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计算机用于文物辅助修复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化的工程,目前一些科研机构已致力 于这 方面的研究。其原理是用数字化仪测量文物残片的三维空间坐标数据,将数据输入计算机,采用计算机模式识别技术进行三维曲线的拟合,再利用三维图形技术再造出文物的三维 空间 曲线,利用相应质地渲染,可显示出文物的三维立体图,记录下文物残片所处的次序及三维坐标位置,为文物修复提供帮助。
③利用计算机三维图形技术可以进行三维物体设计,将这一技术应用到文物的复仿制 工艺中,采用传统雕塑艺术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对文物的复仿制业是一个技术上的革新。
④利用计算机三维图形技术可用于博物馆陈列方案的设计。可以设计出多种方案的陈 列设计,从中选择最佳方案,这样做可以减少开支,直观性强,在有的技术条件下,大型的陈列设计方案和工程设计方案基本采用计算机三维图形设计。
(12)办公自动化软件的使用在博物馆的管理工作及业务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国 际 流行的由美国微软公司设计开发的办公自动化软件Microsoft OFFICE 2000有几个组件,许 多功能适合于博物馆的工作。
①利用组件中文 Microsoft Word 2000 进行文字处理或简单的网页设计。
②利用组件 Microsoft Excel 2000电子表格进行各种统计数据、文字、图形报表的 生成。例如进行账务统计、博物馆观众调查数据统计、博物馆环境监察数据统计、文物保护 实验数据统计等,利用电子表格进行这些工作的好处是既可以以表格形式列出数据,又可以以二维和三维图形表示出,从图形中可以观察研究数据统计的一般规律。
③利用组件 Microsoft Frontpage 2000进行网站设计、分析、发布和管理网站 及网页制作。为博物馆的网站制作网页,用于博物馆在国际互联网上发布信息。
④利用 Microsoft Powerpoint 2000组件制作多媒体信息展示,可替代传统的幻灯机、投影仪。可用于博物馆举办的学习会议信息的展示。国产软件 WPS 2000文字处理系统 也在文博办公自动化方面发挥着作用,可与Microlsoft OFFICE 2000相媲美,其中一个用 途是可打印条形码,这为文物单位对图书资料采用条码技术快速借阅也发挥了作用。
(13)通过WINOOWs 98系统所带的Microlsoft Internet Explorer的强大功能,可以充分 利 用组织视频会议、阅读和发送电子邮件、将邮件投递到Internet新闻组、发布Web页、浏览 网站信息、利用文件传输下载或上载互联网上文件等功能。
①博物馆主管部门可以用视频会议功能与博物馆之间保持联系。
②文博单位的业务人员进行学术研究时,可通过计算机上网进入互联网知名的博物馆 、图 书馆、大学、科研机构等的网站,从互联网上巨大信息资源中浏览、检索或下载对研究工作有用的信息,也可通过博物馆内部信息网获得有关博物馆的文物藏品、考古信息、科研信息 等,充分利用信息资源为博物馆的事业服务。
③业务研究人员可以用计算机编辑稿件,以电子邮件形式随图形、照片等作为附件发 送给投稿单位,使得信息反馈及时,也避免了重复性的劳动,使编辑出版周期相应缩短。博物馆业务人员可以通过网络与同行及学术机构进行信息交流、协作研究。具体做法是可将博 物馆的有关信息上网,并及时更新内容,可通过网络反馈信息,以促进博物馆工作不断改进。
2.博物馆业务信息的数字化建设中存在的误区及亟待解决的问题
(1)文博单位靠财政拨款,经费比较匮乏,用于购置计算机设备及建立博物馆信息网络系 统 的资金不足,制约了博物馆现代化发展的进程;虽然有些博物馆的计算机硬件设备不少,或者是由于购买的时间早,档次较低,难以用于博物馆进行深层次应用,如运行大型管理软件 等,或者是没有广泛进行博物馆应用软件的开发,使得很大一部分较高档的计算机只是作为日常办公用的文字处理机,而不是作为进行信息科学管理、获取信息及信息交流的工具。另 一方面,博物馆也存在片面重视计算机硬件设备的投入,而忽视了适用于博物馆业务管理的软件系统开发方面的开支。虽然有些博物馆投入资金建成了博物馆业务管理的计算机信息系 统,在博物馆的科学化、现代化管理中也发挥出一定的作用,但却片面注重信息对博物馆内部业务工作的科学化管理,而忽视了另外一个重要方面即信息的开放性,就是在博物馆及全 社会形成一种利用信息资源进行学术交流研究的气氛,还没有真正做到使信息面向博物馆业务人员。如博物馆文物藏品信息、考古信息、科研信息、宣教信息仅仅局限于个别业务部门 的业务信息管理,没有向博物馆整个业务部门以及社会,至少是同行之间进行交流,使研究工作未形成合力,使得信息利用率低。存在这一缺陷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博物馆的业务人员要 有条件使用计算机且使用计算机能力有待提高。
(2)信息利用低的主要原因是文博单位没有建成一个集成化的全馆范围的计算机网络系统 ,没有做到博物馆业务信息的共享。究其原因表现在只注重添置计算机设备,而忽视了计算机网络硬件建设。文博单位的数字化建设及网络信息化是一项投入大、产出多的系统化 工程,应形 成在统一领导下的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项目立项、可行性分析研究、财务审批、投资开发等统一管理的集约化机制,可由单位的主管领导直接参与、指导、统一部署。这有利于从博物 馆整体、全局、长远的角度进行文博单位的信息网络化建设。而现在有些文博单位计算机设备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专业人员只能在自己的部门的小圈子进行一些工作,没有形成一股 合力。另外,文博单位的计算机专业人员少、技术力量比较薄弱,在开发一些难度大的项目可联合社会力量,如大学、软件公司等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但是在文博单位力所能及的情 况下,联合本部门的业务力量却是至关重要的。
(3)在博物馆的业务工作中,必须加强资料收集、整理的规范化及标准化方面的力度, 国家 文物局组织专家学者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制定文物单位业务资料规范,这有利于在文博单位的数字化建设,以及针对本单位的业务工作开发信息系统,在建立完善本单位计算机业务 信息网络的基础上,发展到国际上文博单位间实行网络信息交流,加强国内外文博单位的业务信息共享及相互协作。
(4)虽然国际互联网上信息资源十分丰富,有的博物馆也设立了网站用于发布介绍博物 馆情 况的信息。在对外宣传教育,提高博物馆知名度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国际互联网在博物馆业务人员中应用率很低,虽然国内外各大媒体如报纸、刊物、电台、电视台、大学 、科研机构、博物馆、图书馆都在互联网上设立网站,使互联网成为一个全球化的信息资源库,可是博物馆的业务人员很少能有机会能够上网获取信息或进行信息交流。
3.计算机技术在博物馆业务管理方面的前景
将文博单位的业务资料数字化,才能将其以计算机信息的形式存储于计算机的存储器中,进 行信息的科学管理,才能借助计算机对信息的发布、获取、科学管理的有利条件,使博物馆 业务人员利用信息资源为博物馆的业务工作服务;同时博物馆也可以设立网站, 设立诸如博物馆展品介绍、博物馆学术研究论坛、博物馆参观指南、观众疑难问题解答等栏目。 博物馆是面向社会的窗口,是进行爱国主义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地,是向观众传播知识、启迪智慧的社会机构。要面向社会就得为社会提供多方面的、最新的信息,才能充分 发挥博物馆的社会职能。
随着文物博物馆事业的蓬勃发展,计算机技术得到了进一步开发,广泛应用于博物馆的业 务管理中的保管、陈列、考古、研究、宣教及行政事务管理的各个方面。应用面也在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及人们思想和意识的更新而不断扩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进行博物馆文物藏品信息的管理和利用计算机协助文物的保护研究工作。
(2)博物馆藏品陈列信息的管理。
(3)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计算机图形技术进行陈列辅助设计。
(4)利用计算机数据库、多媒体技术进行考古信息的处理。
(5)用计算机对考古模型的数字化建模。
(6)利用计算机通讯技术、遥感技术、计算机地理信息地图技术和全球定位GPS技术的结合,应用于地面文物的普查,为考古发掘工作提供帮助。
(7)用计算机测绘、三维图形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进行计算机模拟文物修复。
(8)应用多媒体软件开发工具设计,并应用计算机触摸屏技术面向观众的博物馆导览系统。
(9)用计算机进行图书资料信息的管理。通过再版编目,使图书书目规范化、标准化,通过互联网技术实行国际信息书目共享,有利于信息的检索与图书资料的馆际互借。
(10)利用计算机国际互联网进行信息发布、利用互联网的巨大信息资源帮助博物馆进行学术研究。
(11)利用计算机数据库管理技术进行财务信息管理,实行财务管理的电算化,以及博物馆大型工程建设的预决算工作。
(12)用计算机数据库技术进行人事、档案、党务信息管理。
(13)利用博物馆信息系统集成,采用网络技术,开发博物馆领导办公信息系统,为决策提供帮助。
(14)利用计算机技术三维图形设计制作文物复仿制品,以及在博物馆的服务业中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进行旅游纪念品的广告宣传及电子交易。
当然计算机在博物馆中的应用不仅仅是这些方面,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及博物馆业务信息 的挖掘与科学化管理程度的加强,计算机应用的领域会更广。
由于时代的变化带来人们思想观念上的转变,在信息时代高度发展的今天,采用计算机技术 进行工作、学习及业务的科学管理成为一种新时尚。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成熟,使得其应用面不断扩展,已广泛应用于文物博物馆工作中。实践充分证明,文物博物馆信息化建设是 文博工作实现科学化、现代化管理的必由之路。
上一页 [1] [2]
本文关键字:计算机 博物馆 电工文摘,电工技术 - 电工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