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变电设备一直传出“呲呲”的电流声提醒着你,你可能会忘记,你正置身于一座宁波最古老的220千伏变电站里面。这里地处山腰、三面环山、花木繁盛、空气清新、鸟鸣虫叫不绝于耳,每到成熟季节,黄黄的橘子还会挂满枝头。远远望去,这座隐身于浙江宁波奉化市三石村深山里的奉化变电站,很可能会被误以为是一座疗养院。
1972年7月22日,宁波电网首座220千伏变电站奉化变电站投入使用,成为接下来十几年间宁波一半的电源供应保障。但是,作为“出生”于特殊时期的变电站,奉化变的选址和建设被当时“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战略思想所左右。于是,这座如今已年过不惑的变电站当时被列为浙江省首座战备变电站,正是应了从60年代中期开始的,我国全民动员“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思路,它的首台主变被安装在了一个长14米、宽9.2米、高12米的大山洞里面。作为同一输变电工程的110千伏鄞州横溪变、象山110千伏西周变、北仑110千伏穿山变,主变同样被安装在了山洞里。
79岁高龄的国网宁波供电公司时任书记张振清对于奉化变的建设仍然记忆犹新。1970年,宁波地区第一座220千伏变电站在奉化开工,由于建设需要,40岁的他被派驻到宁波输变电工程处工作。他清楚地记得,由于是山地施工,再加上要在里面开凿两个硕大的山洞,作业难度可想而知。然而跟不上需求的施工设备和艰苦的生活环境又雪上加霜,于是,为了抓紧完成工程,大伙都在奉化变安营扎寨,这一干就是20多个月。
今年63岁的丁传伟是国网宁波供电公司一位已经退休的变电工区老主任,当年是奉化变的第二任所长。他说,当时为了变电站建设的战备保密需要,也为了保护这近千万的资产免遭敌人的“暗算”,由他组织的一支武装民兵排一日三班,每班派出两名值班和巡视,严防敌人的侦察和破坏。后来,由于形势的转变,在变电站投运以后,武装民兵便没有再值守下去。
宁波变电站的主变压器在山洞里面“藏身”,是在一段特殊时期浙江电网建设的典古之作。然而安身山洞的变压器在运行时的散热和出力却受到了严重影响,山洞内潮湿、通风不畅,给变电值班人员的操作和维护也带来了不小的挑战。1960年出生的祝重耀在20岁时进入奉化变工作,当年的青春少年如今已是白发几许,虽然已经离开原来的工作岗位,但是当时值班时的点点滴滴却还清晰地印在他脑海里面。
祝重耀说,奉化变坐落在群山之中,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一次设备的布局依地形而变,印象深刻的是每次在晚上巡视时,总是高一脚低一脚,担心扭伤了脚。后来走的次数太多了,即使闭着眼睛也能走个来回。但是变压器所在的山洞里面闷热异常,污蚀严重,多待一会就会浑身冒汗,至今想起来他还是觉得有点艰苦。说起设备操作,祝重耀无奈一笑,他拿起手机上的耳机说,把音量放到最大塞耳朵试试,当时的声音比这可大多了。他说的是断路器开合时的机械噪声,因为那时的操作设备还是仿苏产品,220千伏断路器三相分列,三台单相断路器里的冷却油总量加起来比一台主变的绝缘油还多,一次操作需要多人配合,而每次操作时的机械噪声让人不得不深入脑际。
为了克服技术和设备上的这些困难,站里的职工们团结一心,创造出了许多新的管理方法,通过加强设备巡视,QC技术攻关,设备主人等措施,保证了变电站运行安全。值班生活虽然清苦,但变电站职工可以“苦中作乐”。1984年,他们在山里种下橘树,1985年种下花木,现在只要在安全区域,你就能看到花果树木,整个变电站俨然成了一个小小“花果山”。
1977年10月,奉化变扩建增容2号主变,未进山洞安装,到1981年原洞内一号主变也结束了历史使命,被调往别处安装。3座110千伏进洞安装的主变也相继陆续牵引出洞或停运重新择地而建。
因为是宁波第一座220千伏变电站,奉化变也无可厚非地成了宁波变电运维的人才摇篮。如今宁波电网运行中的很多变电站的主要管理人员都是从这里走出去的骨干精英。虽然现在奉化变在宁波电网中的地位和作用已逐渐淡去,但它的辉煌和功绩,将在宁波电网的发展史上写下永不磨灭的一笔。
本文关键字:变电站 电工文摘,电工技术 - 电工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