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吹响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号角。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也是在这一年,国务院正式批复了国家发改委组织编制的《东北振兴“十二五”规划》,明确了重点任务。
东北振兴的新十年里,国家电网公司要作出更大的贡献。全国两会期间,怀着这样的共识,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总经理燕福龙,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总经理闫少俊,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哈尔滨电业局局长褚艳芳等三位全国人大代表积极建言献策。
加快特高压发展是当务之急
燕福龙代表对加快“电力高速公路”建设一直有着强烈的紧迫感。多年来,身为全国人大代表,他积极为发展特高压鼓与呼。
2月17日15时09分,东北地区首个核电站辽宁红沿河核电站一期1号机组并网成功。东北地区电网进入了火电、风电、核电共同运行的新时代。
燕福龙代表认为,东北区域电力过剩,需要加快特高压发展,提高外送能力。他指出,随着电源装机快速增长,东北地区电力电量供大于求的状态愈发明显,亟须超前研究东北区域盈余电力外送方案,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发展重点是风电。目前,东北地区吉林、蒙东、辽宁、黑龙江风电资源都较为丰富。“2013年1月24日,吉林电网最大风电发电负荷攀升至218.3万千瓦,占电网总供电能力的28.2%,刷新了吉林电网在冬季供暖高峰期风电并网负荷的最高纪录。”闫少俊代表表示,建设大容量、远距离的特高压输电通道,已是解决当前吉林省乃至整个东北区域风电消纳和送出,促进风电发展的不二选择和当务之急。
提供优质服务是永恒主题
贯穿东三省、全长921千米的哈大高铁于2012年年底开通。闫少俊代表向记者列出了一组数据,为服务哈大高铁,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共投资5.4亿元,其中新建220千伏变电站2座,新建66千伏及以上架空输电线路340千米,千方百计保障6个末端牵引站、8个相关变电站以及专供线路的可靠运行,确保了这条“大动脉”供电顺畅。
闫少俊代表认为,电网企业作为国有能源骨干企业,在振兴东北战略中发挥着重要支撑作用。未来一段时期,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将加快建成以“两横两纵”500千伏双环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智能电网,促进电网供电能力和运行可靠性明显增强,为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撑。
2012年,辽宁经济总量跃上新台阶,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48万亿元,是2007年的2.2倍,由2007年全国第八位升至第七位。辽宁省政府有关负责人表示,这一成就,离不开坚强智能电网的有力保障。
对此,燕福龙代表有着清醒的认识。他说,东北要振兴,电力需先行。辽宁电网要确保在“十二五”期间,配合辽宁沿海经济带、沈阳经济区、辽西北三大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构建辽宁中部立体化双环网、辽西“日”字形环网、大连北部环网以及南部环网。
加快农村电力发展至关重要
全面加快农村电力事业发展在东北振兴的征程中至关重要。褚艳芳代表结合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在推动农电发展中的一些成功探索,对加快东北地区农电事业发展,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建议。
东北地区是我国粮食的主产区。褚艳芳代表强调,2012年,东北四省区“节水增粮”行动正式启动,计划用四年时间集中连片建设3800万亩高效节水灌溉精品工程,这是提高我国粮食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举措,但电力配套设施建设资金落实困难,约六分之一的农用井无机电设备。建议国家统筹考虑电力配套设施建设资金需求问题。
“黑龙江地区供电面积大,全省64个县中,有24个县域电网与主网联系薄弱。以哈尔滨地区为例,主网对农网多采用放射性供电方式,没有形成环网供电,互带能力弱。”褚艳芳代表认为,农网投资需求大、收益低,特别是由于黑龙江地域广阔、负荷密度低,电网改造成本远远高于其他地区,这严重制约电网企业发展,需要完善农网可持续发展机制。
本文关键字:人大代表 电工文摘,电工技术 - 电工文摘
上一篇:分布式电源项目用户要算哪些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