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线槽产品结构的发展
第一代:空气型
上世纪50年代中期起,以北京白纸坊机场电器厂为代表,将导电排用绝缘衬垫支撑在壳体内,靠空气介质绝缘。………………相间距离50mm
个人看法:
书上说不适合大电流,个人觉得类似现在的母线桥,不明白为何得出不适合大电流的结论,高层建筑内空气型的垂直安装段在火灾时容易产生烟囱效应……
第二代:密集型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以遵义长征电气控制设备厂为代表,将导电排用绝缘材料覆盖后再与两侧紧固在一起。
绝缘材料:
聚四氟乙烯带:工作温度200度,缺点高温分解时产生使人致死的毒气(八氟异丁烯和氟光气)。
聚脂薄膜:存在可燃性,延伸率和抗撕性极差,材质脆、易裂,导致绝缘层产生裂缝,发生放电、短路。
聚氯乙烯热缩管:质量差别极大,部分厂家采用廉价产品,实测绝缘达不到B级。
辐照交联阻燃绕带(PER):目前不错的东西,工作温度150,防水性能好,有弹性,包缠比较紧密。
整体缺点:绝缘层可能受潮,(绝缘层间存在间隙)引发短路。
个人看法:
上一篇:发电机局部放电在线监测技术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