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五五电子网电子知识机械设备维修保养斗轮堆取料机的检修 正文
斗轮堆取料机的检修

斗轮堆取料机的检修

点击数:7848 次   录入时间:03-04 11:58:09   整理:http://www.55dianzi.com   维修保养
6.2.2.2 电机、减速机、液压系统参考相关部分。
6.2.2 质量标准
6.2.2.1 电机、减速机、液压系统的检修质量要符合其相应标准。
6.2.2.2 滚动轴承不准有制造不良或保管不当的缺陷,其工作表面不许有暗斑、凹痕、擦伤、剥落 或脱皮现象。
6.2.2.3 传动轴与轮轮斗间联接螺栓与孔的配合紧密,紧固可靠。
6.2.2.4 液力偶合器按要求使用 MOBILE DTE 轻级。
6.2.2.2.5  斗轮轴承必须全部注入足量新的合格润滑脂。并恢复加油管和加油器,保证畅通、无堵 塞。
6.2.2.6 斗子转速达到额定转速,取煤量达到额定出力。斗子转向正确。
6.2.2.7 轴承温度≤70°、油温≤60°。
6.2.2.8 各部联接螺栓齐全、紧固。
6.2.2.9 施工现场整洁。
6.3 回转装置
6.3.1 检修工艺
6.3.1.1 拆下防护罩,松开电机螺栓,将电机移位。
6.3.1.2 电机、制动器、减速机、偶合器的检修工艺参照共用部分。
6.3.1.3 使用棉丝、柴油或煤油清洗齿轮或其它部件的油污。将清理过的油垢、废棉丝和废油等分 置到专用的容器内。
6.3.1.4 检查修理回转台车,回转滚道压铁或螺栓不得松动,检查或更换磨损较严重的滚轮及侧向 轮。
6.3.1.5 检查修理、更换磨损严重的销轴。
6.3.1.6 限位装置的检修。
6.3.2 质量标准
6.3.2.1 电机、制动器、减速机、偶合器等检修质量标准参照共用部分。
6.3.2.2 回转台车侧向轮装置安装后,在回转中至少有两个轮与轨道接触。
6.3.2.3 反轮装置安装后,踏面与轨面应有 1-2mm 间隙。
6.3.2.4 各部螺栓应紧固,不得有松动现象。螺栓的长短以外露部分超出螺帽 2-3 扣为准。
6.3.2.5 销齿与销轴齿合良好,运转平稳,无冲击声。
6.3.2.6 安全罩不准与转动部分发生摩擦,内外清洁,无油污。检修后应重新油漆,不准有漆皮脱 落现象。
6.3.2.7 回转装置各转动轮必须全部注入足量新的合格润滑油。并恢复加油管和加油器,保证畅通、 无堵塞。
6.4  悬臂皮带机
6.4.1 检修工艺
6.4.1.1 电机、制动器、咸速机、主动滚筒、改向滚筒及托辊、皮带及保护装置的检修参照带式输 送机的检修。
6.4.2 质量标准
6.4.2.1 电机、制动器、咸速机、主动滚筒、改向滚筒及托辊、皮带及保护装置的检修质量标准参 照带式输送机的检修。
6.4.2.2 调整电机驱动方向,使皮带转动方向与控制台的操作顺序一致。
6.4.2.3 悬臂皮带的张紧采用重锤拉紧装置,设备检修完毕后可根据皮带的松紧程度调整重锤块的 数量以张紧皮带。
6.4.2.4 调整托辊或拉紧装置等,防止皮带跑偏。
6.4.2.5 清扫器的安装方向要正确。清扫胶皮和清扫块工作可靠。
6.4.2.6 液力偶合器工作充油量为 10.5 升,22 号透平油,装配时充好油后,打上对位标计,便于 现场使用。
6.5 俯仰机构
6.5.1 检修项目
6.5.1.1 检查密封件的磨损情况,磨损严重的应更换。
6.5.1.2 各部螺栓的检查与更换。
6.5.1.3 检查活塞皮碗,损坏或老化时应更换。
6.5.1.4 活塞杆及缸体的检查。
6.5.1.5 液压元件及管道的检查。
6.5.2 检修工艺及质量标准
6.5.2.1 变幅油缸上下腔接口处无漏油,油缸上部密封良好,紧度适宜,油缸缸杆外露部分应装有 防尘罩。
6.5.2.2 油缸装配后应保证各部件运动灵活无卡阻现象,活塞与油缸内壁的配合符合图纸要求,充 进压力油后,无外部和内部的泄漏。
6.5.2.3 变幅机构在运动时应平稳无跳动
6.5.2.4 变幅油缸轴线垂直度偏差及位于门柱两侧的铰座不同心度均不大于 1%。
6.5.2.5 皮碗不得有裂纹及纵向沟槽,磨损量不大于 1mm。
6.5.2.6 各连接件应牢固,不得有损坏现象。缸盖的紧固螺栓应完整无损,紧力要均匀。
6.5.2.7 液压系统动作准确、无泄漏。
6.6 活动双尾车: 活动双尾车中的第二尾车在上位时可进行堆料作业,下位时可进行折返取料作业。
6.6.1 检修工艺
6.6.1.1 皮带机部分参照带式输送机有关章节。
6.6.1.2 尾车油缸的检修参照液压系统或俯仰油缸的检修。
6.6.1.3 皮带张紧力靠张紧装置进行调整,保证两侧张紧力相等。
6.6.1.4 所有保护装置和清扫器安装时调整好后再焊接。
6.6.2 检修质量标准
6.6.2.1 皮带机部分参照带式输送机部分。
6.6.2.2 尾车油缸的检修参标准照液压系统或俯仰油缸的检修标准。
6.6.2.3 胶管总成连接处的钢管端部必须用双管夹夹紧。
6.6.2.4 液力偶合器充油量为 10.5L,工作液为 22 号透平油,装配时充好油后,打上对位标记。
6.7 行走机构
6.7.1 检修工艺
6.7.1.1 基础无裂纹及其它明显异常,轨道螺栓紧固。测量并调整两轨道的水平度、中心距及坡度。
6.7.1.2 检查轴承。打开轴承两端压盖,将润滑脂清洗干净,测量轴承间隙,对有缺陷或磨损超限 的轴承进行更换。
6.7.1.3 拆检游动轮。
6.7.1.4 检查轮缘的磨损情况。
6.7.1.5 按共用部分检修驱动装置。
6.7.2 检修质量标准
6.7.2.1 驱动部分的检修标准参照共用部分。
6.7.2.2 主动、从动轮组和行走轮各轴承完好无损。
6.7.2.3 装配后车轮应转动灵活。
6.7.2.4 轮缘局部无严重磨损,各轮缘磨损程度基本相同。各车轮直线偏差≤2mm。
6.7.2.5 行走轮各支撑轴承必须全部注入足量新的合格润滑油。并恢复加油管和加油器,保证畅通、 无堵塞。
6.8 金属架构
6.8.1 检查范围
6.8.1.1 对焊缝的检查,每年一次,重点部位每季一次。
6.8.1.2 对架整体部分检查,每年一次,重点部位每月一次,有无变形、扭曲、撞坏。
6.8.1.3 对架构的构铰接部位应每年检查一次。对铰接轴、固定挡片、螺栓详细检查。
6.8.1.4 对楼梯、平台、通道和栏杆要随时检查。
6.8.2 维护及检修
6.8.2.1 对上述检查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焊补修复。
6.8.2.2 对在检修中拆除的栏杆及在平台上开口呆加临时防护措施。
6.8.2.3 每两年对金属架构进行一次防腐。
6.9 其它
6.9.1 对动力电缆卷筒进行检查修理。
6.9.2 对控制电缆卷筒进行检查修理。
6.9.3 对洒水泵进行检修。为防止喷嘴堵塞,安装前应对所有管道进行清冼。
7 安、健、环要求
 7.1 安全
7.1.1 检修前要进行风险评估,对危险点采取预控措施。
7.1.2 防止机械伤害和高空坠落伤害。
7.1.3 所有电动机外壳防护等级均为 IP54,所有电缆均为阻燃电缆。
7.1.4 梯子、平台栏杆完好。
7.1.6 防止头部被大块物料砸伤。
7.1.7 推煤机与斗轮机联合作业时要注意两设备的安全距离。
7.1.8 在斗轮堆取料区域动火,必须办理动火工作票。作业前,必须清理周围煤粉,特别是落煤管 及导料槽内。施工现场 2 米范围内清理易燃易爆物品,配备足够的消防器材(灭火器、防火毯等), 并经测量粉尘浓度合格,方可开工作业。
7.2 健康
7.2.1 工作人员采取防尘措施,穿工作服、戴防尘口罩等。
7.3 环保要求
7.3.1 擦洗用过的废旧棉丝要放置专用垃圾筒。
7.3.2 检修现场要保持清洁,检修工作完要清理现场。
8 二十五项反措的要求
8.1 工作或作业场所的各项安全措施必需符合《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和《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DL5009.1-92)的有关要求。
8.2 领导干部应重视人身安全,认真履行自己安全职责。认真掌握各种作业的安全措施和要求, 并模范地遵守安全规程制度。做到敢抓敢管,严格要求工作人员认真执行安全规程制度,严格劳 动纪律,并经常深入现场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8.3  定期对人员进行安全技术培训,提高安全技术防护水平。
8.3.1 应经常进行各种形式的安全思想教育,提高职工的安全防护意识和安全防护方法。
8.3.2 要对执行安全规程制度中的主要人员如工作票签发人、工作负责人、工作许可人、工作操作 监护人等定期进行正确执行安全规程制度的培训,务使熟练地掌握有关安全措施和要求,明确职 责,严把安全关。
8.4  加强对各种承包工程的安全管理,反对对工程项目进行层层转包,明确安全责任,做到严格 管理,安全措施完善,并根据有关规定严格考核。
8.5 在防止触电、高处坠落、机器伤害、灼烫伤等类事故方面,应认真贯彻安全组织措施和技术 措施,并配备经国家或省、部级质检机构检测合格的、可靠性高的安全工器具和防护用品。完善 设备的安全防护设施(如输煤系统等),从措施上、装备上为安全作业创造可靠的条件。淘汰不合 格的工器具和防护用品,以提高作业的安全水平。
8.6  提高人在生产活动中的可靠性是减少人身事故的重要方面,违章是人的可靠性降低的表现,要通过对每次事故的具体分析,找出规律,从中积累经验,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人在生产活动中 的可靠性,防止伤亡事故的发生。
8.7  防止输煤皮带着火。
8.7.1 输煤皮带停止上煤期间,也应坚持巡视检查,发现积煤、积粉应及时清理。
8.7.2 煤垛发生自燃现象时应及时扑灭,不得将带有火种的煤送人输煤皮带。
8.7.3 燃用易自燃煤种的电厂应采用阻燃输煤皮带。
8.7.4 应经常清扫输煤系统、辅助设备、电缆排架等各处的积粉。
8.8  必须有完善的消防设施和建立训练有素的群众性消防组织,加强管理,力求在起火初期及时 发现,及时扑灭;并使当地公安部门了解掌握电业部门火灾抢救的特点,以便及时扑救。

上一页  [1] [2] 


本文关键字:暂无联系方式维修保养机械设备 - 维修保养

上一篇:碎煤机检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