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HFC网的电缆部分的设计是整个网络设计中最接近用户的设计,因此设计中所遇到的情况相当的复杂,需要处理的数据量相当的巨大,而设计的结构和形式种类很多。
从设计的结构上来说分为两种:混合型和层次型。
所谓的混合型就是传统的多级放大的传输形式,也就是光站和放大器的输出信号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带用户,另一部分带下级放大器,具体结构如图1所示。该结构的优点是设计相对简单,电缆重复走线少,但是放大器级连的级数增加,调试和维护的难度大,用户的故障率高。该结构对于现今的双向网改造已不适宜,但现今常用于广播电视的单向传输。
所谓的层次型就是星型结构的传输方式,也就是光站和放大器的输出信号要么直接带用户要么直接带下级放大器,具体结构如图2所示。该结构的优点是放大器级连的级数较少,调试和维护相对容易,用户的故障率低,但是设计相对复杂,电缆重复走线相对较多。该结构适宜于广播电视的双向和单向传输,而且可通过合理的光站位置的设计减少电缆的重复走线。
从设计的形式上说分为三种:小分支小分配、大分配和集线器。
小分支小分配的设计方式适用于用户稀少且范围宽广的地区,它是把许多分支分配器按照设计要求分散到不同的地方并像糖葫芦一样串起来的分配方式。它的优点是分支分配器出线清晰,网络建设成本低,但是设计复杂,故障点和检测点多,维护和调试不方便。
大分配的设计方式适用于用户密集且范围不大的农村及套房,它是把分散的小分支小分配集中到同一个地方的分配方式。它的优点是设计相对简单,故障点和检测点少,便于维护和调试,但是分配器出线比较乱,入户电缆的成本增加。
集线器方式与小分支小分配和大分配方式的差别比较大,集线器本身带有增益模块,且需要电源才能工作,而小分支小分配和大分配没有增益模块,也不需要电源。集线器方式的优点是设计简单,故障点和检测点少,便于维护和调试,且不同型号的器件的损耗都被本身的增益抵消,但是集线器的出线较乱,入户电缆的成本、器件的成本和器件工作的成本都很高。
在现今的双向HFC网的电缆设计中以上的三种形式均有用到,但是设计原则有的相同有的不同。
他们的相同点是:
1.光站的光接收功率一般要求在-3dB至+1dB之间,光站的无源口输出电平高端大概在108dB左右,低端大概在102dB左右,光站的有源口输出电平高端大概在106dB左右,低端大概在96dB左右。
2.单端口搂栋放大器的输入电平高端不小于76dB,低端不小于70dB,双端口搂栋放大器的输入电平高端不小于78dB,低端不小于72dB。
3.单端口搂栋放大器到光站的反向损耗不大于20dB,双端口搂栋放大器到光站的反向损耗不大于17dB。
4.延长放大器的输入电平高端不小于72dB,输出电平高端不大于102dB,反向损耗不大于20dB。
5. 分支分配器或集线器到用户门口的入户电缆的长短决定了分支分配器或集线器的输出电平。若长度在15米左右,用户分支分配器或集线器的高端输出不小于73dB,低端输出不小于69dB;若长度在30米左右,用户分支分配器或集线器的高端输出不小于76dB,低端输出不小于70dB。
6.当分支分配器或集线器到用户门口的入户电缆小于30米时用-5电缆,入户电缆大于30米小于45米时用-7电缆,个别入户电缆大于45米时用-9电缆。
7.当馈电电缆长度小于500米时采用集中供电方式,当馈电电缆长度大于500米时最好采用分布供电方式。
8.供电器按其供电能力的90%进行设计。
他们的不同点是:
1.集线器需要电缆馈电才能工作,而分支分配器的工作不需要电缆馈电,因此集线器方式的供电器的供电要满足光站、放大器和集线器的工作要求,而分支分配器方式的供电器的供电只要满足放大器和光站的工作要求。
2.由于集线器是有源器件,而分支分配器不是有源器件,因此集线器方式的设计只要求设计到正向输入口,而分支分配器方式的设计要求设计到正向输出口,但是集线器内部模块的正向输入电平不能大于80dB。
3.由于集线器具有可调的正向插片,而分支分配器没有可调的正向插片,同时考虑到用户电缆造成的高低端的差异,因此集线器正向数出口电平的高端应比低端多3dB左右,而分支分配器正向输出口电平的高端与低端的差异应保证斜率最小。
4.由于集线器具有可调的反向插片,而分支分配器没有可调的反向插片,因此集线器正向输入端的反向损耗不大于22dB,而分支分配器正向输出端的反向损耗不大于26dB且同一光站端口或放大器端口所带的不同用户的反向损耗差异不大于6dB。
本文关键字:电缆 电工文摘,电工技术 - 电工文摘
上一篇:分析楼宇自控系统的设计及存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