同一标高机侧炉体膨胀值 L焦—同一标高焦侧炉体膨胀值 注:此法测量,计算炉长是假设保护板与炉头间隙为“O"。 3.2.5 注意事项 3.2.5.1 在拉线时,首先检查抵抗墙上测线架刻度,钢丝不得放错,并和司机联系不得动车,以免刮坏线架。 3.2.5.2 固定测量人员,固定测量点。 3.2.5.3 测量时钢板尺放平,线内读数。 3.2.5.4 测量时,应与上次记录进行对照,如相邻两次的曲度测量平均值超过3mm要分析原因,炉长误差大于3mm时要重测。 3.2.5.5 测量完将线架放下 3.3 弹簧的测量和调节 3.3.1 按选定好的测量点进行大、小弹簧高度的测量,并将测得的高度根据弹簧负荷试压表换算出吨位。 3.3.2 测完后将弹簧负荷调节到规定范围。 3.3.3 本次测量数据应与上次测量记录对照,误差较大时应重测。 3.3.4 定期清扫弹簧和对拉条丝扣加油,并定期检查弹簧弹性强度,不得有压死或压断现象,失效弹簧应及时更换。 3.3.5 更换上、下部弹簧组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钢柱外移。 3.3.6 调节或更换大弹簧时要及时调节炉门框和保护板连接的钩头螺栓。 3.3.7 弹簧的测量和调节数据分析计算上帐入档。 3.4 抵抗墙垂直度的测量 3.4.1 在抵抗墙的侧面,各选上、下两点做出标记。 3.4.2 测量采用悬锤法,上、下两点与垂线之间的距离之差即为该处的倾斜度。按差值的正负号确定倾斜方向,并与上次测量比较有无误差。 3.4.3 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后,上帐入档。 3.5 炉幅的测定 3.5.1 焦炉两端抵抗墙顶面与机、中、焦三处同一直线上选三点。埋设永久标桩作为测点。 3.5.2 两端各三点测量数值与原始数值相比的差值即代表炉幅的膨胀量。 3.5.3 数据分析上帐入档。 3.6 各处滑动距离的测量 3.6.1 炉端台、炉间台、牛腿滑动距离测点选在四根混凝土支柱上、下各两点;集气管支架滑动距离,测量各支柱到支架的距离。 3.6.2 用钢板尺测量,并与原始数值比较,其差值代表滑动距离。 3.6.3 数据经分析上帐、入档。 3.7 钢柱与保护板间隙的测量 3.7.1 机焦侧第二线清除保护板上的石墨、焦油等杂物,准确地测量钢柱与保护板之间的间隙,并观察保护板是否紧贴砌体。 3.7.2 记录所测数据,分机、焦侧标出其平均值,并与上次测量值比较,分析上帐、入档。 3.8 拉条沟温度及拉条直径的检测 3.8.1 检查与测量工作要热修组配合进行。 3.8.2 挖出横拉条在上升管、除尘孔附近的盖砖填料,用0—500℃水银温度计测量拉条沟温度,作好记录,对于>350℃的应通知热修组仔细检查,堵塞拉条沟冒烟、漏火点。 3.8.3 用卡尺测量拉条沟内拉条各点的直径,并做好记录,如发现有拉条直径细至原来直径3/4应补焊,细至2/3时应更换,更换时应报告车间,组织及时更换。 4 特殊操作 4.1 更换横拉条的准备工作 4.1.1 刨开拉条沟,清扫干净,确定更换拉条头或整根拉条。 4.1.2 检查新拉条或拉条头的长度、直径、平直度、螺纹长度、大螺母是否符合要求。 4.2 更换拉条头 4.2.1 用钢丝绳套拴在需更换拉条钢柱顶部,用大于10吨手拉葫芦将机、焦侧钢柱固定,防止钢柱外移。 4.2.2 松开大弹簧,拿下弹簧组枕铁。 4.2.3 将旧拉条按计算好的尺寸切断取出后,清扫拉条沟,热修进行灌浆。 4.2.4 装入新拉条头,焊接时拉条保持水平、间距适合。 4.2.5 切口应打成V型口,焊平、保证焊接强度。 4.2.6 焊接完毕,装好枕头、弹簧套、垫圈、加压到要求的吨位。 4.2.7 更换后注意除尘口处、上升管根部拉条沟的填料要填好,砌好拉条沟。 4.3 更换整根拉条 4.3.1 将所换拉条之钢柱用大于10吨手拉葫芦,通过钢丝套将其固定,防止钢柱外移。 4.3.2 松开大弹簧,拿下弹簧组枕铁。将旧拉条割断,从拉条沟取出。 4.3.3 将拉条沟清扫干净,保持平直,热修应进行灌浆。 4.3.4 将拉条搬运到装煤推焦机两侧的走台上。 4.3.5 将2.5米长直径50mm的钢管横架在所换拉条的左右相邻钢柱的“枕头”上。 4.3.6 新拉条的前端担在钢管上,将拉条沟穿入钢柱拉条孔内,顺着拉条沟向焦侧推进。炉顶人员用铁线将穿入的拉条抬起并向焦侧运动,直到将拉条穿入焦侧钢柱拉条孔内。 4.3.7 拉条穿好后,将焦侧40mm厚的连接板及螺母紧好。卸下手拉葫芦,机侧将枕铁、垫圈装好,将大弹簧装好,调整弹簧负荷,使其达到规定吨位。砌好拉条沟。 5 禁止及注意事项 5.1 劳保用品必须穿戴齐全,方可上岗。 5.2 煤气区严禁吸烟动火,动火时要有动火证并有防火、灭火措施。 5.3 测量焦侧钢柱曲度、炉长时,要通知拦焦车司机,禁止动车。 5.4 在炉顶工作时,要注意导烟车的走向及风向防止碰伤、烧伤。 5.5 架钢线时要注意明电线,要注意拉断钢丝伤人。 5.6 更换焦侧拉条时、拦焦车摩电道要断电,并有专人看守电闸。 5.7 测调上部大弹簧时,要注意安全,并检查防护栏杆是否安全。 5.8 测量焦测第一线时,应有专人扶梯子,并检查梯子是否牢固,测量人员测量时必需系安全带。 5.9 用装煤推焦机测量、调节钢柱曲度时要听从车上指挥,车要平稳。 5.10 测量完炉长、曲度,务必将测线架放在原来位置,保证车辆安全行驶。    

本文关键字:技术  操作规程机械设备 - 操作规程

《铁件工岗位技术操作规程》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