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五五电子网电子知识电工技术电工文摘内桥接线的几种户外配电装置布置型式探讨 正文
内桥接线的几种户外配电装置布置型式探讨

内桥接线的几种户外配电装置布置型式探讨

点击数:7802 次   录入时间:03-04 11:39:27   整理:http://www.55dianzi.com   电工文摘
 摘  要:文章介绍了采用内桥接线的几种配电装置型式,论述了其在运行、检修、占地等方面的特点,对设计部门及运行单位选择该接线配电装置型式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内桥接线;配电装置;型式

 

1概述 

    当变电站内只有2台变压器和2条电源线路且输电线路较长、主变压器(以下简称主变)不需做频繁操作时,往往采用内桥接线型式。由于采用该接线型式具有使用断路器数量少、设备布置简单、工程造价低等优点,所以内桥接线在35~110 kV电压等级的配电装置中被广为采用,尤其广泛应用于农网改造建设项目中。
    配电装置采用内桥接线时,绝大多数为户外布置的常规变电站,其布置型式一般分为半高型和中型2种。全封闭组合电器(GIS),因其价格昂贵而很少采用,故在本文中不做详细论述。

2110 kV配电装置的型式及特点

2.1半高型配电装置2.1.1典型布置

    该装置的进线间隔典型布置见图1。母线PT及桥间隔断面典型布置见图2。

    其特点是:母线采用软导线,架构高为10.0 m,进线间隔宽度为8.5 m。每间隔内,梁将主变引线架构与出线架构连接成一个“口”字型,除了出线架构只有10.0 m高的梁外,其它三个“口”字边10.0m高的梁下均有二层梁。主变进线刀闸布置在主变引线架构高4.85 m的梁上,桥端及各母线电压互感器的刀闸布置在主变引线架构与出线架构之间6.0 m高的梁上,其它电气设备落地布置。由于将设备半高位布置,从而使配电装置布置紧凑,在纵横方向均节省了占地。

 

 

2.1.2注意事项

    此型式的配电装置应用广泛,从设计施工中发现及收集到的用户反馈信息来看,采用该型式配电装置应注意以下事项。

        a. 从电气距离考虑,每间隔内,半高位布置的进线刀闸引至母线的连线与由母线引至桥端刀闸的引线间不同相的带电距离较紧张,故将间隔宽度由原来的8.0 m调整为8.5 m;进线刀闸布置在远离存在交叉引线的一侧是合理的,以使带电间距有较大裕度,见图2。

        b. 从检修角度考虑,开关顶部有母线引下线,不便于开关的检修吊装。当一回进线开关检修吊装、桥开关闭合时,开关顶部距母线距离应满足D值(2 900 mm)。由于C相D值裕度不大,在设计时,应避免C相开关布置在其母线引下线的正下方,以使D值为斜边距离,增加其裕度,见图1。

        c. 为保证桥及PT半高位布置刀闸接地刀对上引线的电气距离要求,设备安装梁的高度不应低于6.0 m。

2.1.3装置的缺点

    半高型配电装置的主要缺点如下:

        a. 由于刀闸安装在相对较高的梁上,给设备检修维护带来不便。

        b. 半高位布置刀闸的机构操作质量不容易保证,由于刀闸本体安装在架构梁上,机构安装在单独的支架上,机构支架与架构的基础若发生沉降不一,操作杆受扭,将导致操作费力;且由于垂直连杆较长(分别为3.8 m、5.8 m),为提高其钢性,需将垂直连杆适当加粗(采用40 mm水煤气管较合适)。

        c. 土建梁的接点部件设计较繁琐复杂,三材耗量较大。

    为克服上述缺点,在设计中,根据不同用户的运行习惯及要求,将半高型配电装置改进成普通中型配电装置。

2.2普通中型配电装置

    该装置的进线间隔典型布置见图3。其特点是:母线采用软导线,架构的高度仍为10.0 m,进线间隔宽度为8.0 m,所有电气设备均落地布置。PT及桥间隔断面可参考图2,母线经悬垂绝缘子串引至PT及桥端的刀闸。由于它是在半高型基础上改进而来的,因此克服了半高型装置的固有缺点,具有设备布置清晰、易于运行维护检修等优点。而设备的落地布置,使配电装置的各断面尺寸有所增加,占地面积比半高型约多11%。土建造价与半高型方案基本相同。该布置方案曾应用于天津小王庄110 kV变电所,受到用户的好评。

2.3普通中型支持式管母线配电装置

    该装置进线间隔典型布置见图4。其特点是:母线采用支持式管母线,高度为5.65 m,进线间隔宽度为8.0 m;出线架构兼作主变引线架构。因而优点就是:由于母线布置较低,设备布置清晰,使得施工、运行、检修条件都大为改善;简化了土建结构,降低了土建造价。

 

 

 

该装置的主要缺点是:

        a. PT及桥间隔的断面尺寸较大,占地面积也较大,比半高型占地多大约19%。

        b. 抗震性能比软母线差。

        c. 开关顶部仍存有母线,但其带电距离裕度较大。若在母线及主变运输道路之间增加一主变引线架构,直接将上跨线引至主变架构,可弥补此不足,但这将增加土建造价。

3结论

    以上3种配电装置型式中,半高型占地面积最小,但安装检修及运行条件较差,尤其在风沙及雪量较大的地区,这一问题更加突出。普通中型改善了运行检修条件,虽比半高型占地面积略有增大,但根据变电站的实际情况,如在总平面布置调整合理时,该问题可以得到解决。支持管母线型在保持普通中型优点的基础上,进一步简化了土建的工作量,站内的整体布局最为清晰,虽然占地面积在三者中最大,但因其土建投资最小,工程综合造价仍比半高型少(4~5万元),除地震多发区以外,此配电装置型式确是理想方案。

    由于内桥接线的变电站往往规模较小,占地面积及土建架构数量都较少,所以在经济指标上的差别不大,主要应考虑施工、运行及检修方便与否。为此,用户可根据各个工程的具体情况及运行习惯,选择不同的配电装置型式。


本文关键字:暂无联系方式电工文摘电工技术 - 电工文摘

《内桥接线的几种户外配电装置布置型式探讨》相关文章>>>